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通
]摘要:2012年從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77個公里網交點樣地中選取0個有林地固定樣地,調查了每個樣地內的優勢樹種、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活立木株數,估算了樣地林木蓄積,并與2006年調查統計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了保護區6年間森林資源動態變化情況。結果表明:①0個調查樣地中,優勢樹種有3個樣地從針葉林演變為闊葉林,郁閉度有36個樣地上升、 11個保持、3個下降,平均胸徑有42個樣地上升、8個下降,平均樹高有 32個樣地上升、 13個保持、個下降,活立木株數有39個樣地增加、4個保持、7個下降,蓄積量有44個樣地增加、6個減少;②0個樣地的平均郁閉度、胸徑、樹高、活立木株數和蓄積量等與前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t檢驗表明,僅郁閉度,蓄積量前、后期間有顯著差異,而胸徑、樹高、活立木株數前、后期間無顯著差異。針對調查結果,分析了保護區森林資源變化的原因,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動態變化
中圖分類號:S7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703
[FL(2K2]
1引言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它對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全球碳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有助于了解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變化機理,通過科學技術措施和合理的調控政策,使森林資源結構更加趨于合理。本文通過對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0個固定樣地2006年、2012年森林資源調查數據分析,為保護區管理機構調控森林資源結構、保障森林健康、合理開發利用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
2材料與方法
21研究區概況
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于福建省西部的武平縣境內,地處武夷山脈最南端、南嶺山脈東端,屬中亞熱帶、南亞熱帶的過渡區域,區位優勢突出。區內植被類型多樣,有6個植被群、24個群系、3個群叢,已定名的維管束植物有199個科789屬1813種,陸生脊椎動物81科37種,昆蟲28目193科949種,大型真菌128種。主要保護對象是近萬畝更新良好的南方紅豆杉種群,非常典型、保存完整的觀光木林、鉤栲林等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以及棲息于這里的珍稀動植物。同時,該保護區又是福建汀江和廣東梅江的重要匯水區,即閩、粵、贛交界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在我國東南山地整體生態格局中,尤其是對山區植被整體退化情況較為普遍的福建省龍巖地區和廣東省梅州地區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地位。保護區總面積達16246 hm2。
22樣地選擇
從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77個公里網交點樣地中選取其中0個有林地固定樣地,樣地間距為4km×6km、正方形、面積00667hm2。0個有林地樣地分布在保護區所在的個鄉鎮,其中城廂14個,桃溪6個,永平10個,中堡12個,武東8個。
23調查統計方法
2012年2~7月,保護區森林資源摸底調查,按照二類調查技術的標準,調查每個樣地內的優勢樹種、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活立木株數,估算樣地林木蓄積,并與2006年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保護區6年間森林資源動態變化情況。
3結果與分析
31前后期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
對比0個樣地后期(2012年)與前期(2006年)的優勢樹種、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活立木株數、蓄積量調查數據(表略),從優勢樹種變化看,后期闊葉林為優勢樹種樣地共為31個,占62%;針葉林為優勢樹種的樣地有16個,占32%;毛竹為優勢樹種的樣地有3個,占6%。有3個樣地從前期的針葉林轉變為后期的闊葉林,其中:3號樣地由于杉木優勢木被零星采伐而闊葉樹種進界木增加,38、4號由于馬尾松受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致使大量枯死木而闊葉樹種進界木增加,導致了前后期優勢樹種的變化。
從郁閉度變化看,0個調查樣地中,36個上升, 11個保持,3個下降。下降的3個樣地中,41號是由于2007年竹農私設竹山便道造成,第49、0號是由于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致使出現較多枯死木造成。11個郁閉度保持的樣地,與林分達到成過熟林或林分生長達到一定的消長動態平衡有關(圖1)。
圖1各樣地郁閉度增量
從平均胸徑變化看,0個調查樣地中,42個上升,8個下降。下降的8個樣地中,第6、22號樣地由于部分高大樹木(胸徑大)枯死而進界木大量增加,32號樣地由于大量低于平均胸徑進界木增加,34、3、39號由于大胸徑樹木被少量零星盜伐而進界木增加,38、4號由于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致使大量枯死木而進界木大量增加所致(圖2)。
圖2各樣地平均胸徑增量
從平均樹高變化看,0個調查樣地中,32個上升, 13個保持,個下降。下降的個樣地中,第6號樣地由于部分高大樹木(優勢木)枯死而樹矮的進界木大量增加,32號由于大量增加樹矮進界木,34、3號由于樹木被零星盜伐而低于平均樹高的進界木大量增加,38號由于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致使大量枯死木而低于平均樹高的闊葉樹進界木大量增加所致。13個樹高保持的樣地中,與林分達到成過熟林或平均高生長達到一定的消長動態平衡有關(圖3)。
圖3各樣地平均樹高增量
從活立木株數變化看,0個調查樣地中, 39個增加,4個保持,7個下降。下降的第 12、13、2、29、33、49、0號等7個樣地,與由于病蟲害或自然災害導致出現較多枯死木有關。保持的第4、20、26、27號等4個樣地,與進界木和枯死木及采伐木株數消長動態平衡有關(圖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