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以“消除浪費、提高增值、持續改善”等理念為核心原則,這與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工作的內涵有許多相同之處。文章首先介紹了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在國外的應用情況,然后闡述了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主要內容,最后著重介紹了某供電公司通過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經驗。
關鍵詞:精益生產管理;配電網;供電可靠性
前言
供電可靠性是一個供電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供電可靠率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更代表著供電企業的服務水平,是供電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和追求的目標。
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以“消除浪費、提高增值、持續改善”等理念為核心原則,以提高客戶滿意度、企業效益為根本目的的一整套理念和方法,這與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工作的內涵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應用精益生產管理這種方式,對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工作將發揮有效的作用。
1 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在國外的應用
精益生產管理方式,最早源于日本豐田汽車生產方式,這種管理方法的核心是要消除一切Muda(Muda源于日語,其含義是消耗了資源而不創造價值的活動),強調利用較少的空間、資本以及人力來生產更優質的產品,從而能夠更精確地滿足客戶需求量。精益模式改寫了全球產業歷史,它實行精益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理念和方法,促成了全球企業經營管理變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組織世界上17個國家的專家、學者,精心研究豐田生產方式,花費5年時間,于1990年提出了一種較為完整的生產經營管理理論——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并跨越了它賴以成名的誕生地——制造業,作為一種普遍的管理理念在各個行業傳播和應用。
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西班牙ENDASA電力公司在采用精益生產管理方式以后,經歷了精益生產的變革,其所達到的增值工作水平如下:
(1)診斷浪費約為32%。通過診斷發現可以降低的潛力約為30%~45%,主要杠桿是前一天布置明天的工作任務(節約早晨和會議中50%的等待時間);培訓員工盡量避免多次往返(例如:車上檢查所需資料,搶修時許可人在家中給用戶打電話明確問題等);簡單工作盡量爭取單人作業等。
(2)增值工作約為35%。提高增值工作時間的最佳做法范例為考核團隊的工作效率(績效考核系統);給團隊分配超過一天的工作量(如果其中部分工作無法完成,他們可以靈活地安排空余時間);優化團隊資源配置,對復雜工作配置三人小組,正常工作兩人一組,簡單工作一人完成;在班組間培訓和分享經驗的最佳做法等。
(3)附帶工作約為33%。基本保持不變。
2 精益生產管理方式的主要內容
供電公司可借助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從整體角度出發,通過完善同業對標體系,梳理業務流程,加強過程分析和診斷,強化過程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斷挖掘指標提升的潛力,并輔之于信息系統的持續完善,進一步固化、規范流程管理,整合企業管理平臺,為落實公司戰略目標、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等工作要求提供一個有效的運營載體。
精益生產管理有區別于其他管理方式的兩大主要特點:
一是圍繞公司關鍵價值,靈活運用一整套方法論和工具,診斷并消除價值流程中的三大損失,通過優化或整合,提高公司運營效率和業績;二是鼓勵員工參與管理與創新,自下而上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育精益綜合能力,提倡一專多能與標準化作業等。前者體現了高效率、精細化,后者則強調了創新性、標準化。這正是電力企業順應外部環境的一些深層次需求,實現自身超越、持續發展和擺脫困境的所需方式。
精益生產的理念和供電可靠性管理的理念相吻合,應用這種管理方式,可對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水平發揮很好的效用。
3 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在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中的應用
下面重點介紹某供電公司圍繞供電可靠性的關鍵價值,開展精益生產管理的情況。
3.1 供電可靠性管理的精益生產項目
首先從供電可靠性管理的過程分析入手,注重考慮減少停電作業次數、減少停電作業時間和減少停電戶數等方面的重點改進工作;其次通過圍繞供電可靠性的價值流梳理,在電網規劃、綜合生產計劃和電網運行維護等運營環節中確定了搶修流程、檢修流程、配電綜合生產計劃、停復役流程、變電操作中心站運作、10kV電網規劃六個精益生產項目。
在管理方面,細化了一線流程管理,對供電可靠性評價指標細分到專業流程,產生了如搶修作業時間、檢修波動時間、重復停電率、計劃執行率等過程指標,形成了專業指標體系的上下支撐,達到提升供電可靠性業績、優化運營流程、提高過程管理能力等效果。
該公司的生技、營銷、調度等職能部門分析了精益生產項目在下屬不同片區精益改善的差距與特點之后,在全公司范圍內制定了標準化的流程,并針對流程中的不同環節總結了行之有效的舉措;在確保流程持續改進方面,該公司開始著手總結精益流程中產生的過程評價指標,并完善相應內部同業對標指標體系,同時在公司信息平臺的廣泛應用、功能成熟基礎上,集成開發與精益流程匹配的生產過程監控信息系統,迅速投入試點運行和開展后續推廣應用。
該公司在有序推廣應用精益生產成果的同時,也積極在基層單位系統落實開展精益生產自主項目,不斷釋放、鼓勵基層單位應用精益生產解決運營瓶頸問題的積極性,形成全公司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機結合,不斷增強精益生產整體氛圍的良好局面。
從圍繞供電可靠性開展精益生產管理的整個過程來看,精益生產推進工作經歷了從試點證明有效、繼續深化及拓展應用,到總結整體推進的幾個階段,每一步都體現了以提高供電可靠性水平、反映供電客戶滿意感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
3.2 采用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后的效果
該供電公司進行精益生產管理方式試點后,對生產管理系統提出意見和改進措施。通過搶修、檢修、綜合生產計劃、停復役優化等精益項目實施,對提升其供電可靠性指標的綜合作用相當可觀:共計減少2.2萬停電時戶數,占減少停電時戶數總量的65.3%。具體精益生產管理項目試點的成效如下:
(1)10kV目標網架項目建立了負荷預測及網架規劃的精細化工作方法和制度,提出以項目庫為核心的項目管理關鍵舉措,主變N-1轉供能力從80%提高到100%,架空線負荷轉移能力從70%提高到90%,10kV開關站上級電源來自不同變電所的比例從37%提高到65%。
(2)綜合生產計劃精益項目的實施,使重復停電率從17%降到2%,計劃執行率從79%提高到99%,年度同比節約8500時戶數左右。
(3)停復役優化精益項目使停復役時間下降了48%,年度同比減少超過12000時戶數。
(4)搶修精益流程使搶修相應時間普遍縮短了40%~55%。
(5)搶修精益流程使單臺10kV真空斷路器檢修波動性下降了36%,同時完善了10kV開關修試、繼保回路作業的標準流程。
(6)配電網用戶滿意度從85%上升到92%。
精益生產管理項目的開展,提升了供電企業的綜合能力,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 結束語
通過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方式,該供電公司的供電可靠率指標在國網系統同業對標中名列前茅,近期榮獲“供電可靠性A級企業”,成為國網公司的標桿。這充分反映了開展精益生產管理方式,對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提高是積極穩妥、富有成效的。
參考文獻
[1]馮云翔.精益生產方式[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5.
[2]肖智軍.精益生產方式JIT[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徐向磊(1980-),男,浙江杭州人,工學雙學士,工程師、技師,長期從事配電網調度運行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