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臣
(商河縣水務局,山東商河 251600)
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
李久臣
(商河縣水務局,山東商河 251600)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科技水平逐步提升,這直接導致我國基礎工程項目施工提出了新要求。水利水電工程事業屬于我國基礎設施的范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這項國計民生的事業,應該做好施工技術的控制與管理工作,重視施工方技術的應用與發揮,兼顧“質”與“量”,從而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開展與實施。本文首先闡述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的意義,然后分析施工技術與管理的現存問題,最后談談新時期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方法。
水利水電 工程建筑 施工技術 管理
“水利”最早只具有“捕魚之利”的含義,發展至今,“水利”早已跳出了傳統的局限,被納為綜合性基礎工程,與“水電”一起成為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等功能的代名詞。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在開發利用水力資源、防止水災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在自身經濟及社會公益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的現狀來看,仍然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作業期間,不同質量問題的出現使工程的使用性能受到影響。要想杜絕這些質量問題的發生,就應該制定嚴格的管理策略,抓好施工單位的管理工作,實現質量與速度的平衡,使工程質量達到標準要求。一方面,水利水電工程具有周期長、規模大、環境艱苦、技術復雜、工期嚴格、質量高等特點,再加上施工中不安全因素相對較多,使得工程中的施工技術管理不可缺少。另一方面,技術是水利水電工程的根本,而管理就是使不同技術融為一體的因素,要想使工程形成一個凝聚的整體,就得做好管理。因此,技術和管理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做好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術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施工技術管理,通俗地說,就是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各種技術工作、技術活動的管理活動,其中也包含著對與技術相關的生產要素的計劃、實施、總結和評價。良好的施工技術管理有助于建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有序的技術程序與工作,還能落實責任制度,使項目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得到相應的保證,實現水利水電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從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來看,施工技術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浩大而持久的公益性工程,其建設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國家也劃撥了專項資金資源各地水利工程的建設。但是,監督的不及時和管理的滯后使得工程的建設充滿了各種隱患。即使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管理制度不明確、資源管理力量不足、技術施工監督不到位等等。
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良好的技術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具體包括技術規程和技術標準,需要提前準備好施工所需的技術原始記錄及檔案,比如建筑材料、工程用品、結構配件等等。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大多數施工企業忽視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常常以“缺什么,補什么”、“有問題,才解決問題”的態度來對待工作,沒有做好“計劃”與“預警”工作,這十分不利于項目建設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施工現場,除了施工進度與質量的問題以外,水利施工對于土地、水、空氣形成的污染不可避免。就拿土地來說,施工過程中搭建臨時設施、隨意堆放材料的行為在影響環境美觀的同時,極大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而施工過程中伴隨著開山、爆破、挖掘、運輸等活動而來的噪音污染,影響著附近居民的正常生產與生活。另外,水利工程還會影響移民的搬遷與文化的傳承,比如三峽水電站的施工修建,使得社會矛盾不斷激發。而當水利水電工程竣工之后,其蓄水功能步入正常的工作,雖然能夠在發電、排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也極易引發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性疾病,甚至在某種特殊時期還會加劇疾病的傳播。
長期的水利工程建設實踐證明,落后的管理模式是制約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源。“創新”是各行各業都不斷追求的方向,唯有“創新”才能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節奏,對于水利工程管理而言,“創新”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社會價值。因此,要想改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管理現狀,首先就要創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一方面,要重視技術的加強與革新,有效利用計算機數據庫推進信息化管,實現管理模式的根本改變;另一方面,水利工程項目的管理人員就應當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理論知識,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施工現場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角度地更新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員工的內心,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以新的理念為引導,走上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之路。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企業自身技術管理優勢的發必須以技術管理體系為載體,這個體系應該體現出“責權”問題,將“責任”和“權利”的關系交待清楚,結合相應的獎懲和績效制度,使得技術管理的實施更有效。在施工技術的管理組織體系中,應該囊括水利建設項目的工程師、各種技術員、施工員等人員,以公司技術部門為指導,做好及時的溝通交流,實現各部門的配合與協調,促進技術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首先,營造管理水平發展的良好環境。施工單位發展的第一要務,就是促進科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唯有完善建設程序、積極建立管理機制與規劃審批制度,才能為管理水平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因此,無論是工程地點的申報、投資、投工等問題,還是工程的規模、受益范圍以及效益等方面,都應該按照行業規定,制作詳細的書面說明,層層上報,在得到縣級以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之后,方能施工。同時,還應該加強企業內部的宣傳,讓管理人員認識到施工中合理布局和規劃的重要性,及時完善工程設計與施工方面的建設程序,并按照計劃開展申請、審批、施工、驗收交付等工作,從而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規范化。
其次,加強施工監督制度。監督制度保障工程質量的要素之一,要想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預警預案系統,就應該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依靠監督及時發展問題,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一方面,地方政府應該將監督制度配合竣工驗收備案制度一起,從審計、財政、紀檢、水務等方面開展對施工單位的監督工作,采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盡量減少工程質量問題的產生,同時建立起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嚴格的獎勵與懲罰。另一方面,工程竣工后,上級水政主管部門要主動驗收建設單位的竣工報告,并結合施工材料與實地驗收的方式,做好完整而細致的驗收工作,并整理成材料備案。
新時期管理隊伍的建設應該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對于水利水電施工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內部交流、培訓講座以及實地考察等不同的形式,提升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進而推動管理隊伍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實踐證明,多樣化的溝通交流環境有助于提高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同時還能夠使人際關系更融洽,豐富企業文化,打造一支思想先進、技能專業、凝聚力強的高素質管理隊伍。
[1]王秋芳.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J]. 科技與企業,2014,12.
[2]郭浩.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術及管理[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12.
[3]吳國全.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術及管理研究[J].門窗,2013,12c.
[4]潘凱.芻議水工建筑設計與施工特點[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9.
[5]王先芹,陳忠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探討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18.
[6]余榮健.水工建筑施工相關技術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