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靜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我國的國計民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水稻種植技術是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所在,文章著重探討了水稻的種植技術,希望可以對水稻的增產高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增產高收
引言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受人們青睞食物。在我國水稻的種植面積可謂廣泛,南北方皆可種植,并且南方還是一年兩熟、一年三熟,供應相對來說比較充足。但是北方特別是東北的水稻在口感上要優于南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提高水稻的種植技術是使水稻增產增收的有力途徑,對水稻的發展至關重要。
1 種植區域要適當選擇
現如今人們所種植的水稻大多是野生水稻在人工和自然環境的作用下不斷衍生、不斷選擇、不斷培養的結果。水稻的生長發育和其他作用類似,陽光、水分、土壤、養料一樣都不可少。水稻的產量質量直接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經過長期的種植經驗所得,地勢平坦的區域應該溫度、濕度、土壤等各方面的優勢明顯,所以水稻生長發育良好,水稻的質量和產量明顯高于其他區域。所以水稻種植之前應該有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需要做,首先應該對水稻的生長條件、習慣特性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在選擇它的種植區域時就可以比較理性客觀,從而找到適合水稻生長的地區。
2 選種
沒有或者缺少種植經驗的種植者有時候會認為選種是很容易的事,其實選種也有大學問。應該統籌考慮多方面因素(土壤、水分、光照),因為各個地方的基礎情況不一樣,所以應該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土種植的水稻品種。抗病、耐旱、防凍型的品種是比較優質的,是首選。種植早、中、晚稻是由水稻的收獲時間所決定的。選種后的浸種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的北方土壤有比較嚴重的鹽堿化現象,為水稻的浸種帶來了難度,解決的方法是用氯化鈣溶液浸種以便增加水稻抵抗鹽堿的能力。操作方法也是較為簡單,選好的種子在經過消毒、沖洗、催芽、晾芽等必要的處理之后,將其放入濃度在0.5%的氯化鈣溶液中浸泡24小時即可。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在加強水稻抗鹽性效果顯著。
3 育秧與插秧技術
北方水稻育秧多采用旱育秧的技術育秧,其方法可以歸納為:(1)秧田地的選擇:由于是旱育秧的方法,苗床始終不保持水層。故田地需要選擇為地勢高、平坦、含鹽堿低、滲水適中;(2)床土的配置:經過調土壤PH值及土壤的疏松度以很好地配置床土。可采用插秧機進行播種,亦可采用手工插秧的辦法進行播種。但是,這兩種方法無論哪種,都應使播種的量要均勻、適宜以及插秧深度的適中等。這樣才能使幼苗更容易吸收營養、更快地適應新的環境。結合北方干旱的特點,近年來有學者經研究而提出一種水稻種植節水控水的新技術,即用紙膜覆蓋法來增強水稻的抗旱性及對水分的充分利用性。
4 施肥要科學合理
水稻的生長發育受到土壤自身的肥力影響,適當的肥力能夠促進水稻的生長。值得注意的是能夠對水稻生長起促進作用的肥料是需要選擇的,而不是所有。對于肥料需要量在水稻的各個生長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多施或者少施都不利于水稻生長。只要科學合理地在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為水稻提供它所需要的肥料,就能夠使水稻正常生長,水稻的高產高入就可以保證。測土配方技術可以確定具體的肥料需要量。所謂的測土配方施肥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栽培技術,既可以保證水稻有充足的養分又不會造成肥料浪費,在國內外受到較為統一的認同,推廣應用的范圍很廣。其工作原理是首先提取本地土壤,在對本地區土壤肥力的供給情況有一個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依據水稻品種進行配制。
5 做好田間管理
水稻田間管理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之一,常常會影響到水稻的增產豐收。水稻的田間管理主要是補苗和除草要及時。水稻在出苗以后最要注意的就是查苗,一旦發現有缺苗的情況應該立即補種,以免因為缺苗帶來土地的荒廢,影響水稻的產量和種植戶的經濟收益。田間經常生長出很多雜草,與水稻植株同時吸收水分與養分,從而直接影響水稻植株的生長,所以雜草及時清理是很有必要的。生產力不斷發展的今天,已經很少在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化學除草劑。化學除草劑確實在解放生產力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化學物質對作物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選擇化學除草劑要格外小心。一般情況下,選擇不僅可以清理雜草又對水稻的生長危害不大的藥劑最為適宜。噴霧式施藥不僅可以有效的除草還能對土壤中的農藥殘留大大降低,是目前比較科學合理的噴灑方式。針對水稻的病蟲害防治不可小覷,對水稻種子進行拌藥或者包衣是方法之一,水稻的各個生長階段是防治工作的重點,需要常抓不懈,具體問題還要針對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農藥來防治。
6 病蟲害防治
根據調查顯示,水稻種植時的主要病蟲害為紋枯病、螟蟲和稻飛虱。紋枯病的預防主要可以通過增大植株行距、采取好氣灌溉、控制氮肥量和增加鉀肥施用量四種手段進行,而且效果明顯可以大大降低患紋枯病的機率。主要的蟲害為螟蟲和稻飛虱。秧田期稻薊馬出現的幾率較大要重點防治,可在拔秧前3-5天噴灑一次長效農藥,插秧時帶藥下田。大田期要重點防治稻飛虱及二化螟、縱卷葉螟,根據病、蟲發生情況,掌握防治指標,確定防治田塊和防治適期。可以使用誘蟲燈綜合捕殺害蟲,降低蟲害發生幾率。
7 后期管理
在整個種植過程中,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后期管理其間要對稻田進行一系列人工的處理,如用支撐物撐起部分倒伏的水稻,以防止腐爛而減少了產量;適時地對稻田放水和蓄水,將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高,根據北方水量較少的這一特點,在放、蓄水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水的循環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風,這主要是為了通過水稻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而增加水稻的抽穗率,進而增加水稻的產量。
8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稻的種植技術是提高水稻增產高收的關鍵。所以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是其有效途徑。農業技術人員作為技術指導,首先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技術水平。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深入水稻種植第一線,進行實地考察,多多聽取種植戶的心聲和困難,及時地為他們排憂解難,答疑解惑,以提高水稻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劉禮兵.水稻旱育稀植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0(11).
[2]汪秀志,劉崇文,許誼強,等.行株距配置對寒地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3(4).
[3]劉長江,高崇升,金劍,等. 黑龍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模式研究[J].中國稻米,2011(5).
[4]劉云朋.關于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建議[J].民營科技,2012(8).
[5]宇金玲,鄒開福,呂春和.有機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