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倫 梅淑蓮
摘要:對川楝進行了播種育苗試驗,通過對川楝地徑和苗高生長規律的觀測并對經過幼苗移栽和未經過幼苗移栽的川楝1年生苗的地徑和苗高進行了對比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幼苗移栽的川楝苗木合格率優于未經幼苗移栽的川楝。
關鍵詞:川楝;播種育苗試驗;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O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2202
1試驗地概況
川楝(medlia toosendan sied etzucc),又稱金鈴子,川楝科川楝屬,落葉喬木,分布于河南、甘肅、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不耐蔭蔽。生于海拔00~2100m的雜木林和疏林內或平壩、丘陵地帶濕潤處,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邊。川楝于頭年冬季采種,次年2~3月份播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同時因其樹干高大,適宜生長范圍廣,造林見效快,所以川楝近年來成為重慶地區綠化和工程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川楝大田育苗又是川楝的主要繁殖方式,本文對川楝進行大田育苗試驗,就川楝的育苗進行初步的探討,為其它樹種的育苗提供一種借鑒。
試驗地設在重慶市長壽區八顆鎮,位于重慶市東部,屬于四川盆地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6℃,10℃以上的活動積溫618℃。冬暖春早,多年一月平均氣溫67℃。日照少而集中,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241h,年總輻射3462萬J/km2。年平均降雨水量1124mm。無霜期長,平均331d。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用頭年冬季采集的風干種子,種子千粒重70g。
22試驗方法
221播種時間
春季播種,在常規條件下高床大田播種育苗,播種時間在3月初。
222苗圃地的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陽光充足,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且水源充足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作育苗地。
223苗床制作
作床前細致整地,經過深耕細耙,施足底肥,同時每畝用kg進行土壤消毒和90%敵百蟲2kg進行土壤滅蟲。土壤消毒后開始作床,床高26cm,床寬130~10cm,步行溝寬2~30cm,其長度依地形和種子數量而定,以方便田間操作。床四周開好排水溝,邊溝深,中溝淺,做到雨停溝不積水。
224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用30~60℃的溫水浸泡至冷卻,瀝干后用01%高錳酸鉀浸泡1min,漂洗后用清水浸泡,待種子吸水膨脹后將下沉的種子撈起即可。
22播種育苗
播種采取條播,條距2cm,播種量為2kg/畝。播種溝深1~2cm,播種后用細沙土覆蓋種子,厚度約1~2cm。為了保持苗木土壤疏松、濕潤,利于種子發芽出土,播后覆蓋稻草,其厚度以看不見泥土為宜,在70%的幼苗出土后及時撤草。
226苗期管理
(1)施肥。川楝在幼苗期(4月中旬)其根系不發達時每畝撒施12kg尿素,1d后再重復撒施一次即可。
(2)除草。川楝在幼苗期生長緩慢,此時必須及時除草。4月下旬第一次除草,月下旬再除草一次。
(3)病蟲害的防治。從川楝出土到幼苗期是預防病蟲害的最關鍵時期,此時其根莖葉都非常幼嫩,很容易遭受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的危害。地老虎、螻蛄等害蟲一般在晚上活動,可在傍晚時分用0%幸硫磷乳劑或0%敵敵畏1000倍液噴淋防治。
3結果與分析
31苗期生長量觀測
選取1m2的樣地,每月逐株測量苗高和地徑1次,并取其平均值,具體數值見表1,并繪制生長折線如圖1和圖2。endprint
摘要:對川楝進行了播種育苗試驗,通過對川楝地徑和苗高生長規律的觀測并對經過幼苗移栽和未經過幼苗移栽的川楝1年生苗的地徑和苗高進行了對比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幼苗移栽的川楝苗木合格率優于未經幼苗移栽的川楝。
關鍵詞:川楝;播種育苗試驗;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O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2202
1試驗地概況
川楝(medlia toosendan sied etzucc),又稱金鈴子,川楝科川楝屬,落葉喬木,分布于河南、甘肅、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不耐蔭蔽。生于海拔00~2100m的雜木林和疏林內或平壩、丘陵地帶濕潤處,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邊。川楝于頭年冬季采種,次年2~3月份播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同時因其樹干高大,適宜生長范圍廣,造林見效快,所以川楝近年來成為重慶地區綠化和工程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川楝大田育苗又是川楝的主要繁殖方式,本文對川楝進行大田育苗試驗,就川楝的育苗進行初步的探討,為其它樹種的育苗提供一種借鑒。
試驗地設在重慶市長壽區八顆鎮,位于重慶市東部,屬于四川盆地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6℃,10℃以上的活動積溫618℃。冬暖春早,多年一月平均氣溫67℃。日照少而集中,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241h,年總輻射3462萬J/km2。年平均降雨水量1124mm。無霜期長,平均331d。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用頭年冬季采集的風干種子,種子千粒重70g。
22試驗方法
221播種時間
春季播種,在常規條件下高床大田播種育苗,播種時間在3月初。
222苗圃地的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陽光充足,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且水源充足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作育苗地。
223苗床制作
作床前細致整地,經過深耕細耙,施足底肥,同時每畝用kg進行土壤消毒和90%敵百蟲2kg進行土壤滅蟲。土壤消毒后開始作床,床高26cm,床寬130~10cm,步行溝寬2~30cm,其長度依地形和種子數量而定,以方便田間操作。床四周開好排水溝,邊溝深,中溝淺,做到雨停溝不積水。
224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用30~60℃的溫水浸泡至冷卻,瀝干后用01%高錳酸鉀浸泡1min,漂洗后用清水浸泡,待種子吸水膨脹后將下沉的種子撈起即可。
22播種育苗
播種采取條播,條距2cm,播種量為2kg/畝。播種溝深1~2cm,播種后用細沙土覆蓋種子,厚度約1~2cm。為了保持苗木土壤疏松、濕潤,利于種子發芽出土,播后覆蓋稻草,其厚度以看不見泥土為宜,在70%的幼苗出土后及時撤草。
226苗期管理
(1)施肥。川楝在幼苗期(4月中旬)其根系不發達時每畝撒施12kg尿素,1d后再重復撒施一次即可。
(2)除草。川楝在幼苗期生長緩慢,此時必須及時除草。4月下旬第一次除草,月下旬再除草一次。
(3)病蟲害的防治。從川楝出土到幼苗期是預防病蟲害的最關鍵時期,此時其根莖葉都非常幼嫩,很容易遭受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的危害。地老虎、螻蛄等害蟲一般在晚上活動,可在傍晚時分用0%幸硫磷乳劑或0%敵敵畏1000倍液噴淋防治。
3結果與分析
31苗期生長量觀測
選取1m2的樣地,每月逐株測量苗高和地徑1次,并取其平均值,具體數值見表1,并繪制生長折線如圖1和圖2。endprint
摘要:對川楝進行了播種育苗試驗,通過對川楝地徑和苗高生長規律的觀測并對經過幼苗移栽和未經過幼苗移栽的川楝1年生苗的地徑和苗高進行了對比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幼苗移栽的川楝苗木合格率優于未經幼苗移栽的川楝。
關鍵詞:川楝;播種育苗試驗;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O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2202
1試驗地概況
川楝(medlia toosendan sied etzucc),又稱金鈴子,川楝科川楝屬,落葉喬木,分布于河南、甘肅、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不耐蔭蔽。生于海拔00~2100m的雜木林和疏林內或平壩、丘陵地帶濕潤處,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邊。川楝于頭年冬季采種,次年2~3月份播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同時因其樹干高大,適宜生長范圍廣,造林見效快,所以川楝近年來成為重慶地區綠化和工程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川楝大田育苗又是川楝的主要繁殖方式,本文對川楝進行大田育苗試驗,就川楝的育苗進行初步的探討,為其它樹種的育苗提供一種借鑒。
試驗地設在重慶市長壽區八顆鎮,位于重慶市東部,屬于四川盆地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6℃,10℃以上的活動積溫618℃。冬暖春早,多年一月平均氣溫67℃。日照少而集中,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241h,年總輻射3462萬J/km2。年平均降雨水量1124mm。無霜期長,平均331d。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用頭年冬季采集的風干種子,種子千粒重70g。
22試驗方法
221播種時間
春季播種,在常規條件下高床大田播種育苗,播種時間在3月初。
222苗圃地的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陽光充足,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且水源充足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作育苗地。
223苗床制作
作床前細致整地,經過深耕細耙,施足底肥,同時每畝用kg進行土壤消毒和90%敵百蟲2kg進行土壤滅蟲。土壤消毒后開始作床,床高26cm,床寬130~10cm,步行溝寬2~30cm,其長度依地形和種子數量而定,以方便田間操作。床四周開好排水溝,邊溝深,中溝淺,做到雨停溝不積水。
224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用30~60℃的溫水浸泡至冷卻,瀝干后用01%高錳酸鉀浸泡1min,漂洗后用清水浸泡,待種子吸水膨脹后將下沉的種子撈起即可。
22播種育苗
播種采取條播,條距2cm,播種量為2kg/畝。播種溝深1~2cm,播種后用細沙土覆蓋種子,厚度約1~2cm。為了保持苗木土壤疏松、濕潤,利于種子發芽出土,播后覆蓋稻草,其厚度以看不見泥土為宜,在70%的幼苗出土后及時撤草。
226苗期管理
(1)施肥。川楝在幼苗期(4月中旬)其根系不發達時每畝撒施12kg尿素,1d后再重復撒施一次即可。
(2)除草。川楝在幼苗期生長緩慢,此時必須及時除草。4月下旬第一次除草,月下旬再除草一次。
(3)病蟲害的防治。從川楝出土到幼苗期是預防病蟲害的最關鍵時期,此時其根莖葉都非常幼嫩,很容易遭受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的危害。地老虎、螻蛄等害蟲一般在晚上活動,可在傍晚時分用0%幸硫磷乳劑或0%敵敵畏1000倍液噴淋防治。
3結果與分析
31苗期生長量觀測
選取1m2的樣地,每月逐株測量苗高和地徑1次,并取其平均值,具體數值見表1,并繪制生長折線如圖1和圖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