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燕
摘要:指出了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保護開發、宣傳教育、機制體制的完善等方面深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天保工程;管護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6602
1引言
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但仍然存在著經營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單一、保護開發不合理等問題,有待深化解決。
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現狀
21天保工程森林管護面積情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現有林地面積94819畝,其中有林地781941畝(天然林283180畝,人工林498761畝),灌木林地11076畝(含國特灌40293畝),疏林地4747畝,未成林造林地9881畝,森林覆蓋率41%。
2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模式
221護林員單獨管護模式
因國有林管理是委托區林業局負責,因此由林業局單獨承包給護林人員巡山管護,由林地所在辦事處林業站進行按月考評考核后,報局天保辦備案并撥付每人月管護承包補助。
222護林員集中管護模式
因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家庭難以承擔管護任務,根據有關政策從國家級公益林每畝森林生態補償資金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經費作為管護費。由鄉(鎮、辦事處)統一組織管護,采取護林員承包分片管護。護林人員的考核由鄉鎮管護站按月考核上報區天保中心備案,天保中心根據鄉鎮對護林人員的考評分數按月撥付護林人員的管護承包費。
223臨時護林人員管護模式
由各鄉鎮辦事處管護站在防火高峰期(即春節、清明、掛社、五一),組織臨時護林人員對安全隱患較大的區域進行全天候上山巡邏,一旦發現火情,立即上報鄉鎮管護站,并組織人員撲救。
23森林案件查處、防火及病蟲害防治情況
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切實加強監測預警、宣傳教育、檢疫執法及綜合治理工作,對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充分利用無公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治理,點面結合,科學防控,目前,無公害防治率為9%。
3存在問題
31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當前,人們對天保工程森林的認識不夠,還停留在傳統保護意識上,限伐和保護措施不能有機統一,忽視了適度經營利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導致現有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單一。在補助資金有限,林農得不到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林農的不滿情緒,從而影響生態公益林體系的建設步伐。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資源管護模式、森林管護對象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商品林給林農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仍然影響森林資源的管護成效,使得管護積極性下降,管護力度不足。
32補償標準不同挫傷積極性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要求將補償性支出全部兌現給林農,但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地方公益林與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不同,林農經營積極性不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個體公益林面積急劇增加,生態補償支出與管護報酬沖突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如何實現生態補償與管護報酬兼顧,既能激勵林權所有人營造林的積極性,又能提高管護效果,也是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33林區替代產業發展能力不強
限制采伐后,原有產業的基礎十分薄弱,由于缺乏建設投入資金,致使森林生態旅游、種養等后續產業的開發進度緩慢,加之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差,銀行貸款不易,滯緩了替代產業的建設進程。
34管護站點基礎設施設備跟不上
由于管護面積大,點多、線長、面廣,護林設施設備落后,管護區域內道路失修,交通不便,道路、通訊設施落后,致使護林巡邏相當困難,嚴重影響了天保工程區的森林管護成效。
4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措施
4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護機制
抓住重點,統籌兼顧。實行局主要領導負總責,班子領導分片負責,天保辦作監管,各鄉鎮林業環保站作為管護責任單位,護林員作為直接責任人的管護工作機制,形成政府和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森林管護格局,層層明確責任,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同時,加大對天保工程區基礎設施設備資金的投入,解決天保工程區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設備落后、護林交通工具嚴重不足等問題,加快林區建設和改造,不斷改善管護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天保工程區的基礎設施設備能夠適應新時期天保工程的管理需要。
42明確管護人員,建立管護網絡
充分發揮一線護林作用,2014年,碧江區聘請了森林管護人員112名,對生態補償的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的地方公益林、國有林進行重點承包管護。通過簽訂管護協議,把碧江區集體及個人的國家級公益林439600畝、地方公益林21700畝、國有林4900 畝的森林管護責任真正落實到人員、山頭、地塊,明確了管護范圍、管護人員、管護制度和管護措施等,做到了管護責任明確,利益掛鉤,獎懲分明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橫向到點、縱向到邊的護林管護網絡,確保了天保工程重點管護區的森林資源能夠得到切實有效保護。endprint
摘要:指出了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保護開發、宣傳教育、機制體制的完善等方面深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天保工程;管護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6602
1引言
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但仍然存在著經營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單一、保護開發不合理等問題,有待深化解決。
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現狀
21天保工程森林管護面積情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現有林地面積94819畝,其中有林地781941畝(天然林283180畝,人工林498761畝),灌木林地11076畝(含國特灌40293畝),疏林地4747畝,未成林造林地9881畝,森林覆蓋率41%。
2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模式
221護林員單獨管護模式
因國有林管理是委托區林業局負責,因此由林業局單獨承包給護林人員巡山管護,由林地所在辦事處林業站進行按月考評考核后,報局天保辦備案并撥付每人月管護承包補助。
222護林員集中管護模式
因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家庭難以承擔管護任務,根據有關政策從國家級公益林每畝森林生態補償資金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經費作為管護費。由鄉(鎮、辦事處)統一組織管護,采取護林員承包分片管護。護林人員的考核由鄉鎮管護站按月考核上報區天保中心備案,天保中心根據鄉鎮對護林人員的考評分數按月撥付護林人員的管護承包費。
223臨時護林人員管護模式
由各鄉鎮辦事處管護站在防火高峰期(即春節、清明、掛社、五一),組織臨時護林人員對安全隱患較大的區域進行全天候上山巡邏,一旦發現火情,立即上報鄉鎮管護站,并組織人員撲救。
23森林案件查處、防火及病蟲害防治情況
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切實加強監測預警、宣傳教育、檢疫執法及綜合治理工作,對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充分利用無公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治理,點面結合,科學防控,目前,無公害防治率為9%。
3存在問題
31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當前,人們對天保工程森林的認識不夠,還停留在傳統保護意識上,限伐和保護措施不能有機統一,忽視了適度經營利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導致現有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單一。在補助資金有限,林農得不到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林農的不滿情緒,從而影響生態公益林體系的建設步伐。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資源管護模式、森林管護對象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商品林給林農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仍然影響森林資源的管護成效,使得管護積極性下降,管護力度不足。
32補償標準不同挫傷積極性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要求將補償性支出全部兌現給林農,但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地方公益林與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不同,林農經營積極性不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個體公益林面積急劇增加,生態補償支出與管護報酬沖突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如何實現生態補償與管護報酬兼顧,既能激勵林權所有人營造林的積極性,又能提高管護效果,也是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33林區替代產業發展能力不強
限制采伐后,原有產業的基礎十分薄弱,由于缺乏建設投入資金,致使森林生態旅游、種養等后續產業的開發進度緩慢,加之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差,銀行貸款不易,滯緩了替代產業的建設進程。
34管護站點基礎設施設備跟不上
由于管護面積大,點多、線長、面廣,護林設施設備落后,管護區域內道路失修,交通不便,道路、通訊設施落后,致使護林巡邏相當困難,嚴重影響了天保工程區的森林管護成效。
4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措施
4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護機制
抓住重點,統籌兼顧。實行局主要領導負總責,班子領導分片負責,天保辦作監管,各鄉鎮林業環保站作為管護責任單位,護林員作為直接責任人的管護工作機制,形成政府和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森林管護格局,層層明確責任,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同時,加大對天保工程區基礎設施設備資金的投入,解決天保工程區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設備落后、護林交通工具嚴重不足等問題,加快林區建設和改造,不斷改善管護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天保工程區的基礎設施設備能夠適應新時期天保工程的管理需要。
42明確管護人員,建立管護網絡
充分發揮一線護林作用,2014年,碧江區聘請了森林管護人員112名,對生態補償的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的地方公益林、國有林進行重點承包管護。通過簽訂管護協議,把碧江區集體及個人的國家級公益林439600畝、地方公益林21700畝、國有林4900 畝的森林管護責任真正落實到人員、山頭、地塊,明確了管護范圍、管護人員、管護制度和管護措施等,做到了管護責任明確,利益掛鉤,獎懲分明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橫向到點、縱向到邊的護林管護網絡,確保了天保工程重點管護區的森林資源能夠得到切實有效保護。endprint
摘要:指出了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保護開發、宣傳教育、機制體制的完善等方面深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天保工程;管護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6602
1引言
近年來,針對國家天保工程森林的發展要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建立了一整套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制度,進一步規范了管理和保護。但仍然存在著經營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單一、保護開發不合理等問題,有待深化解決。
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現狀
21天保工程森林管護面積情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現有林地面積94819畝,其中有林地781941畝(天然林283180畝,人工林498761畝),灌木林地11076畝(含國特灌40293畝),疏林地4747畝,未成林造林地9881畝,森林覆蓋率41%。
22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模式
221護林員單獨管護模式
因國有林管理是委托區林業局負責,因此由林業局單獨承包給護林人員巡山管護,由林地所在辦事處林業站進行按月考評考核后,報局天保辦備案并撥付每人月管護承包補助。
222護林員集中管護模式
因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家庭難以承擔管護任務,根據有關政策從國家級公益林每畝森林生態補償資金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經費作為管護費。由鄉(鎮、辦事處)統一組織管護,采取護林員承包分片管護。護林人員的考核由鄉鎮管護站按月考核上報區天保中心備案,天保中心根據鄉鎮對護林人員的考評分數按月撥付護林人員的管護承包費。
223臨時護林人員管護模式
由各鄉鎮辦事處管護站在防火高峰期(即春節、清明、掛社、五一),組織臨時護林人員對安全隱患較大的區域進行全天候上山巡邏,一旦發現火情,立即上報鄉鎮管護站,并組織人員撲救。
23森林案件查處、防火及病蟲害防治情況
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切實加強監測預警、宣傳教育、檢疫執法及綜合治理工作,對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充分利用無公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治理,點面結合,科學防控,目前,無公害防治率為9%。
3存在問題
31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當前,人們對天保工程森林的認識不夠,還停留在傳統保護意識上,限伐和保護措施不能有機統一,忽視了適度經營利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導致現有天保工程森林經營管理模式單一。在補助資金有限,林農得不到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容易引起林農的不滿情緒,從而影響生態公益林體系的建設步伐。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資源管護模式、森林管護對象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商品林給林農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仍然影響森林資源的管護成效,使得管護積極性下降,管護力度不足。
32補償標準不同挫傷積極性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要求將補償性支出全部兌現給林農,但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地方公益林與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不同,林農經營積極性不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個體公益林面積急劇增加,生態補償支出與管護報酬沖突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如何實現生態補償與管護報酬兼顧,既能激勵林權所有人營造林的積極性,又能提高管護效果,也是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33林區替代產業發展能力不強
限制采伐后,原有產業的基礎十分薄弱,由于缺乏建設投入資金,致使森林生態旅游、種養等后續產業的開發進度緩慢,加之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差,銀行貸款不易,滯緩了替代產業的建設進程。
34管護站點基礎設施設備跟不上
由于管護面積大,點多、線長、面廣,護林設施設備落后,管護區域內道路失修,交通不便,道路、通訊設施落后,致使護林巡邏相當困難,嚴重影響了天保工程區的森林管護成效。
4天保工程森林管護措施
4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護機制
抓住重點,統籌兼顧。實行局主要領導負總責,班子領導分片負責,天保辦作監管,各鄉鎮林業環保站作為管護責任單位,護林員作為直接責任人的管護工作機制,形成政府和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森林管護格局,層層明確責任,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同時,加大對天保工程區基礎設施設備資金的投入,解決天保工程區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設備落后、護林交通工具嚴重不足等問題,加快林區建設和改造,不斷改善管護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天保工程區的基礎設施設備能夠適應新時期天保工程的管理需要。
42明確管護人員,建立管護網絡
充分發揮一線護林作用,2014年,碧江區聘請了森林管護人員112名,對生態補償的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的地方公益林、國有林進行重點承包管護。通過簽訂管護協議,把碧江區集體及個人的國家級公益林439600畝、地方公益林21700畝、國有林4900 畝的森林管護責任真正落實到人員、山頭、地塊,明確了管護范圍、管護人員、管護制度和管護措施等,做到了管護責任明確,利益掛鉤,獎懲分明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橫向到點、縱向到邊的護林管護網絡,確保了天保工程重點管護區的森林資源能夠得到切實有效保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