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勝阻:要防止市民化、城鎮化過程中的房地產化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一億人將落戶城鎮建新型戶籍制,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提速,有媒體認為這或將給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帶來利好。對于媒體“戶籍制度改革和樓市關系”的提問,經濟學家、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城鎮化、市民化和房地產是有密切關系的,城鎮化、市民化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機遇,但同時也要防止城鎮化的房地產化。
辜勝阻表示,樓市是當前影響經濟運行最大的變數,因為樓市一頭是投資,一頭是消費,三駕馬車中間就有兩駕馬車在樓市;一頭是金融,一頭是與幾十個產業相關聯的實體經濟;一頭是民生,一頭是經濟增長;一頭是政府、銀行、消費者利益,一頭是開發企業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涉及到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還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銀行貸款等等,所以它是牽動中國經濟變化運行最大的一個變數。
劉元春:央企高管“官商通吃”不合理
一邊拿著百萬年薪,一邊享受著高級別的行政待遇,部分央企負責人這種“左手富貴,右手高官”的日子有望在新一輪的央企酬薪改革中被打破。在接受采訪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官商通吃”現象不合理。
據報道,由人社部牽頭、財政部等部委參與的對央企主要負責人的薪酬調整方案已在草擬中。這份計劃草案的一個主要建議是,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后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
劉元春認為,我國的薪酬體系相當復雜,當前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政策還在完善之中。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高管應該根據其具體職能確立其薪酬。他認為:“行政型高管的薪酬應該和公務員薪酬相匹配,市場競爭型的企業高管,應該同職業經理人的薪酬一致。”
范劍平:經濟新常態下增速不會降到5%以下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在近日舉辦的“移動互聯·財富創想極限——2014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國際論壇暨京津冀首屆投融資大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經濟增速可能是7%,也有可能在6%~7%之間,到底是什么水平,最終需要市場來回答,但是不會像很多人講的降到5%以下。
他表示,對中國來講,未來新的增長點,不是在政府的規劃中,而是在市場的實踐中。
他說,房地產有兩個先行指標,一個是開發商有沒有資金購置土地,這個指標現在是負增長;另一個是有資金卻沒有再想去開發新的業務,現在這個指標更是負的。即使政府不出救市政策,市場也會找到答案。
中國的房地產以剛需為主,房地產調整的幅度也不會過大,更不會崩盤,也就是說,在我國還不會出現不論房價降多少購房者都不買房的情況。過去發生房地產崩盤的國家都是城市化率超過70%以后才發生的,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才53%。所以中國對這一次房地產的調整要有耐心,不要悲觀。
孫憲忠: 不動產只有登記才受保護
2017年,我國將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依法公開查詢。不動產為什么要采取“依申請”的原則?參與起草《條例(征求意見稿)》的社科院學者孫憲忠在訪談中表示:“不動產的權利人要充分意識到,只有獲得登記才能夠獲得法律的充分承認和保護。” 孫憲忠解釋,首先要知道這個權利不是登記而來的,比如你要買我的房子,你要知道不是從登記機關買房,我們是借助登記的措施實現國家通過登記把權利轉移給你,權利本身不是從登記產生的。
“為什么我們要說到申請原則,在現實的生活中,如果登記的情況下,就能夠獲得法律充分的承認和保護。沒有登記的話,常常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和承認。”孫憲忠說,不動產的權利人要充分地意識到,只有登記才能夠獲得法律的充分承認和保護,所以必須積極主動地辦理登記。
連平:商業銀行對地產信貸不會收緊
8月24日,在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辦的房地產金融論壇上,針對目前房價回調,業內普遍預計商業銀行將收緊地產信貸的話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商業銀行不會收緊對地產信貸,同時銀行的金融政策將繼續支持國內地產,未來房價會保持持續平穩的走勢。
“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宏觀層面各地在放寬限貸限購政策;第二,長期來看國家存在較高的城鎮化預期,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釋放房產市場的需求。”連平認為,對商業銀行來說,房地產貸款仍然是較為優質的信貸途徑。未來伴隨著國內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將通過抵押貸款和資產證券化的手段對地產業放貸,不會持續收緊。
對于房價,連平表示在金融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未來地產發展趨勢相對樂觀。中長期不會出現暴漲暴跌的態勢。
賈康:利用碳稅推進新一輪環境稅制改革
我國1994年的全面稅制改革推演至今,雖有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但在十八大后按照“五位一體”要求貫徹科學發展觀,需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因而稅收制度體系必須進行大力度的綠化。同時,能源價格的提高是大勢所趨,其中稅收占總價格的比例也應有所提高。著名財經專家賈康指出,在此背景下,可以借碳稅的開征,對整體稅制結構加強“綠化”為導向的優化調整,推進環境稅體系建設。
賈康指出,歐盟一些國家征收碳稅的效果表明,碳稅是一個有效的環境經濟政策工具,可以較好地起到減少污染物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開征碳稅國家的生物燃料使用范圍大幅擴展,化石燃料的使用則明顯減少,這使得這些國家的能源供給結構發生了顯著優化,碳稅開征帶來了這些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降低。
賈康說,在碳稅設計方面還應重點強調以下幾點,以減少出臺阻力、降低操作成本。一是設計優惠稅率(征稅標準);二是以低稅率啟動,之后逐步提高稅率水平;三是控制碳稅的征管成本;四是考慮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五是可以考慮碳稅收入在一個時期之內安排定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