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春
(山東文登口腔醫院,山東威海 264400)
外科感染中的護理探究
于冬春
(山東文登口腔醫院,山東威海 264400)
需要手術治療的感染性疾病或者在外傷或手術后的感染一般稱為外科感染,在外科領域中十分常見。本文將分析造成外科感染的常見原因,以及外科感染的護理方法等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更加清晰的分析外科感染問題,并且對外科臨床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外科 感染 護理
外科感染,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例如,如果按照按病菌種類和病變性質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一般性感染和特異性感染。而根據病程劃分則可以分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以及亞急性感染等幾種。其中急性感染的病程時間一般在三周以內,慢性感染的時間則在兩個月以上。而根據感染的發生情況,又可以將感染劃分為,原發感染,混合感染、繼發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醫院內感染以及條件性感染等。其中條件性感染的病原菌,往往是通常情況下的費致病菌或致病力低的菌種,但由于在外科創傷中人體抵抗力嚴重下降,或者該病原菌的數量和毒性大量累積,從而造成感染。
不同的感染類型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的,在下文中將介紹一些外科感染的常見原因,以及護理措施。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原本不致病或者致病能力低的一些菌種,由于其對一般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的累積和篩選下,逐漸成為了重要的致病菌。例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如克雷伯菌、腸桿菌和少雷菌等。
許多外科病人都接受了繁復的大手術,之后接受器械檢查和插管等等護理手段。更有甚者接受抗癌治療,放射療法、免疫抑制劑等等。前者會導致過多的接觸細菌,后者會導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所以會更容易發生外科感染。
一些醫護人員在對待外科病人時,過分的以來于抗菌藥物的作用,從而忽視了無菌操作或者外科護理原則,從而使病人外科感染的風險大幅度提高,這樣的行為會引起一些本來可以通過合格操作而避免的外科感染。
通過第一部分的介紹可以發現,外科感染的種類劃分眾多,因此在護理當中,針對不同的感染疾病,除了一些共性的護理方法之外,也有一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特性護理方法,下面對共性護理的方法做一些介紹。
盡量防止皮膚破損,以感染病菌,并且在護理病人時要格外注意,病人的皮膚清潔和干燥,以防毛囊堵塞,并且正在腋下、腹股溝等等易摩擦和觸感的部位,應注意保持潤滑干燥,可以借助于滑石粉等物品,避免皮膚感染或發炎。
外科感染初期一般會出現紅腫等正在,恰當的運用熱敷的方式可以幫助炎癥的消散或者促進炎癥狀況的成熟。對于肢體感染,要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即將感染的肢體用海綿塊等物體輔助墊起一定的角度,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利于消除腫脹。
外科感染的初期癥狀是出現紅腫或硬塊,而隨著炎癥的發展,則可能會出現膿腫,一旦發現膿腫形成,則應該對膿腫部位進行排膿。對于小面積并且病情較輕的膿腫可利用消毒針刺破排除膿液。但較大范圍的病變,則要做都出切開,引流排膿的處理。并且每日用1:1000濃度的協佛馬爾清洗傷口并且及時更換敷料,在此過程中避免加重感染,應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
(1)心理引導:要引導患者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并且的康復充滿信心,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護理,有利于病情的康復。
(2)營養支持:感染的康復必定需要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一般患者容易在患病期間食欲不振或進食困難,對于前者應盡量調換食物的品種,避免食物單調乏味,激勵患者的食欲,讓患者能夠營養更加充足和均衡;對于后者,則需要護理人員配合患者的狀況,進行靜脈輸液,保證每天的熱量供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輸液的過程當中要注意輸液速度,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發熱護理:外科感染患者,十分容易出現高燒癥狀,此時要勸說和看護患者多飲用開水,以補充水分,平衡體液以及給身體提供更穩定健康的內環境。體溫超過39℃時,應配合物理降溫。并且要注意病人的皮膚衛生和健康狀況,勤更換服裝與被褥床單。
(4)觀察記錄:應認真記錄患者局部傷口的狀況和轉變,以及整個生命體征的狀況,及時觀察記錄,及時發現問題,輔助醫生,給醫療關節提供可靠的數據根據。對患者的病情有整體把握。
(5)對于外科感染嚴重,行動不便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預防褥瘡。
外科感染護理是臨床護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只介紹一些基礎的護理方法,沒有詳細的介紹特性護理的方法。相信共性護理是護理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醫護人員們定能夠發展更多更有效的護理方法。
[1]楊靚,王衛.外科常見感染的臨床護理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3).
[2]婁麗娟.護理干預在神經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2(1).
[3]黎巧燕.普外科高齡患者術后肺部感染護理方法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
[4]周愛華,郭玉生.外科常見感染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外醫療,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