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千+季莉
老年患者“用錯藥”比例逐年上升
“回去就把正在吃的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與同時服用銀杏葉膠囊和阿司匹林有直接關系。”在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小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主任王秋英對一位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說。
僅一上午來看病的老年人就有11個,而像剛剛接診的這名患者一樣,亂用藥、用錯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就占一半以上。“有的老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十分關注,老年患者身體各個‘零件功能衰退,往往有幾種病同時存在的情況。他們自己去藥店買很多種藥同時服用,有了不良反應無法應對才來到醫院就診。”
老年患者亂用藥、用錯藥引起健康風險甚至不良反應的情況近年來不斷增加。這種情況不僅表現在針對具體病情的治療過程中,更多的還有對中藥、保健品的盲目迷信,導致貽誤病情和副作用頻現。
青海省衛計委副主任張秀萍說,實際上,老年人用藥安全問題在近5年來不斷顯露。種種案例顯示,許多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用藥種類較多,藥物不良反應也明顯增加。
老年人的生理改變,尤其是肝腎功能減退,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退,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青年人的兩三倍。老年人“用錯藥”給家中兒女們敲起警鐘!
合理用藥治病重要 正確心理引導更重要
頻頻出現的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案例將“銀發群體”推向了人們的聚焦視野。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除了針對不同病情及時就醫、合理用藥外,對他們及家人進行如何應對身體健康問題的心理引導等方面的工作非常必要。
“或是缺乏主見,聽信‘秘方,或是久病成醫,固執己見,這是老年人面對身體健康問題時的典型表現。”青海省人民醫院干部保健中心主任朱愛琴說。
到大醫院看病程序多,醫生會要求患者做很多檢查,部分老年人嫌排隊不方便,診斷慢,最后開的藥還和他自己的判斷不符,認為醫生醫術不好,對醫囑根本不放在心上。
還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相對輕松,沒事可忙,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病情,互相傳播一些沒經過科學論證的“秘方”。
老年人濫用補藥問題也不斷顯現。“許多老年患者認為住院不僅要花錢,還耽誤兒女的工作,自己也痛苦,還不如多吃補藥讓身體壯起來。以西洋參、紅參等補品為例,老年人長時間服用后會出現失眠、焦躁等副作用癥狀。”朱愛琴說,部分老年人依靠補藥來強身健體或依靠補藥來治病的心理給醫生合理治療帶來很多困擾。
治病心切,用藥量過大或擅自調整用藥量,用藥依存性差也是導致老年人用藥安全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現在的許多老年人對健康問題過度關注,稍有不適就購買大量藥物自行治療,希望病情迅速恢復。還有的老人記憶力不好,上頓藥忘了吃,下頓加大劑量補服,以為這樣也能治好病,卻適得其反。”
從心理上來說,老年患者安全用藥常識相對缺乏,自我風險管理能力較弱是導致用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正確的心理引導十分關鍵。
本版由新華社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