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何為農村水利?農村水利即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活條件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所施行的一系列水利措施。其主要包括灌溉排澇、鄉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及農田水利等。傳統的農村水利是指灌溉、排水、排澇、防漬等有利于農作物增加產量的人工措施。為了適應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村水利工程既要做到功能上的配套合理,更要兼顧到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目的是增加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業生產。通過基層水利單位工作三十余年的經驗,對該縣農村水利所面臨的形勢和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農村水利的建設和管理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與新時期農村水利工作相適應的有關措施。
關鍵詞:農村水利;措施;管理;建設
1 緒論
我國的農村水利在社會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和發展目標,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改革發展時期。以該縣蘆山縣為例,該縣的農業發展已由過去單一重視糧食產量逐步轉變為注重農產品多樣化,種植種類由過去的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等傳統農業向糧食、瓜果、蔬菜及珍貴苗木栽種等現代農業轉變,生產模式已由過去的一家一戶轉向農村產業化、商品化和工業化。這使得該縣農村水利工作由注重水利工程建設和經濟效益轉向農村水利的綜合和可持續發展,并統籌兼顧環境保護。目前,該縣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較低,鄉村小渠道(多數為土渠)滲漏嚴重,農村水利工程的灌溉除澇能力不高,尤其是蘆山“4.20”地震發生后,大片農田已規劃為工業和農業產業園區,原有的一些田間小渠道也遠不能滿足園區的用水、排水要求,這些都是該縣目前農村水利工作所要解決的問題。
2 農村水利面臨的現狀
2.1 農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水利配套設施不齊全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為了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滿足農產品市場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前該縣農業生產主要注重糧食產量,種植種類單一,主要以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為主,所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是為了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隨著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除了傳統的農作物外,現已種植了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瓜果等。特別是蘆山“4.20”地震后,原來種植水稻、小麥的農田上已修建了很多工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園區。原來修建的一些小渠道已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園區的灌溉和工業園區排水的需要,加之現代的新興農業(種植花卉、苗木、瓜果、蔬菜、觀光農業等)對水質、水量的要求都很高,原有的渠系配套設施明顯不全,需要更進一步完善。
2.2 水利法制意識淡薄,工程設施管理困難
該縣農村水利工程設施數量多而分散,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困難。由于農村部分群眾法制意識觀念不強,為貪圖小便宜而違規在河道灘地和渠道邊墻旁邊(工程管護范圍)違規種植農作物;對一些農村供水管道不愛護,常常是剛修好不久的水管時間不長又被人弄壞,造成有限水資源的流失。另外,一些工程管理范圍不明確,私自侵占國家和集體水利工程管護范圍的事時有發生。一些提灌站無專人看守管理,大大縮短了這些提灌站的使用壽命。
2.3 組織實施形式發生變化,工作難度加大
過去,實施農村水利土方工程,主要依靠群眾投勞。工程配套資金主要為國家撥付、集體積累、群眾自籌。而今,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搞農村水利主要依靠機械化施工,而機械化施工籌集資金的難度卻越來越大。對于跨村跨鄉的農村水利工程,由于涉及到上下游、左右岸的群眾利益,矛盾比較多,投入無著落,思想難統一,工程難實施。
3 農村水利工作的建設趨勢
3.1 農村水利工作的建設重點和方向
該縣農村水利工作要牢牢抓住農村穩定、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總目標,充分依靠水務一體化與水資源優勢,配套完善水資源配置、水環境保護及農業灌排安全體系,提高農作物產業層次、增加農作物灌溉、排水的安全可靠性,增大縣域水資源科學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新時期該縣農村水利工作將是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推廣節水灌溉、整治滲漏渠系、引進有效益的農業技術項目,做好農村水利技術的培訓示范工作。
3.2 增大農村水環境整治強度,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目前,該縣由于水污染造成了水環境惡化,河道水質差,死魚現象不斷發生,給一些養殖農戶造成了不小經濟損失。同時,水土流失也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今后,加大農村水環境治理力度,增大農村水資源的保護范圍,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條件,建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水生態環境,已成該縣水利工作的當務之急。
實行節水灌溉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條件。增大農業節水力度、降低農業灌溉用水量,便于解決農業污染、改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的戰略性措施,要把它放在農村水利建設的顯著位置.必須提高節水技術及節水設施的推廣力度,在資金投入上支持節水灌溉典型工程,完善防滲配套渠系,盡量發展噴、滴灌水利工程。著重解決渠系配套及渠道淤積、滲漏問題。“4.20”蘆山地震發生后,在主管部門的關懷支持下,積極發展農村“五小水利”(小水庫、小泵站、小渠道、小水池、小塘壩),并對主干渠道及灌溉面積較大土渠進行了清淤硬化,增大灌溉區域的水利用系數,進一步完善了灌區渠系配套,保證了灌區內的灌溉用水。
4 對農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4.1 改進農村水利的監控方法,提高檢測水平
為了工作準確、客觀、及時地了解檢測數據,盡量減少和避免對水利工程評價中的錯誤,就需要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質量的檢測能力。因此,就需要購買相應的檢測儀器設備,并對所用材料及施工質量進行分期抽樣檢測。通過實測、實量的手段掌握實際的監控數據,達到同步跟蹤,有效管理的效果。
4.2 進一步提高對農村水利的認識
要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就必須先搞好農村水利;要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就必須建設好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實現農村水利現代化是國家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始終堅持不懈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用先進設備和技術武裝農村水利,用先進現代觀念和科學方法為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性的支撐。努力加快傳統農村水利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爭取農村水利更上一層新的臺階。目前,農村水利建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它卻仍擔負著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擔,只要我們看清困難,找準問題,多調查分析,把準好農村水利建設的“脈搏”,該縣的農村水利基礎建設就一定能夠快速向前發展。
4.3 加強農村水利服務隊伍的建設
農村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是縣級水務部門的派出機構,該縣現有大川、玉溪河、清思堰、思延水保站等四個農村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共有職工25人;堰管所3個,現有職工122人;縣管主干渠13條,共138公里。該水保站和堰管所的職工負責全縣主干渠道的維護管理及全縣52400畝有效灌面(其中水田38000畝)的灌溉和全縣農村的人畜飲水,并對全縣范圍內的水產養殖企業和水產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協助主管部門做好水行政執法和水資源費收繳,以及農業水利新技術的推廣等。水保站和堰管所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便能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5 結束語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毛澤東同志早就為我們指出了農業水利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農業水利是農業建設的基礎,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更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力保障。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創新思維改革過去水利工程一貫的設計方案,最大限度地設計出功能配套齊全的水利建設方案,使之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加強管理,只有加強了監管機制,才能規范水利工程的建設,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使之真正造福于民。只有這樣,該縣的農業生產才能更上一個臺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廣大的農村才能夠得到長久的穩定。
參考文獻
[1]翟浩輝.關于鄉鎮水利站建設的調查報告[R].北京:水利部,2003.
[2]王勇.淺談工程質量監督新模式[J].科協論壇,2008(10).
[3]孫路艷.做好當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1(12).
[4]任蘭義.地方小水電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思考[J].廣東科技,2007(1).
[5]姚豐.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需重視幾個問題的分析探討[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4).
作者簡介:劉松義(1963-),男,漢族,籍貫:四川雅安,中級工程師,大專學歷,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水務局水利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