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梅
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并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其他四項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黨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深化。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面臨的最大社會實踐就是建設新型的城鎮化。因此,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2007年初貴陽市委市政府率先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成為貴陽市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總綱領。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龍頭,良好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建好建美城市的前提和保障,三分規劃、七分管理就是規劃編制和管理關系的精確闡述。本文就如何發揮城市規劃龍頭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如何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高標準編制規劃和高水平的實施規劃管理進行探討,真正確?!吧街杏谐恰⒊侵杏猩健⒊窃诹种?、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綠帶環抱、城景相融、人居和諧”的生態文明貴陽城市形象得以實現,加快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目標。
為確保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必須強化規劃的科學性,高質量的規劃是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決定因素,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成功的保障。為此需要對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的戰略重點進行選擇。
一是緊緊圍繞“疏老城、建新城”總體要求,以規劃為引領,完善“規劃樹”的編制層級體系,切實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宜居之城”。 把“疏老城、建新城”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遵循的第一原則,貫穿到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規劃、城市功能布局規劃、公共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等規劃工作的每個環節。不斷創新規劃理念,加強基礎性和戰略性規劃研究,更好的發揮規劃服務發展、服務決策、服務民生的統籌作用。
首先,要科學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著重抓好六個關鍵環節的工作:一是確定城市發展理念和定位。理念決定規劃水平,定位決定城市命運。以歷史的、現狀的、區域和未來的視角,科學分析城市發展條件,產業競爭力優劣勢,科學定位貴陽城市性質。二是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通過分析土地資源、水資源各項基礎設施承載力,統籌全省城鎮化發展。依據城市環境容量和門檻分析,合理確定城市人口規模及用地規模,確保人與自然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三是選擇城市空間布局模式。結合貴陽自然條件、產業發展、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水平,合理選擇中心城市的空間布局。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應結合其獨特資源條件,組團式布局是理想的城市發展空間模式。四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交通供需高標準平衡戰略,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策略以及人性化交通戰略,以貴陽環線道路作為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重要通道,合理組織對內對外交通,形成便捷高效快速的路網系統。五是科學功能分區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核心工作。依據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科學劃定核心區、都市功能發展區、城市發展拓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六是合理發展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貴陽經濟“升級版”。
其次,要在生態文明城市總規劃指導下盡快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和相關專項規劃,出臺相關法規文件,確保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得以落實。一是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強化控規的法律地位。加快出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就可強化其作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管理的法定依據。以“一張圖”實施高效、嚴格的規劃管理,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的實施。二是出臺貴陽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劃定生態控制線就如同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線一樣,是規劃管理的高壓線,不能隨意侵占、破壞。管理規定同時明確生態保護界線的范圍,用坐標點控制,方便管理,并要求除重大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和公園外禁止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進行建設,并對其局部調整作出需要調整的程序規定。
二是緊緊圍繞合理安排三大空間即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 ,按照“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建設總體要求,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貴陽。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此次會議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會議提出“美麗城鎮、一張藍圖干到底、把城市放在自然中、記得住鄉愁和少征地少拆房”五大亮點。會議指出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結合貴陽的實際,科學定位把貴陽建成 “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規劃要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此,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一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土地利用布局。引導城市由老城區為核心的單極發展轉向多極發展,強化城市組團式布局的均衡性。最終形成以“老城區、觀山湖為核心,‘兩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二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按照“一城、兩帶、六核”的產業布局結構,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相互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合理控制組團人口與開發容量,改善人居環境。合理控制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強化公共交通對用地開發的引導作用,形成TOD發展模式,將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建筑密度及容積率指標分四類區域進行控制。四是構建復合生態網絡,創造宜人的生態環境。優先保證城市功能板塊、組團之間的生態廊道建設和保育。五是優化道路交通系統,構建宜居宜業的現代交通服務體系。完善中心城區“三環十六射”骨架路網,加快1.5環建設,促使城市交通流由“向心集聚”向“環網分擔”轉變,推進老城疏解和新城發展。六是按照“雙向匹配”原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各功能板塊和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發揮公共設施對用地布局的導向性作用,促進多核心的組團式結構的形成。采用搬遷或設立分校、分院等形式,引導核心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向新城輻射,引導老城人口自覺、自愿遷往新城居住生活。七是構筑山水林城相融、生態文化突出的城市風貌。八是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安全可靠、功能齊全、高效節能的供水、供電、通信、供氣、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體系,提升新城的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改善老城區服務能力。
三是創新規劃管理機制,確保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服務,為實現生態文明城市目標作保障。一是完善規劃公示制度和規劃決策咨詢系統,鼓勵公眾參與,將規劃展覽館作為對外公示基地,豐富公示方法,將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科學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建立規劃評估信息系統。規劃評估的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原有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即時修訂,有利于規劃管理工作的完成,建立一整套規劃調整修改審批制度,杜絕隨意調整規劃現象。三是建立規劃實施管理動態監測系統。實施規劃網格化管理,劃分責任人與責任分區,對建筑從基礎到竣工驗收,杜絕違章建筑的發生。真正實現每幢建筑物、每個建筑行為均有實施監督管理,促進規劃的落實。
生態文明是一種理念,一個過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長期的努力,總之通過高標準的規劃作依據,高效率的管理作服務,健全的法規作保障,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有序有力地開展,真正實現生態貴陽、文明貴陽、和諧貴陽和美麗貴陽的城市建設發展目標,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作者系貴陽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胡亮)
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并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其他四項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黨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深化。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面臨的最大社會實踐就是建設新型的城鎮化。因此,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2007年初貴陽市委市政府率先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成為貴陽市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總綱領。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龍頭,良好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建好建美城市的前提和保障,三分規劃、七分管理就是規劃編制和管理關系的精確闡述。本文就如何發揮城市規劃龍頭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如何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高標準編制規劃和高水平的實施規劃管理進行探討,真正確?!吧街杏谐?、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綠帶環抱、城景相融、人居和諧”的生態文明貴陽城市形象得以實現,加快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目標。
為確保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必須強化規劃的科學性,高質量的規劃是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決定因素,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成功的保障。為此需要對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的戰略重點進行選擇。
一是緊緊圍繞“疏老城、建新城”總體要求,以規劃為引領,完善“規劃樹”的編制層級體系,切實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宜居之城”。 把“疏老城、建新城”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遵循的第一原則,貫穿到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規劃、城市功能布局規劃、公共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等規劃工作的每個環節。不斷創新規劃理念,加強基礎性和戰略性規劃研究,更好的發揮規劃服務發展、服務決策、服務民生的統籌作用。
首先,要科學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著重抓好六個關鍵環節的工作:一是確定城市發展理念和定位。理念決定規劃水平,定位決定城市命運。以歷史的、現狀的、區域和未來的視角,科學分析城市發展條件,產業競爭力優劣勢,科學定位貴陽城市性質。二是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通過分析土地資源、水資源各項基礎設施承載力,統籌全省城鎮化發展。依據城市環境容量和門檻分析,合理確定城市人口規模及用地規模,確保人與自然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三是選擇城市空間布局模式。結合貴陽自然條件、產業發展、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水平,合理選擇中心城市的空間布局。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應結合其獨特資源條件,組團式布局是理想的城市發展空間模式。四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交通供需高標準平衡戰略,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策略以及人性化交通戰略,以貴陽環線道路作為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重要通道,合理組織對內對外交通,形成便捷高效快速的路網系統。五是科學功能分區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核心工作。依據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科學劃定核心區、都市功能發展區、城市發展拓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六是合理發展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貴陽經濟“升級版”。
其次,要在生態文明城市總規劃指導下盡快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和相關專項規劃,出臺相關法規文件,確保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得以落實。一是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強化控規的法律地位。加快出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就可強化其作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管理的法定依據。以“一張圖”實施高效、嚴格的規劃管理,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的實施。二是出臺貴陽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劃定生態控制線就如同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線一樣,是規劃管理的高壓線,不能隨意侵占、破壞。管理規定同時明確生態保護界線的范圍,用坐標點控制,方便管理,并要求除重大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和公園外禁止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進行建設,并對其局部調整作出需要調整的程序規定。
二是緊緊圍繞合理安排三大空間即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 ,按照“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建設總體要求,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貴陽。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此次會議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會議提出“美麗城鎮、一張藍圖干到底、把城市放在自然中、記得住鄉愁和少征地少拆房”五大亮點。會議指出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結合貴陽的實際,科學定位把貴陽建成 “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規劃要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此,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一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土地利用布局。引導城市由老城區為核心的單極發展轉向多極發展,強化城市組團式布局的均衡性。最終形成以“老城區、觀山湖為核心,‘兩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二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按照“一城、兩帶、六核”的產業布局結構,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相互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合理控制組團人口與開發容量,改善人居環境。合理控制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強化公共交通對用地開發的引導作用,形成TOD發展模式,將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建筑密度及容積率指標分四類區域進行控制。四是構建復合生態網絡,創造宜人的生態環境。優先保證城市功能板塊、組團之間的生態廊道建設和保育。五是優化道路交通系統,構建宜居宜業的現代交通服務體系。完善中心城區“三環十六射”骨架路網,加快1.5環建設,促使城市交通流由“向心集聚”向“環網分擔”轉變,推進老城疏解和新城發展。六是按照“雙向匹配”原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各功能板塊和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發揮公共設施對用地布局的導向性作用,促進多核心的組團式結構的形成。采用搬遷或設立分校、分院等形式,引導核心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向新城輻射,引導老城人口自覺、自愿遷往新城居住生活。七是構筑山水林城相融、生態文化突出的城市風貌。八是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安全可靠、功能齊全、高效節能的供水、供電、通信、供氣、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體系,提升新城的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改善老城區服務能力。
三是創新規劃管理機制,確保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服務,為實現生態文明城市目標作保障。一是完善規劃公示制度和規劃決策咨詢系統,鼓勵公眾參與,將規劃展覽館作為對外公示基地,豐富公示方法,將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科學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建立規劃評估信息系統。規劃評估的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原有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即時修訂,有利于規劃管理工作的完成,建立一整套規劃調整修改審批制度,杜絕隨意調整規劃現象。三是建立規劃實施管理動態監測系統。實施規劃網格化管理,劃分責任人與責任分區,對建筑從基礎到竣工驗收,杜絕違章建筑的發生。真正實現每幢建筑物、每個建筑行為均有實施監督管理,促進規劃的落實。
生態文明是一種理念,一個過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長期的努力,總之通過高標準的規劃作依據,高效率的管理作服務,健全的法規作保障,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有序有力地開展,真正實現生態貴陽、文明貴陽、和諧貴陽和美麗貴陽的城市建設發展目標,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作者系貴陽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胡亮)
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并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其他四項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黨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深化。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面臨的最大社會實踐就是建設新型的城鎮化。因此,能否把生態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關系我們國家能否實現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的關鍵。2007年初貴陽市委市政府率先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成為貴陽市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總綱領。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龍頭,良好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建好建美城市的前提和保障,三分規劃、七分管理就是規劃編制和管理關系的精確闡述。本文就如何發揮城市規劃龍頭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如何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高標準編制規劃和高水平的實施規劃管理進行探討,真正確?!吧街杏谐恰⒊侵杏猩?、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綠帶環抱、城景相融、人居和諧”的生態文明貴陽城市形象得以實現,加快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目標。
為確保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必須強化規劃的科學性,高質量的規劃是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決定因素,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成功的保障。為此需要對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的戰略重點進行選擇。
一是緊緊圍繞“疏老城、建新城”總體要求,以規劃為引領,完善“規劃樹”的編制層級體系,切實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宜居之城”。 把“疏老城、建新城”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遵循的第一原則,貫穿到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規劃、城市功能布局規劃、公共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等規劃工作的每個環節。不斷創新規劃理念,加強基礎性和戰略性規劃研究,更好的發揮規劃服務發展、服務決策、服務民生的統籌作用。
首先,要科學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著重抓好六個關鍵環節的工作:一是確定城市發展理念和定位。理念決定規劃水平,定位決定城市命運。以歷史的、現狀的、區域和未來的視角,科學分析城市發展條件,產業競爭力優劣勢,科學定位貴陽城市性質。二是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通過分析土地資源、水資源各項基礎設施承載力,統籌全省城鎮化發展。依據城市環境容量和門檻分析,合理確定城市人口規模及用地規模,確保人與自然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三是選擇城市空間布局模式。結合貴陽自然條件、產業發展、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水平,合理選擇中心城市的空間布局。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應結合其獨特資源條件,組團式布局是理想的城市發展空間模式。四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交通供需高標準平衡戰略,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策略以及人性化交通戰略,以貴陽環線道路作為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重要通道,合理組織對內對外交通,形成便捷高效快速的路網系統。五是科學功能分區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核心工作。依據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科學劃定核心區、都市功能發展區、城市發展拓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六是合理發展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貴陽經濟“升級版”。
其次,要在生態文明城市總規劃指導下盡快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和相關專項規劃,出臺相關法規文件,確保生態文明城市總體規劃得以落實。一是編制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強化控規的法律地位。加快出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控規管理圖則,就可強化其作為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管理的法定依據。以“一張圖”實施高效、嚴格的規劃管理,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的實施。二是出臺貴陽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劃定生態控制線就如同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線一樣,是規劃管理的高壓線,不能隨意侵占、破壞。管理規定同時明確生態保護界線的范圍,用坐標點控制,方便管理,并要求除重大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和公園外禁止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內進行建設,并對其局部調整作出需要調整的程序規定。
二是緊緊圍繞合理安排三大空間即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 ,按照“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建設總體要求,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貴陽。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此次會議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會議提出“美麗城鎮、一張藍圖干到底、把城市放在自然中、記得住鄉愁和少征地少拆房”五大亮點。會議指出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結合貴陽的實際,科學定位把貴陽建成 “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科技創新城”,規劃要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此,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一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土地利用布局。引導城市由老城區為核心的單極發展轉向多極發展,強化城市組團式布局的均衡性。最終形成以“老城區、觀山湖為核心,‘兩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二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按照“一城、兩帶、六核”的產業布局結構,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相互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合理控制組團人口與開發容量,改善人居環境。合理控制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強化公共交通對用地開發的引導作用,形成TOD發展模式,將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建筑密度及容積率指標分四類區域進行控制。四是構建復合生態網絡,創造宜人的生態環境。優先保證城市功能板塊、組團之間的生態廊道建設和保育。五是優化道路交通系統,構建宜居宜業的現代交通服務體系。完善中心城區“三環十六射”骨架路網,加快1.5環建設,促使城市交通流由“向心集聚”向“環網分擔”轉變,推進老城疏解和新城發展。六是按照“雙向匹配”原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各功能板塊和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發揮公共設施對用地布局的導向性作用,促進多核心的組團式結構的形成。采用搬遷或設立分校、分院等形式,引導核心區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向新城輻射,引導老城人口自覺、自愿遷往新城居住生活。七是構筑山水林城相融、生態文化突出的城市風貌。八是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安全可靠、功能齊全、高效節能的供水、供電、通信、供氣、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體系,提升新城的市政基礎設施承載力,改善老城區服務能力。
三是創新規劃管理機制,確保高水平的規劃管理服務,為實現生態文明城市目標作保障。一是完善規劃公示制度和規劃決策咨詢系統,鼓勵公眾參與,將規劃展覽館作為對外公示基地,豐富公示方法,將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科學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建立規劃評估信息系統。規劃評估的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原有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即時修訂,有利于規劃管理工作的完成,建立一整套規劃調整修改審批制度,杜絕隨意調整規劃現象。三是建立規劃實施管理動態監測系統。實施規劃網格化管理,劃分責任人與責任分區,對建筑從基礎到竣工驗收,杜絕違章建筑的發生。真正實現每幢建筑物、每個建筑行為均有實施監督管理,促進規劃的落實。
生態文明是一種理念,一個過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需要長期的努力,總之通過高標準的規劃作依據,高效率的管理作服務,健全的法規作保障,確保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工作有序有力地開展,真正實現生態貴陽、文明貴陽、和諧貴陽和美麗貴陽的城市建設發展目標,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作者系貴陽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