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暢
摘要:指出了土地整治工作是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的重要一環,全國已開展土地整治工作多年,取得很大成效,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忽略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基層如何管理好土地整治項目意義重大。通過分析區縣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整治;占補平衡;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0702
實施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耕地占補平衡,保證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用耕地后,使全國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變,其目標主要是使有效耕地面積得到增加,這是保證區域和國家耕地量的有效措施\[1\]。這不僅是我國一個帶根本性的戰略性問題,也是各區縣能否保持經濟建設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問題。許多區縣的土地整治工作在政府、群眾和相關單位的大量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若我們固守陳規,就必然會產生許多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而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些都對綦江區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該區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的許多問題,都需聯系科學發展觀來改進、完善,有效促進占補平衡,使之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2區縣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區縣級土地整治項目經上級驗收是合格的,項目實施的經濟社會效益是明顯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21對土地整治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
街鎮積極性不高,群眾支持力度不大,部分村民將新農村建設和土地整治項目混淆。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區縣土地整治人員編制不齊,專業技術力量不足,人少事多,鞭長莫及,有些工作做得不夠深入細致。導致對土地整治的有關政策宣傳不夠到位,致使有的干部群眾對土地整治工作不夠理解,不夠支持,配合得不夠緊密,出現期望值過高、額外要求多,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22經費緊缺,投入不足,項目規劃建設標準不高
土地整治以政府為主,缺乏社會團體和群眾的自主投入,而且相對其他行業,預算偏低,特別是人工等單價不能跟上市場行情。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事,可是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基本以區縣政府投入搞土地整治,社會群體缺乏自我開發、自我整理的意識,導致政府資金緊張。
23施工監督管理等不夠有力,工程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管理人手不足,各街鎮重視和群眾支持情況不同,以及工程施工單位本身情況不一致,導致工程質量參差不齊。就如部分學者在研究土地整治項目建設的質量管理時指出的一樣,土地整治工程實施管理有待提高,部分土地整治監理監管不到位\[2\]。為此,項目管理部門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進行協調,這不僅增大了項目投資,還拉長了項目建設工期。
24部分項目后續管護利用薄弱
許多區縣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加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土地利用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地方的土地荒蕪,無人管理,有的又想種而無土地。在后續管護利用方面,許多區縣無專有資金和人員用于后續管護利用,導致管理措施不到位,后續管護利用薄弱。
3區縣土地整治工作的對策
土地整治工作程序復雜,手續繁多,審查嚴格且項目實施點多、線長、面廣、涉及千家萬戶,眾口難調,矛盾紛繁眾多,工作難度大,如何加強土地整治項目管理,實現項目建設目標,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是對從國家到市、區縣,甚至到街鎮、村社相關工作者的嚴峻考驗和重大挑戰。現結合項目實施管理的體會和認識,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31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解決認識,強化認知,講清意義,講解政策,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主動性、參與性。加大土地整治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講清土地整治的意義目的和有關要求,使廣大干部群眾知曉土地整治的有關政策規定,充分調動項目區的干部群眾對土地整治的積極性,體現群眾意愿\[3\]。同時,加大宣傳,可使項目所在地的街鎮、村社干部群眾積極支持配合,實施好土地整治項目。另外,對維護農民權益等現實性問題,以及各類傾向性問題,積極探索,及時跟進研究,總結經驗,化解矛盾,轉化成果,及時出臺相關文件規章和制度,做好土地整治的政策保障。
32穩妥推進,做好政策保障
為了讓群眾對土地整治工作更加支持和理解,建議各級政府和部門在出臺文件時,應相互協調統一,并保持文件精神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堅持全面探索,局部試點,結果可控的原則,邊試點,邊總結,邊規范,積極推動政策制度的立、改、廢。充分尊重和依靠基層,處理好原有政策制度和改革創新的關系。
33拓寬思路,整合資金
運用多種途徑,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緩解區縣政府財政壓力,同時,確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適當提高設計規格和預算價格刻不容緩。有的項目由于出于資金等考慮,設計標準偏低,與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不能讓農民充分滿意。同時,增強工程質量進一步改善工程形象,需要逐步加大投入。然而這筆資金量大,導致區縣政府財政壓力大,要解決只可探索融資渠道,運用多種途徑,如吸引社會投資等,國土資源部門應該為民間資本參與土地整治營造良好環境,提供高效服務,同時加強監管\[4\]。拓寬思路,積極引導當地群眾參與,整合各部門資金,爭取上級投資等。
34強化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采取有力措施,強化管理,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確保工程質量,做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有效工程。一是進一步擴大項目所在鎮街村社及當地群眾意見的征求面,力求規劃設計、工程布局更加切合實際,利于增產增收,提高經濟效益,盡量適應當地群眾生產生活要求。二是強化土地整治項目工程監管,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實各方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方位管理好土地整治項目建設工程。三是加大鎮街村社土地整治工作的協調力度,會同鎮街經常深入項目土地檢查指導工程施工,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問題,協調處理好各種矛盾糾紛,消除各種阻礙,確保項目按規劃設計順利實施。
3縮減規模,提高耕地數量與質量并重
土地整治要逐漸把中等地提升為優等地。如何提升?就是提高質量,連片建設,配套設施跟上。將中等地改造為優等地,其本質是在管理上將數量質量管理并重。而且,隨著耕地保護戰略的轉移,提高耕地等級不是唯一的任務,優化格局也是一個重要任務,在集中連片的基礎上提高等級才更有意義。在選擇項目區范圍時,特別是整理項目,一定要小而精,將真正優質的耕地整治出來,劃為基本農田,嚴加保護,加大宣傳,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36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項目
因地制宜地規劃項目,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完全按照既有規范去做項目。比如說項目規劃設計時,按照原有思路嚴控預算比例結構,控制各工程預算比例結構,從總體上來講是對的,但是具體到某個項目區它可能是不可行的。某個項目缺什么就要補什么,有的重有的輕,不可能和既定的總結構比例完全一致。建議以后在規劃設計時,特別是規劃人員要充分調研,不再按照原有思路控制三大工程的投資比例,而是以提高耕地質量和便于農民生產生活生財為基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設計三大工程,進行項目規劃設計。設計成果最好在當地公示,設計單位負責將設計方案告知于政府和村民,保證設計符合當地實際,確保設計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