張志強
摘 要:應急救援的管理是煤礦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雖然目前的應急救援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煤礦事故的頻發,救援能力和指揮的失誤給煤礦生產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根據應急管理的實踐經驗,從應急體系的建立、重大危險源的管理、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急準備等方面對應急救援管理工作進行了論述,為煤礦應急工作管理人員提供了可行的建議,為進一步加強煤礦企業的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保障建言獻策。
關鍵詞:應急救援管理;應急體系;重大危險源管理;應急預案;應急準備
1 應急組織體系的建立
加強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必須建立完善的應急組織體系,做好日常的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明確各級各部門人員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承擔的任務和相應的職責,保證應急工作的落實和救援行動中的分工,避免因行動混亂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般以煤礦為單位,建立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明確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總指揮、副總指揮和成員,確定各級人員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和應急搶險過程的分工;成立應急行動小組(也即應急保障小組),明確各小組負責人和成員,確定各小組日常職責和應急行動中的任務,保證在應急救援行動中按照分工開展工作。
2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2.1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分析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生產場所及其環境,確定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對象的性質、位置和特點,劃分單元,計算危險物品的數量或危險場所的能量,如果達到重大危險源辨識指標即可確定為重大危險源。對于井工礦井來說,有下列條件之一的煤礦就為重大危險源: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煤層自然發火期小于等于6個月的礦井、煤層沖擊傾向為中等及以上的礦井。或者說對于可預見的自然災害、特定的事故也可視為重大危險源。比如洪澇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突發事件等,也可列入重大危險源行列進行管理。
2.2 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
確定重大危險源后,需要選擇相應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價,給出重大危險源失控后可能造成的傷害區域、影響范圍、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數或經濟損失等。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的方法有多種,一般常用的有風險矩陣法、LEC評價法。
2.3 重大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制訂控制風險計劃,各項危險源經過風險評價后,必須明確直接管理部門,并針對各項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制定防范措施,嚴格按規程措施要求落實,做好危險源的控制管理工作,確保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或保持正常狀態,安設危險標志牌或警示牌,設置隔離柵欄。
建立可靠的動態監控系統,對危險源進行不間斷的監控,隨時掌握危險源的變化情況,對危險源的危險物質當量必須控制在預警臨界量內;建立健全檢查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發現隱患問題立即處理,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
3 應急預案的編制
3.1 成立預案編制小組
(1)人員組成,應由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各個管理部門技術人員組成,這些人員應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熟悉所管理的重大危險源事故的防范和處理,具有安全管理的豐富經驗。(2)時間和經費,應急預案編制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費保證,難以保證預案的編制質量。(3)交流與勾通,對參與人員進行培訓,熟知預案的構成內容和要求,明確各自的任務,分工編寫,并在過程中及時進行交流,探討,力求達到各項內容完整,可行。
3.2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價
參照文章重大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確定本單位存在的重大危險源,針對風險等級在四級以上的重大危險源制定相應的預案,實施管理。
3.3 預案的編制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于2013年7月19日發布,10月1日實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是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本標準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程序、體系構成以及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內容。
以綜合應急預案的9項基本要素為例說明編制預案基本要點。9項基本要素分別是:總則、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風險描述、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信息發布、后期處置、保障措施、應急預案管理。按照以上內容對照《導則》逐一明確,對應急機構的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物資、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等方面預先做出具體的安排。簡單說就是要明確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發生后,該做哪些工作,誰來做、怎么做,保證迅速、有序、有效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
4 應急準備
應急隊伍的準備。應急隊伍分為內部應急隊伍與外部應急隊伍,內部應急隊伍要明確各小組組長,隊員名單以及每個人的聯系電話,并且要明確各小組的職責和在應急行動中的任務,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外部應急隊伍一般為本公司或附近駐地的專業礦山救護隊伍和消防隊伍以及醫院救護隊伍,煤礦應與這些隊伍簽訂救護協議,在緊急狀態下請求專業隊伍進行支援。
應急物資的準備。根據應急救援的要求,儲備應對各類災害事故 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設施,專庫專人管理,賬目清楚,做好各類物資的維護保養、檢修工作,對于過期或報廢的物資設施,要及時進行補充更新,確保時時完好有效。
應急資金的準備。礦井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根據應急救援的要求,就應急物資的更新、維護、補充,應急演練的安排,應急培訓的開展等要求,做好當年的應急資金計劃,報礦井計劃部門或財務部門安排,并預留一部分資金以備急用,做好應急資金的準備工作。
5 結束語
煤礦企業應急體系的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煤礦的安危,各級煤炭企業要建立符合本企業特點的應急救援體系,重點是要建立一個指揮有序、協調統一的指揮中心,準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和裝備,培養好精明強干的搶險隊伍,健全完善的應急工作機制,防范事故于未然,搶救事故于有序,最大力度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促進煤炭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GB/T29639-201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S].
[2]劉鐵民.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預案編制[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
[3]邢娟娟.企業重大事故應急管理與預案編制[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