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龍
會計人員的監管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所以,必須深刻理解會計監管的意義,深刻看待和分析會計監管過程中的問題,建立健全會計監管機制,充分發揮會計監管的職能,從而使得經濟正常運行,保護國家的財產。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監管的必要性
1.維系交易各方利益平衡的需要。會計監管是指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進行鑒定、監管和評價,并保護利息相關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的制度安排,是以獨立的第三方根據一系列的法律依規范為依據的。
2.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會計對象作為現在會計信息市場的交易對象,其需求方式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各中介機構在內的相關者集合,供給方是企業管理當局。在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定期公布會計信息是各利益相關者賴以推測的依據,其真實性和公允性關乎交易各方的利益。因而,會計監管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3.保護利害相關者利益的需要。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由于現在企業制度兩權分離從而顯現出沖突,而“搭便車”行為和競爭對手的模仿效應,導致企業產生降低信息質量的動機,在這種條件下,由于缺乏足夠資源驗證信息質量的信息使用者,必然需要由獨立的第三方即注冊會計師檢驗信息的有效性,從而,注冊會計師及其組織成為了新型的會計監管者。
二、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會計監管問題。(1)資產管理缺乏全局性制度。會計監管作為促進會計信息準確披露的一種重要手段,企業作為其主要的披露主體,財務報告的質量是會計監管的重要的對象。財務報告的質量與很多因素有關系,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與否是直接關系到財務報告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有些企業并沒有對內部控制制度足夠重視,出現管理松懈的問題,從而導致監管乏力等。(2)子公司管理存在問題。作為法人組織的公司擁有分子公司是現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組織結構有利于拓展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分子公司在業務上為總公司貢獻利益,在財務上上報集團并且接受集團的統一領導和監管。但是,在當前條件下,分子公司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其財務制度不完善、條件和水平達不到要求、各項財政數據管理混亂,甚至很多分子公司采用手工核算方式,信息化普及率偏低,經濟活動的記載和分析與集團難以保持一致。(3)資金欠缺流動性、管理制度不健全。集團對下屬分子公司的監管缺乏,直接導致集團難以準確、全面地掌握財務信息,從而使得大量資金滯留在下屬公司中,從而出現下屬公司財務報表顯示盈利而集團卻存在貸款無力償還的現象。
2.政府行政監管存在弊端。(1)政府監管程序的嚴格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一,就監管對象的選擇而言,絕大部分政府監管部門缺乏一套科學完整的程序來進一步確定監管對象,而往往監管對象的確定僅憑監管部門的主觀印象,這一結果往往導致某些行業或單位從未被檢查,而一些單位連年遭到檢查,從而引起社會檢查不公平、不全面的現象。第二 ,在日常監管活動中,監管部門表現出的隨意性更普遍令人堪憂,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的隨意性表現在監管部門缺乏定量指標的約束,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獎懲機制來制約監管部門的工作狀態。第三,對于違紀問題,監察機關與監查部門的反映也令人不甚滿意。在監察人員的監察活動中,由于相對封閉的監察環節,其在檢查中發現并繪制成底稿的問題,并不一定能夠全面而詳實的反映在監察報告中,究其緣由,一部分源于監察人員自身疏于值守,放棄了部分難于調研的問題,另一部分源于監察單位出于人情世故考慮的內部操作。在這些問題之中,還常常包含著主觀部門消極監管等違紀問題。第四,主管部門對違紀問題定性的隨意性也令人堪憂。第五,案件審理人員的審理往往流于形式,敷衍了事。(2)政府監管主體之間協調不力。財政、稅務、審計、工商證券等經濟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未完全理順,并沒有形成即配合的檢查機制,這些國家行政監管力量實際上各自為政,對企業的違法行為誰都可以過問,誰都可以不問。監管政策的執行依賴于強有力的執行組織及各部門或各單位的密切配合,執行機構不健全,各部門不協調合作,執行人員不力,都必將引起政府失靈。
3.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通常情況下,由于企業虛假的會計信息也是由企業會計所為,因此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對會計監管工作能否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個人素質與職業道德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改革開放的加快,會計從業人員的缺口逐年增加,導致會計從業人員魚龍混雜,層次參差不齊。雖然現階段這種數量上的缺口有所緩解,但就職業素質而言,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知識水平、學歷層次與專業素質不高,多數沒有經過專業會計從業資格訓練,更有甚者,甚至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
4.相關法律環境不完善。與會計監管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法規性文件的會計監管包括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法律責任體系。而現行會計信息的質量控制體系等法規存在著系統性不強、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并存協調性不夠等諸多問題。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重視對行政、刑事責任的追究,忽視對遭受損害的投資者的民事賠償。從會計監管的法律環境看,部門立法、部門分割,相互交叉或存在遺漏和抵觸現象,沒有一個規范的體系,致使監管部門很難對會計違法行為定性。
三、解決我國會計監管問題的對策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管機制。(1)加強集團企業對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監管。集團企業分子公司地域分散、業務發展遍布各地的特點,對于集團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挑戰,而集團企業也對于人員的控制和集團戰略的執行有些時候鞭長莫及。那么如何控制風險,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有序運行,進而反映正確的會計信息就成了當務之急。健全的內控制度是保證集團企業對分子公司監管的有力武器,另外,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更能在監管中發揮積極作用。(2)加強集團企業的財務集中管理和資金內控需求。由于分子公司眾多的先天因素,集團企業在控制管理方面的壓力更大。要是一個公司的分子公司能夠協調發展,加強財務這一企業發展重要核定的集中管理和資金監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而建立財務集中管理體制能夠為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披露、防止徇私舞弊現象提供一定的保障。(3)實現資產全局管理。統一規范固定資產核算政策,規范基礎數據,統一資產分類、增減方法、使用狀況、編碼規則、變動原因等信息,規范資產增加、減少、變動等業務處理流程,實現全局資產的管理和保值增值。建立并嚴格監管執行明確的貨幣額度審批制度,實現資產的全局管理。建立完備的資產全局管理制度,實現資產的全局調配和資本的全局流動,有利于會計信息的搜索和分析。
2.加強政府和社會對會計信息行政監管。在會計監管過程當中,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是同樣重要的,如果單純的強調內部監管是不夠的,必須同時強化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管,外部監管主要包括社會審計監管以及政府監管。我國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管檢查,進行宏觀調控。只有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管制度的基礎之上,加強外部監管的力度,將各種監管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的作用,才能確保會計監管的有效性。
3.加強會計監管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由于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難以適應新形式下監管工作的要求,嚴重影響了監管效果。當前應當在完善會計監管法律建設即監管體制等大環境的前提下,加強外觀建設,提高監管隊伍的職業水平。首先,要提高現有資格認證的標準,嚴格會計監管隊伍的資格審批制度。當前的資格認證標準比較單一,以進入技術壁壘嚴格的注冊會計師為例,也僅要求通過會計、審計等五門相關專科課程的書面考試,并有從事審計實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就可以申請,因而使得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隊伍普遍知識結構比較單一,與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步伐不能同步,離會計國際化要求相差甚遠,應予努力改善。其次,強化崗位培訓和后續教育。會計監管工作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很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大量涌現,各位交易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監管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審計、稅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且要具有宏觀經濟管理的知識、政策法規、計算機應用能力、運用外語能力、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要通過崗位培訓和后續教育保證監管人員具有先進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業務素質,從根本上保證審計效率的提高。
4.健全會計信息監管的法律體系。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公司法》、《證券法》和《刑法》等雖都有針對責任人刑事法律責任方面的規定,但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嚴重違法案件的處理中,鮮有刑事處罰。這說明執法既未到位又缺乏力度,對違法、違規者未起到警示作用。因此,要健全法制,嚴格執行程序,堅決做到違法必究。對嚴重違法者,不僅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且要承擔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會計監管的水平決定了經濟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必須切實有效的運用會計監管,充分認識到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并合理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會計監管應該發揮的作用,使經濟正常運行,保護國家的財產。
(作者單位: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