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耀坪++陳土明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在城鎮化的背后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空氣污染、環境破壞、交通擁堵等等。本文主要闡述了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兩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城鎮化進程 生態環境治理 存在的問題
城鎮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城鎮化水平越高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越高。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迅速騰飛,城鎮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城鎮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也帶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
1 目前我國城鎮化中存在的問題
1.1 政府監管不力
首先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對環境監管存在一定的漏洞。目前我國具有環境監管職能的部門有很多,但是每個部門的監管權利又不是很充分,從而出現政出多頭、“九龍治水”、誰都可以管但誰都管不了的現象。比如治理河流的污染問題,治理一條河流需要水利部門、環保部門、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等部門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治理工作,每個部門都治理河流的權利,但是每個部門所管轄的范圍又不一樣,這就需要各個部門之間不斷進行協調、交換意見。一方面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如果各個部門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就會導致治理工作不了了之。有些時候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各自為政,就會出現政出多頭的情況。
其次長期以來我國過分重視GDP的增長速度,比較忽視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GDP是考核官員政績最主要的指標,甚至一些地方把GDP作為官員升遷的唯一指標,在面對環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抉擇時,地方政府官員往往選擇犧牲環境利益換取經濟的發展,甚至有些地方為了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對企業排污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1]。
1.2 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國環境保護立法的起步比較晚,其次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數量比較少,再次一些法律法規長期以來沒有進行修訂,其內容與社會現實存在脫節現象,最后法律法規的內容不夠全面,存在一些漏洞,而且懲罰力度不夠大。
1.3 人們缺乏環保意識
先讓我們來看一些新聞報道。中秋節過后,海南三亞在僅僅三千米的海灘上就掃出50噸的垃圾;僅10月1日一天,北京天安門地區就產生了8噸的垃圾;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后,滿地都是口香糖。從這些現象就可以看出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較差。
1.4 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
有關部門明令要求一些污染物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排放,但是一些企業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依然偷偷的排放,雖然購置了污染物處理設備,但是由于處理污染物會加重企業的負擔,所以一些企業只是在有關部門進行檢查時才使用這些設備,平時都偷偷摸摸的將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界。
2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建議
2.1 加強環境監管隊伍建設
首先政府應當成立專門的環境保護監管部門,由該部門全權負責環境保護的監管工作。從而避免了政出多頭、誰都能管誰都管不了的情況發生。其次在官員的考核任用上,要徹底改變“唯GDP”的做法,除了GDP外,還應當把民生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加入到考核中去,再次目前我國每個執法機構平均只有1.4輛車,還有300多個縣沒有成立環境執法部門、200多個縣的執法部門沒有執法車。所以應當投入資金,改善執法部門的執法條件。目前一些地區環境執法人數相對較少,每個人負責的區域太大,管理起來有困難,所以應當合理擴大環境執法隊伍,并建立問責制,每一個環境監管人員都負責一定的區域,誰負責的區域出現問題就由誰負責[2]。
2.2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政府在加大監管力度,控制環境污染的同時,也應當對已經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治理。政府應當加大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支出力度,整治現有的環境問題,比如:城市的霧霾問題、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土地沙化問題、北方地區的春秋兩季的沙塵暴、酸雨等。
2.3 加快立法建設
法律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保障,因此有關部門必須推進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充足的法律武器。目前我國企業破壞環境的成本較低,法律僅僅賦予環保部門處罰、停業整頓等權利,難以對企業形成有力的威脅,導致破壞環境的行為屢禁不止。所以應當修改有關法律法規,增強環境執法部門的權利,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2.4 加強環保教育
政府應當建立一套環保教育體系,從學校到社會,對所有公民開展環境保護教育。讓人民群眾了解我國目前的環境國情,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3]。
2.5 讓公眾參與到環境治理工作中來
首先可以仿照羅斯福新政中的“藍鷹計劃”,政府與企業自愿簽訂“環境保護合同”,給簽訂合同的企業頒發標志,并鼓勵人民優先選擇具有標志企業的產品,或者對這些企業提供一些政策優惠。其次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環保行業,比如鼓勵民間資本開設污水治理廠,并對該廠實施一些稅收或政策上的優惠。最后鼓勵社會公眾對非法排污行為進行舉報,并對舉報者進行獎勵。
3 結語
城鎮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必須經歷的步驟,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一些環境問題屬于正常情況,這些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城鎮進程中也出現過。但是這并不是說可是忽視環境問題,而是要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現階段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再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切實有效的治理方案。治理環境問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僅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支持與參與。
參考文獻:
[1]粟煉.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3,04(04):20-21.
[2]周鵬.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08(02):18-20.
[3]高雪蓮.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05(0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