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海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書楊國武仍然惦記著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用一輩子詮釋了“恪盡職守”這四個字的意義。
這是一次特殊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有一名黨員,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鋪上宣誓。飽受病痛折磨的他,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可是,面對黨旗,他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他,就是貴州施秉縣城關鎮上翁哨村原黨支部書記楊國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參加支部會議。半個月后,這位一心為民的老支書與世長辭。
“不準到群眾家吃喝”
1997年,楊國武就被推選為村干部,他工作認真負責,深得群眾信任。2004年,他當選上翁哨村黨支部書記。
從當上村干部那天起,楊國武就把群眾放在了心上。他經常告誡其他的村干部:“我們幾個本身就是老百姓,沒有理由不對群眾好。”他當上村支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村“兩委”會議,規定村干部下戶不準到群眾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須24小時內上賬公布。
村里的干部們都還記得,當時,楊國武再三強調:“如果哪個村干違反紀律,最好別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節前夕,楊國武與現任村委會主任李明陽將撫恤金送到軍屬的手中。村民們都在殺年豬、吃“刨湯”,非要留他們吃飯。面對這些熱情的村民,楊國武只得以一個“善意的謊言”來婉拒:“謝謝了,我們剛才從楊老者家過來,已經在他家吃過飯了”。
可到了麥子嶺組李忠吉家,這一招就不靈了。推門進屋,李忠吉一家剛端上飯菜,“刨湯”的香味四溢。楊國武“故技重施”,說自己已經吃過飯了,實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聽,把大門堵上,不吃就不準走。
這下,楊國武和李明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堅持不吃吧,會讓李忠吉覺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違反了村“兩委”定下的規矩……
最后,雙方都作了讓步,楊國武和李明陽將兩碗菜打包帶走,送給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說起這件事,李明陽記憶猶新。他說:“當時,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聞到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楊國武堅持不能帶頭違反規矩,我們就強忍著,堅持到了最后。”
“一定讓群眾貸到款”
至今,村民都還記得,2013年8月,楊國武幫大伙擔保貸款的事情。那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加重了,肝部疼痛頻繁發作。可是,信用社要求盡快提交村民貸款信息,否則,超期就不能貸款了——這可關乎幾十戶農戶的生計。
楊國武顧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頭查閱戶籍信息、填寫貸款材料,連熬藥喝藥都顧不上。連續奮戰兩天之后,這些材料要送往縣城,可是,楊國武的肝痛又發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難忍,又生氣又心疼斥責道:“你是不是要拼盡最后一口氣才罷休,趕緊吃完藥休息一會。”
楊國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要多為群眾做點事。”吃完藥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發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縣城,但楊國武不同意,說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貸款才有保障,因為自己對信用社比較熟悉,換了別人他不放心。
那天,驕陽似火。出門時,楊國武連傘也顧不上打,頭頂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沒有白費,很快,村民們都從信用社貸到了款。
楊國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貸聯絡員,他用自己的信譽,為村民擔保貸款。事實上,作為擔保人,他遇到過各種難題,有的村民不愿交還貸款,哭的哭,躲的躲,還經常讓他吃“閉門羹”。可是,楊國武從沒有退縮,總是耐心地做工作,贏得了信用社和村民兩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壩組50多歲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兒媳婦,拿不出彩禮,眼看婚事就要泡湯,楊國武二話不說,領著石光英到信用社擔保貸款1萬元。2014年,麥山頭組鄧富明開店經營根雕,急需資金,楊國武又為他擔保,貸款5萬元。
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楊國武都會負責到底。麥子嶺是一個苗族、彝族和漢族雜居的村寨,地處偏遠。51戶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覺都睡不好,半夜爬起來排隊挑水,甚至滿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個寨子的人連農活也不干了,每天到縣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臉、喂豬都是“一水多用”。這種狀況持續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楊國武決定把這事解決,他到鎮里簽了“軍令狀”,承諾“不把麥子嶺飲水和道路難題解決,請組織開除我的黨籍”。
距麥子嶺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鄰村龍王廟水井處,但這兩個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閡,很少來往。要去那里接水,楊國武一點把握都沒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花錢買酒菜,逐個登門拜訪村、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兩個寨子簽訂了協議,麥子嶺用上了鄰村的水。接著,楊國武又通過群眾集資等方式,爭取到“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使麥子嶺群眾喝水的問題迎刃而解。
飲水問題解決了,楊國武又開始東奔西走,為麥子嶺爭取到道路硬化項目,并主動帶領群眾打巖石、挑水泥,將困擾村民出行的“爛泥路”變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楊國武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逐漸變得又黑又瘦,還經常覺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經醫院確診,楊國武患了肝癌,而且已進入晚期。
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楊國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個月,村里遭遇旱災,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醫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氣溫高達39℃,毒辣的陽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開了巨大的縫,部分地區的秧苗已經枯死。楊國武心急如焚,這一天,他帶領村干部趕到“靠天吃水”的古樹坪組查看災情。
楊國武走下一個田坎時,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來,病痛發作了。他大汗淋漓,臉色煞白,半天說不出話來。
同行的村干部勸道:“太陽太曬了,支書你先回家休息。”
“不,這是暫時的,離死還有一排長(土話,還有一段距離的意思)。”楊國武緩過勁來,故作輕松地回答。說話間,他伸出雙手,比劃著“一排長”的距離,做完便哈哈大笑起來。其余的干部卻笑不出來,他們明白,楊國武的病已經很嚴重了。
2014年4月16日,楊國武躺在床上,連開口說話都很困難。無奈之下,他就動手慢慢地寫,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他要求村“兩委”再給他一次機會,召開最后一次會議,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圍攏到了他的病榻前,每個人都強忍心中的悲痛——這位老支書,不僅是他們的好搭檔、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楊國武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團結”,他認為只有班子團結了,工作才能推動起來,否則,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擺出來商量、討論,誰說得有道理,就采納誰的說法和建議。
會議開始了,李明陽問道:“楊支書,你對村里還有什么建議和期望?”
楊國武強打起精神,點了點頭。
“你們新一屆班子一定要團結。”這是他說出的第一句話。楊國武強忍病痛,斷斷續續地說道:“希望你們搞好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活動,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設法為古樹坪組、白果窩組解決飲水問題;開通麻山坳至古樹坪公路;硬化各小組的進寨公路……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說完這些話,楊國武已是滿頭大汗。他不顧勸說,堅持要求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村干部們都噙著眼淚,隨著楊國武一字一句地背誦誓詞。(作者單位:施秉縣委宣傳部責任編輯/姚遠)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書楊國武仍然惦記著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用一輩子詮釋了“恪盡職守”這四個字的意義。
這是一次特殊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有一名黨員,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鋪上宣誓。飽受病痛折磨的他,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可是,面對黨旗,他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他,就是貴州施秉縣城關鎮上翁哨村原黨支部書記楊國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參加支部會議。半個月后,這位一心為民的老支書與世長辭。
“不準到群眾家吃喝”
1997年,楊國武就被推選為村干部,他工作認真負責,深得群眾信任。2004年,他當選上翁哨村黨支部書記。
從當上村干部那天起,楊國武就把群眾放在了心上。他經常告誡其他的村干部:“我們幾個本身就是老百姓,沒有理由不對群眾好。”他當上村支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村“兩委”會議,規定村干部下戶不準到群眾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須24小時內上賬公布。
村里的干部們都還記得,當時,楊國武再三強調:“如果哪個村干違反紀律,最好別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節前夕,楊國武與現任村委會主任李明陽將撫恤金送到軍屬的手中。村民們都在殺年豬、吃“刨湯”,非要留他們吃飯。面對這些熱情的村民,楊國武只得以一個“善意的謊言”來婉拒:“謝謝了,我們剛才從楊老者家過來,已經在他家吃過飯了”。
可到了麥子嶺組李忠吉家,這一招就不靈了。推門進屋,李忠吉一家剛端上飯菜,“刨湯”的香味四溢。楊國武“故技重施”,說自己已經吃過飯了,實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聽,把大門堵上,不吃就不準走。
這下,楊國武和李明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堅持不吃吧,會讓李忠吉覺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違反了村“兩委”定下的規矩……
最后,雙方都作了讓步,楊國武和李明陽將兩碗菜打包帶走,送給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說起這件事,李明陽記憶猶新。他說:“當時,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聞到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楊國武堅持不能帶頭違反規矩,我們就強忍著,堅持到了最后。”
“一定讓群眾貸到款”
至今,村民都還記得,2013年8月,楊國武幫大伙擔保貸款的事情。那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加重了,肝部疼痛頻繁發作。可是,信用社要求盡快提交村民貸款信息,否則,超期就不能貸款了——這可關乎幾十戶農戶的生計。
楊國武顧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頭查閱戶籍信息、填寫貸款材料,連熬藥喝藥都顧不上。連續奮戰兩天之后,這些材料要送往縣城,可是,楊國武的肝痛又發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難忍,又生氣又心疼斥責道:“你是不是要拼盡最后一口氣才罷休,趕緊吃完藥休息一會。”
楊國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要多為群眾做點事。”吃完藥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發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縣城,但楊國武不同意,說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貸款才有保障,因為自己對信用社比較熟悉,換了別人他不放心。
那天,驕陽似火。出門時,楊國武連傘也顧不上打,頭頂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沒有白費,很快,村民們都從信用社貸到了款。
楊國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貸聯絡員,他用自己的信譽,為村民擔保貸款。事實上,作為擔保人,他遇到過各種難題,有的村民不愿交還貸款,哭的哭,躲的躲,還經常讓他吃“閉門羹”。可是,楊國武從沒有退縮,總是耐心地做工作,贏得了信用社和村民兩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壩組50多歲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兒媳婦,拿不出彩禮,眼看婚事就要泡湯,楊國武二話不說,領著石光英到信用社擔保貸款1萬元。2014年,麥山頭組鄧富明開店經營根雕,急需資金,楊國武又為他擔保,貸款5萬元。
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楊國武都會負責到底。麥子嶺是一個苗族、彝族和漢族雜居的村寨,地處偏遠。51戶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覺都睡不好,半夜爬起來排隊挑水,甚至滿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個寨子的人連農活也不干了,每天到縣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臉、喂豬都是“一水多用”。這種狀況持續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楊國武決定把這事解決,他到鎮里簽了“軍令狀”,承諾“不把麥子嶺飲水和道路難題解決,請組織開除我的黨籍”。
距麥子嶺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鄰村龍王廟水井處,但這兩個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閡,很少來往。要去那里接水,楊國武一點把握都沒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花錢買酒菜,逐個登門拜訪村、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兩個寨子簽訂了協議,麥子嶺用上了鄰村的水。接著,楊國武又通過群眾集資等方式,爭取到“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使麥子嶺群眾喝水的問題迎刃而解。
飲水問題解決了,楊國武又開始東奔西走,為麥子嶺爭取到道路硬化項目,并主動帶領群眾打巖石、挑水泥,將困擾村民出行的“爛泥路”變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楊國武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逐漸變得又黑又瘦,還經常覺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經醫院確診,楊國武患了肝癌,而且已進入晚期。
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楊國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個月,村里遭遇旱災,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醫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氣溫高達39℃,毒辣的陽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開了巨大的縫,部分地區的秧苗已經枯死。楊國武心急如焚,這一天,他帶領村干部趕到“靠天吃水”的古樹坪組查看災情。
楊國武走下一個田坎時,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來,病痛發作了。他大汗淋漓,臉色煞白,半天說不出話來。
同行的村干部勸道:“太陽太曬了,支書你先回家休息。”
“不,這是暫時的,離死還有一排長(土話,還有一段距離的意思)。”楊國武緩過勁來,故作輕松地回答。說話間,他伸出雙手,比劃著“一排長”的距離,做完便哈哈大笑起來。其余的干部卻笑不出來,他們明白,楊國武的病已經很嚴重了。
2014年4月16日,楊國武躺在床上,連開口說話都很困難。無奈之下,他就動手慢慢地寫,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他要求村“兩委”再給他一次機會,召開最后一次會議,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圍攏到了他的病榻前,每個人都強忍心中的悲痛——這位老支書,不僅是他們的好搭檔、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楊國武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團結”,他認為只有班子團結了,工作才能推動起來,否則,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擺出來商量、討論,誰說得有道理,就采納誰的說法和建議。
會議開始了,李明陽問道:“楊支書,你對村里還有什么建議和期望?”
楊國武強打起精神,點了點頭。
“你們新一屆班子一定要團結。”這是他說出的第一句話。楊國武強忍病痛,斷斷續續地說道:“希望你們搞好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活動,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設法為古樹坪組、白果窩組解決飲水問題;開通麻山坳至古樹坪公路;硬化各小組的進寨公路……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說完這些話,楊國武已是滿頭大汗。他不顧勸說,堅持要求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村干部們都噙著眼淚,隨著楊國武一字一句地背誦誓詞。(作者單位:施秉縣委宣傳部責任編輯/姚遠)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支書楊國武仍然惦記著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用一輩子詮釋了“恪盡職守”這四個字的意義。
這是一次特殊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有一名黨員,罹患肝癌晚期,只能躺在家里床鋪上宣誓。飽受病痛折磨的他,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可是,面對黨旗,他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他,就是貴州施秉縣城關鎮上翁哨村原黨支部書記楊國武。2014年4月16日,他最后一次參加支部會議。半個月后,這位一心為民的老支書與世長辭。
“不準到群眾家吃喝”
1997年,楊國武就被推選為村干部,他工作認真負責,深得群眾信任。2004年,他當選上翁哨村黨支部書記。
從當上村干部那天起,楊國武就把群眾放在了心上。他經常告誡其他的村干部:“我們幾個本身就是老百姓,沒有理由不對群眾好。”他當上村支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村“兩委”會議,規定村干部下戶不準到群眾家吃喝、村里的收支必須24小時內上賬公布。
村里的干部們都還記得,當時,楊國武再三強調:“如果哪個村干違反紀律,最好別干,趁早走人。”
2005年春節前夕,楊國武與現任村委會主任李明陽將撫恤金送到軍屬的手中。村民們都在殺年豬、吃“刨湯”,非要留他們吃飯。面對這些熱情的村民,楊國武只得以一個“善意的謊言”來婉拒:“謝謝了,我們剛才從楊老者家過來,已經在他家吃過飯了”。
可到了麥子嶺組李忠吉家,這一招就不靈了。推門進屋,李忠吉一家剛端上飯菜,“刨湯”的香味四溢。楊國武“故技重施”,說自己已經吃過飯了,實在吃不下。可是,李忠吉不聽,把大門堵上,不吃就不準走。
這下,楊國武和李明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堅持不吃吧,會讓李忠吉覺得村干部看不起自己;吃吧,又違反了村“兩委”定下的規矩……
最后,雙方都作了讓步,楊國武和李明陽將兩碗菜打包帶走,送給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說起這件事,李明陽記憶猶新。他說:“當時,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聞到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吞口水。可是,楊國武堅持不能帶頭違反規矩,我們就強忍著,堅持到了最后。”
“一定讓群眾貸到款”
至今,村民都還記得,2013年8月,楊國武幫大伙擔保貸款的事情。那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加重了,肝部疼痛頻繁發作。可是,信用社要求盡快提交村民貸款信息,否則,超期就不能貸款了——這可關乎幾十戶農戶的生計。
楊國武顧不得自己有病,整天埋頭查閱戶籍信息、填寫貸款材料,連熬藥喝藥都顧不上。連續奮戰兩天之后,這些材料要送往縣城,可是,楊國武的肝痛又發作了。
他妻子看到他疼痛難忍,又生氣又心疼斥責道:“你是不是要拼盡最后一口氣才罷休,趕緊吃完藥休息一會。”
楊國武微微一笑:“只要自己還走得動,就要多為群眾做點事。”吃完藥后,咬咬牙,他又起身出發了。
妻子打算代他去縣城,但楊國武不同意,說只有自己去了,村民的貸款才有保障,因為自己對信用社比較熟悉,換了別人他不放心。
那天,驕陽似火。出門時,楊國武連傘也顧不上打,頭頂烈日,徒步六公里去送材料。他的辛苦沒有白費,很快,村民們都從信用社貸到了款。
楊國武在村里干了七年的信貸聯絡員,他用自己的信譽,為村民擔保貸款。事實上,作為擔保人,他遇到過各種難題,有的村民不愿交還貸款,哭的哭,躲的躲,還經常讓他吃“閉門羹”。可是,楊國武從沒有退縮,總是耐心地做工作,贏得了信用社和村民兩方面的信任。去年,七甲壩組50多歲的石光英家里要娶兒媳婦,拿不出彩禮,眼看婚事就要泡湯,楊國武二話不說,領著石光英到信用社擔保貸款1萬元。2014年,麥山頭組鄧富明開店經營根雕,急需資金,楊國武又為他擔保,貸款5萬元。
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楊國武都會負責到底。麥子嶺是一個苗族、彝族和漢族雜居的村寨,地處偏遠。51戶220人的寨子只有一口古井,只要天干地旱,村民覺都睡不好,半夜爬起來排隊挑水,甚至滿坡打井找水。有一年大旱,水井干涸了,整個寨子的人連農活也不干了,每天到縣城挑水背水,村民洗菜、洗臉、喂豬都是“一水多用”。這種狀況持續了多年,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
楊國武決定把這事解決,他到鎮里簽了“軍令狀”,承諾“不把麥子嶺飲水和道路難題解決,請組織開除我的黨籍”。
距麥子嶺最近的水源是在6公里外的鄰村龍王廟水井處,但這兩個寨子的村民素有隔閡,很少來往。要去那里接水,楊國武一點把握都沒有。
可是,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花錢買酒菜,逐個登門拜訪村、組干部及寨老,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四次……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兩個寨子簽訂了協議,麥子嶺用上了鄰村的水。接著,楊國武又通過群眾集資等方式,爭取到“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使麥子嶺群眾喝水的問題迎刃而解。
飲水問題解決了,楊國武又開始東奔西走,為麥子嶺爭取到道路硬化項目,并主動帶領群眾打巖石、挑水泥,將困擾村民出行的“爛泥路”變成了“水泥道”。
最后一次宣誓
2012年,楊國武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逐漸變得又黑又瘦,還經常覺得肝部疼痛。2013年6月,經醫院確診,楊國武患了肝癌,而且已進入晚期。
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楊國武同意了。可是,不到半個月,村里遭遇旱災,他坐不住了,便找借口溜出醫院,回到了村里。
8月13日,氣溫高達39℃,毒辣的陽光把田里的水都烤干了,地面裂開了巨大的縫,部分地區的秧苗已經枯死。楊國武心急如焚,這一天,他帶領村干部趕到“靠天吃水”的古樹坪組查看災情。
楊國武走下一個田坎時,突然停住了。他慢慢蹲下,右手用力捂住肝部——原來,病痛發作了。他大汗淋漓,臉色煞白,半天說不出話來。
同行的村干部勸道:“太陽太曬了,支書你先回家休息。”
“不,這是暫時的,離死還有一排長(土話,還有一段距離的意思)。”楊國武緩過勁來,故作輕松地回答。說話間,他伸出雙手,比劃著“一排長”的距離,做完便哈哈大笑起來。其余的干部卻笑不出來,他們明白,楊國武的病已經很嚴重了。
2014年4月16日,楊國武躺在床上,連開口說話都很困難。無奈之下,他就動手慢慢地寫,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他要求村“兩委”再給他一次機會,召開最后一次會議,他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
村干部都圍攏到了他的病榻前,每個人都強忍心中的悲痛——這位老支書,不僅是他們的好搭檔、好同志,更是好兄弟。在工作中,楊國武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團結”,他認為只有班子團結了,工作才能推動起來,否則,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哪怕遇到分歧,大家擺出來商量、討論,誰說得有道理,就采納誰的說法和建議。
會議開始了,李明陽問道:“楊支書,你對村里還有什么建議和期望?”
楊國武強打起精神,點了點頭。
“你們新一屆班子一定要團結。”這是他說出的第一句話。楊國武強忍病痛,斷斷續續地說道:“希望你們搞好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活動,把我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設法為古樹坪組、白果窩組解決飲水問題;開通麻山坳至古樹坪公路;硬化各小組的進寨公路……這些,便是他未完成的心愿。
說完這些話,楊國武已是滿頭大汗。他不顧勸說,堅持要求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村干部們都噙著眼淚,隨著楊國武一字一句地背誦誓詞。(作者單位:施秉縣委宣傳部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