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明
摘要:以彌勒市竹園林場2014年國家儲備林(后備林)劃定成果為例,闡述了儲備林(后備林)劃定的原則、標準和依據、規模和布局、方法及成果,提出了鞏固成果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儲備林(后備林);劃定成果;標準方法;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09203
1引言
國家儲備林(后備林)是根據《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和《國家儲備林樹種目錄》內容,由國家統一收儲、管理和動用的一定規模、規格和品種的主要用材樹種立木資源。它不僅是高價值和高等級大徑材的戰略資源風險性儲備,也是優化結構的后備性儲備,更是基層林業事業單位增效性儲備,是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重要載體。彌勒市林業局緊緊抓住國家儲備林(后備林)劃定這一歷史機遇,突出重點,明確發展方向。根據云南省林業廳關于開展2014年國家儲備林劃定工作的通知(云林造林﹝2014﹞9號)》文件精神,彌勒市竹園林場儲備林(后備林)劃定任務11000畝,其中儲備林10000畝,后備林1000畝。為完成彌勒市2014年竹園林場國家儲備林(后備林)劃定工作,彌勒市林業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以最新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為基礎,進行外業調查,現地劃定,工作中嚴格執行國家儲備林(后備林)劃定的相關技術規程,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撰寫了《彌勒市竹園林場2014年國家儲備林(后備林)劃定成果報告》,并提出了鞏固劃定成果的保障措施,作為該項目在劃定過程中,各階段各環節的技術依據。
2劃定區基本概況
彌勒市竹園林場始建于199年,下設清河、酒房、紅坡頭、大西洛4個林區。目前在職職工19人,退休職工20人,常年聘用的天保工程護林員22人。自建場到198年,林場職工主要從事荒山綠化、森林采伐和森林管護工作,其經營收入上繳國家,所需人員經費、生產經費、基礎設施建設費國家計劃撥給;198~1999年國家機構體制改革,林場實行企業化管理,上級部門停撥經費,林場進行撫育間伐、低效林分改造,從中獲得收益維持林場生產經營活動,在此期間,累計造林300hm2,主要以云南松為主;2000年以后,實施天保工程項目,停止一切采伐,天保工程管護費國家按人頭撥付,林場無其它經濟來源,場部、林區職工住房、辦公室已成危房,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制約林場的發展。2009年后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下,竹園林場辦公條件得到改善,職工搬進新居,增強了造林護林的積極性,為林業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1地理位置
竹園林場位于彌勒市南部,介于東經103°2′~103°34′,北緯24°02′~24°16′之間,東西寬8km,南北長2km。場部距彌勒市區37km,326國道和石蒙高速路從竹園鎮通過,文山壯族自治州到昆明市的公路穿越竹園林場清河林區達1km,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22自然條件
竹園林場地處東山山脈南部,最高海拔蒼窩山2281m,最低海拔1226m,相對高差10m;氣候類型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3℃,年均降雨量987mm,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左右;土壤主要以山地紅壤為主,p值在6~6之間;主要樹種有云南松、思茅松、毛葉青岡、青香樹、火繩樹、榕樹、攀枝花、重陽木、桉樹、旱冬瓜、云南油杉、木荷、香樟、麻竹,林下植物主要有南燭、小鐵子、水錦樹、余甘子、車桑子、杜鵑、蕨類、扭黃茅、紫莖澤蘭、野古草等。
23社會經濟概況
林區跨于竹園、新哨、東山3個鄉鎮,12個村委會,0個村小組,人口30000余人,主要居駐著漢、彝、苗、壯等民族,在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形成了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林區交通方便,人為活動頻繁,承載農村人口燒柴的負荷重,亂砍林木時有發生,給林場的經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森林管護工作任務繁重。
3劃定區森林資源現狀
根據2006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竹園林場總面積6628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89hm2,占總經營面積的813%,非林業用地面積1238hm2,占總經營面積的187%。活立木總蓄積量17140m3,其中:有林地蓄積量173930m3,占993%;疏林地、散生木、四旁樹蓄積量1210m3,占07%,森林覆蓋率6%。
竹園林場森林資源具有如下特點:天然林、人工林所占比重相當,分別為天然林面積18866hm2、蓄積84890m3,人工林面積1467hm2、蓄積89040m3;針葉林較闊葉林比重大,分別為:針葉林2010hm2、蓄積138630hm2,闊葉林13328hm2、蓄積3300m3;兩類林比重合理,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面積分別為2602hm2、28293hm2;經濟林比重偏小、林分林齡結構合理等特點。
4劃定的原則、依據、標準
41劃定原則
彌勒市竹園林場2014年國家儲備林劃定堅持合理布局、相對集中、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的原則;堅持科技興林的原則。
42劃定依據
森林撫育規程(GB/ 1781-2009);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現有林改培技術規程(試行);國家儲備林劃定辦法(試行);《云南省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規劃(2011—2020年)》;《云南省林業廳關于開展2014年國家儲備林劃定工作的通知(云林造林﹝2014﹞9號)》;《彌勒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2006年)》;《彌勒市國家儲備林劃定工作方案》;《云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
43劃定標準
以最新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為基礎,進行補充調查,確定承儲主體森林資源狀況,科學劃定國家儲備林;選擇納入《國家儲備林樹種目錄》的珍稀或具有培育大徑級材潛力的樹種;劃入國家儲備林的總面積不低于3000畝;以小班為基礎,相對集中連片面積不低于00畝;選擇立地指數≥14或地位級中等以上,坡度3°以下,立地條件優良的林地;選擇林分結構穩定、郁閉度≥06的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其中目的樹種(組)比例不低于60%;選擇中齡林、近熟林及成熟林;林分年均蓄積生長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標準劃定不少于國家儲備林面積10%的后備林,符合條件的幼齡林也可劃入后備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