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梅
摘要:主要闡述了福建高速公路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復綠施工技術,采用生態袋填充壘砌框架擋墻,使邊坡擋墻坡面在同一水平線;結合CS混合纖維噴灌植被技術進行綠化復綠施工,解決巖石界面綠化困難的坡面問題。
關鍵詞:高速;高邊坡;擋墻;綠化
中圖分類號: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6003
[FL(2K2]
1引言
綠色是福建的驕傲,八閩大地,山綠水清,森林覆蓋率領跑全國,是全國唯一一個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因此,綠色高速的建設是全省綠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沈海高速公路廈門段兩側邊坡以及退紅線外30m地,經過兩年綠化改造與提升,豐富了高速公路路域周邊景觀,促進了周邊生態環境的平衡。但在沈海高速廈門與泉州交界的小盈嶺段,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較多、較長、醒目,較大程度地影響了高速兩側景觀。為提高兩側景觀性及生態性,解決這一框架擋墻邊坡的復綠問題,在充分比選了現在常用的邊坡綠化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我們確定采用生態袋+CS噴灌植被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擋墻邊坡進行復綠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下面將此復綠技術進行闡述,供高速邊坡愛好者分享。
2生態袋施工
21生態袋材料
由聚丙烯及其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抗腐蝕性強,抗分解,抗紫外線,促進植物生長,使用壽命長,長達70年。每壘砌4m2生態袋,應混合有1袋粗砂填充的生態袋在壘砌墻體中,利于排水。
22生態袋主要特點
(1)生態袋滲水通暢,減小袋體的靜水壓力。
(2)生態袋具有土壤保持性,不易外泄,達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為植被生長提供較好的介質。
(3)袋體柔軟,整體性好。
23生態袋填充
生態袋內填充有機質和綠化腐殖土等客土材料。扎帶封口。填充基質材料采用廈門常用綠化種植土(紅土)∶商品有基肥=∶1。
24生態袋水平結構連接
將生態袋結構扣水平放置兩個袋子邊緣,每一個生態袋結構扣鎖結兩個袋子(圖1、圖2),搖晃扎實袋子,標準扣刺穿袋子中間正下面便可。
圖1將生態袋水平放置
圖2將標準扣騎縫放置
2生態袋上下層結構連接
(1)每層袋子鋪設完成后在上面放置木板并踏實,保證生態袋標準扣和生態袋之間良好的聯結。鋪設袋子必須把袋子的縫線結合一側向內擺放。
(2)對框架梁則須在框架中部設置錨桿支擋,錨桿長度30~40cm長,設置一排。將生態袋壘砌按碼砌磚墻式施工,防止后期沉降產生空洞,生態袋表面鋪設鍍鋅鐵絲網,用膨脹螺絲對網片固定,鐵絲網、框架面、生態袋結合緊密,以防生態袋墜落。
(3)每壘砌三層生態袋應加設鋼筋格柵一層,用生態袋結構扣加筋格柵固定(圖3、圖4)。
重復上述施工步驟,直至完成。
圖3上層生態袋疊砌其上
圖4將生態袋結構層壓實,保證結構整體互鎖
26壓頂
在框架擋墻頂部,將生態袋的長邊方向水平垂直于墻面擺放,以確保壓頂穩固。
見錨索框架擋墻生態袋填充施工前后照片圖(圖、圖6)。
圖施工前現場照片
圖6生態填充后現場照片
3CS混合纖維噴灌技術施工
(1)坡頂錨固與鋪設鐵絲網:鋪設前,在坡頂先錨固一排主錨件。然后,鐵絲網掛入坡頂錨固件,從上到下沿坡面鋪設,直至坡底,用錨固件固定,進行下一幅鋪設。鐵絲網配搭寬度不少于一個網眼,鐵絲扎緊。兩網之間若有空隙,也應用鐵絲扎牢固。
(2)坡面錨固施工和固定鐵絲網:采用風鉆錨孔,孔洞深03~0m,品字形布局,局部適當加深。錨固孔的方向與坡面保持垂直,原則上每100m2主錨固件應大于80個,次錨固點應大于180個。次錨固件盡量設在坡面凹進部位,拉緊鐵絲網固定坡面。當局部坡面凹凸起伏較大時,應增設次錨固件,使鐵絲網盡量與坡面貼近。
(3)加設基盤平臺:基盤平臺選用木板條,厚1~2cm,寬~8cm,長0~100cm不等。施工時將木板條水平架入鐵絲網,調整木板條,調至與坡面垂直,用18~20號鐵線與鐵絲網綁扎。
(4)培養基材配置:取物料,如:磨菇土、谷殼、木屑等有機基材與肥料、保水劑、粘合劑、水泥、腐殖土等倒入機器進行混拌均勻。 為了確保灌木生長效果,在有機基材添加高次團粒劑,使有機基材與團粒劑通過攪拌與空氣的作用,及時發生反應,形成附著力強、有機質分子分解、養分供應保證,以及強大的抗雨水沖刷性能,促進灌木被沖刷的困擾和生長養分的保持。
()噴混灌木配比:采用銀合歡、多花木蘭、刺槐、臺灣相思、決明、荊條、鹽膚木等灌木種子進行組合。總用量60g/m2。
(6)土料過篩:混合有基質的土壤材料,應過篩,土壤粒徑不大于2cm。
(7)高壓噴射機械噴播:分2次噴射,噴射厚度不低于10cm。第一次噴射基材、基底厚度不得小于8cm,第二次噴射灌木種植厚度不得小于2cm,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把混拌物料加入灌木種子,混拌均勻后再薄噴一次。
(8)無紡布覆蓋:無紡布搭建寬度不得小于10cm(圖7)。endprint
摘要:主要闡述了福建高速公路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復綠施工技術,采用生態袋填充壘砌框架擋墻,使邊坡擋墻坡面在同一水平線;結合CS混合纖維噴灌植被技術進行綠化復綠施工,解決巖石界面綠化困難的坡面問題。
關鍵詞:高速;高邊坡;擋墻;綠化
中圖分類號: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6003
[FL(2K2]
1引言
綠色是福建的驕傲,八閩大地,山綠水清,森林覆蓋率領跑全國,是全國唯一一個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因此,綠色高速的建設是全省綠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沈海高速公路廈門段兩側邊坡以及退紅線外30m地,經過兩年綠化改造與提升,豐富了高速公路路域周邊景觀,促進了周邊生態環境的平衡。但在沈海高速廈門與泉州交界的小盈嶺段,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較多、較長、醒目,較大程度地影響了高速兩側景觀。為提高兩側景觀性及生態性,解決這一框架擋墻邊坡的復綠問題,在充分比選了現在常用的邊坡綠化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我們確定采用生態袋+CS噴灌植被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擋墻邊坡進行復綠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下面將此復綠技術進行闡述,供高速邊坡愛好者分享。
2生態袋施工
21生態袋材料
由聚丙烯及其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抗腐蝕性強,抗分解,抗紫外線,促進植物生長,使用壽命長,長達70年。每壘砌4m2生態袋,應混合有1袋粗砂填充的生態袋在壘砌墻體中,利于排水。
22生態袋主要特點
(1)生態袋滲水通暢,減小袋體的靜水壓力。
(2)生態袋具有土壤保持性,不易外泄,達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為植被生長提供較好的介質。
(3)袋體柔軟,整體性好。
23生態袋填充
生態袋內填充有機質和綠化腐殖土等客土材料。扎帶封口。填充基質材料采用廈門常用綠化種植土(紅土)∶商品有基肥=∶1。
24生態袋水平結構連接
將生態袋結構扣水平放置兩個袋子邊緣,每一個生態袋結構扣鎖結兩個袋子(圖1、圖2),搖晃扎實袋子,標準扣刺穿袋子中間正下面便可。
圖1將生態袋水平放置
圖2將標準扣騎縫放置
2生態袋上下層結構連接
(1)每層袋子鋪設完成后在上面放置木板并踏實,保證生態袋標準扣和生態袋之間良好的聯結。鋪設袋子必須把袋子的縫線結合一側向內擺放。
(2)對框架梁則須在框架中部設置錨桿支擋,錨桿長度30~40cm長,設置一排。將生態袋壘砌按碼砌磚墻式施工,防止后期沉降產生空洞,生態袋表面鋪設鍍鋅鐵絲網,用膨脹螺絲對網片固定,鐵絲網、框架面、生態袋結合緊密,以防生態袋墜落。
(3)每壘砌三層生態袋應加設鋼筋格柵一層,用生態袋結構扣加筋格柵固定(圖3、圖4)。
重復上述施工步驟,直至完成。
圖3上層生態袋疊砌其上
圖4將生態袋結構層壓實,保證結構整體互鎖
26壓頂
在框架擋墻頂部,將生態袋的長邊方向水平垂直于墻面擺放,以確保壓頂穩固。
見錨索框架擋墻生態袋填充施工前后照片圖(圖、圖6)。
圖施工前現場照片
圖6生態填充后現場照片
3CS混合纖維噴灌技術施工
(1)坡頂錨固與鋪設鐵絲網:鋪設前,在坡頂先錨固一排主錨件。然后,鐵絲網掛入坡頂錨固件,從上到下沿坡面鋪設,直至坡底,用錨固件固定,進行下一幅鋪設。鐵絲網配搭寬度不少于一個網眼,鐵絲扎緊。兩網之間若有空隙,也應用鐵絲扎牢固。
(2)坡面錨固施工和固定鐵絲網:采用風鉆錨孔,孔洞深03~0m,品字形布局,局部適當加深。錨固孔的方向與坡面保持垂直,原則上每100m2主錨固件應大于80個,次錨固點應大于180個。次錨固件盡量設在坡面凹進部位,拉緊鐵絲網固定坡面。當局部坡面凹凸起伏較大時,應增設次錨固件,使鐵絲網盡量與坡面貼近。
(3)加設基盤平臺:基盤平臺選用木板條,厚1~2cm,寬~8cm,長0~100cm不等。施工時將木板條水平架入鐵絲網,調整木板條,調至與坡面垂直,用18~20號鐵線與鐵絲網綁扎。
(4)培養基材配置:取物料,如:磨菇土、谷殼、木屑等有機基材與肥料、保水劑、粘合劑、水泥、腐殖土等倒入機器進行混拌均勻。 為了確保灌木生長效果,在有機基材添加高次團粒劑,使有機基材與團粒劑通過攪拌與空氣的作用,及時發生反應,形成附著力強、有機質分子分解、養分供應保證,以及強大的抗雨水沖刷性能,促進灌木被沖刷的困擾和生長養分的保持。
()噴混灌木配比:采用銀合歡、多花木蘭、刺槐、臺灣相思、決明、荊條、鹽膚木等灌木種子進行組合。總用量60g/m2。
(6)土料過篩:混合有基質的土壤材料,應過篩,土壤粒徑不大于2cm。
(7)高壓噴射機械噴播:分2次噴射,噴射厚度不低于10cm。第一次噴射基材、基底厚度不得小于8cm,第二次噴射灌木種植厚度不得小于2cm,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把混拌物料加入灌木種子,混拌均勻后再薄噴一次。
(8)無紡布覆蓋:無紡布搭建寬度不得小于10cm(圖7)。endprint
摘要:主要闡述了福建高速公路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復綠施工技術,采用生態袋填充壘砌框架擋墻,使邊坡擋墻坡面在同一水平線;結合CS混合纖維噴灌植被技術進行綠化復綠施工,解決巖石界面綠化困難的坡面問題。
關鍵詞:高速;高邊坡;擋墻;綠化
中圖分類號: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8016003
[FL(2K2]
1引言
綠色是福建的驕傲,八閩大地,山綠水清,森林覆蓋率領跑全國,是全國唯一一個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因此,綠色高速的建設是全省綠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沈海高速公路廈門段兩側邊坡以及退紅線外30m地,經過兩年綠化改造與提升,豐富了高速公路路域周邊景觀,促進了周邊生態環境的平衡。但在沈海高速廈門與泉州交界的小盈嶺段,高邊坡錨索框架擋墻較多、較長、醒目,較大程度地影響了高速兩側景觀。為提高兩側景觀性及生態性,解決這一框架擋墻邊坡的復綠問題,在充分比選了現在常用的邊坡綠化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我們確定采用生態袋+CS噴灌植被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擋墻邊坡進行復綠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下面將此復綠技術進行闡述,供高速邊坡愛好者分享。
2生態袋施工
21生態袋材料
由聚丙烯及其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抗腐蝕性強,抗分解,抗紫外線,促進植物生長,使用壽命長,長達70年。每壘砌4m2生態袋,應混合有1袋粗砂填充的生態袋在壘砌墻體中,利于排水。
22生態袋主要特點
(1)生態袋滲水通暢,減小袋體的靜水壓力。
(2)生態袋具有土壤保持性,不易外泄,達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為植被生長提供較好的介質。
(3)袋體柔軟,整體性好。
23生態袋填充
生態袋內填充有機質和綠化腐殖土等客土材料。扎帶封口。填充基質材料采用廈門常用綠化種植土(紅土)∶商品有基肥=∶1。
24生態袋水平結構連接
將生態袋結構扣水平放置兩個袋子邊緣,每一個生態袋結構扣鎖結兩個袋子(圖1、圖2),搖晃扎實袋子,標準扣刺穿袋子中間正下面便可。
圖1將生態袋水平放置
圖2將標準扣騎縫放置
2生態袋上下層結構連接
(1)每層袋子鋪設完成后在上面放置木板并踏實,保證生態袋標準扣和生態袋之間良好的聯結。鋪設袋子必須把袋子的縫線結合一側向內擺放。
(2)對框架梁則須在框架中部設置錨桿支擋,錨桿長度30~40cm長,設置一排。將生態袋壘砌按碼砌磚墻式施工,防止后期沉降產生空洞,生態袋表面鋪設鍍鋅鐵絲網,用膨脹螺絲對網片固定,鐵絲網、框架面、生態袋結合緊密,以防生態袋墜落。
(3)每壘砌三層生態袋應加設鋼筋格柵一層,用生態袋結構扣加筋格柵固定(圖3、圖4)。
重復上述施工步驟,直至完成。
圖3上層生態袋疊砌其上
圖4將生態袋結構層壓實,保證結構整體互鎖
26壓頂
在框架擋墻頂部,將生態袋的長邊方向水平垂直于墻面擺放,以確保壓頂穩固。
見錨索框架擋墻生態袋填充施工前后照片圖(圖、圖6)。
圖施工前現場照片
圖6生態填充后現場照片
3CS混合纖維噴灌技術施工
(1)坡頂錨固與鋪設鐵絲網:鋪設前,在坡頂先錨固一排主錨件。然后,鐵絲網掛入坡頂錨固件,從上到下沿坡面鋪設,直至坡底,用錨固件固定,進行下一幅鋪設。鐵絲網配搭寬度不少于一個網眼,鐵絲扎緊。兩網之間若有空隙,也應用鐵絲扎牢固。
(2)坡面錨固施工和固定鐵絲網:采用風鉆錨孔,孔洞深03~0m,品字形布局,局部適當加深。錨固孔的方向與坡面保持垂直,原則上每100m2主錨固件應大于80個,次錨固點應大于180個。次錨固件盡量設在坡面凹進部位,拉緊鐵絲網固定坡面。當局部坡面凹凸起伏較大時,應增設次錨固件,使鐵絲網盡量與坡面貼近。
(3)加設基盤平臺:基盤平臺選用木板條,厚1~2cm,寬~8cm,長0~100cm不等。施工時將木板條水平架入鐵絲網,調整木板條,調至與坡面垂直,用18~20號鐵線與鐵絲網綁扎。
(4)培養基材配置:取物料,如:磨菇土、谷殼、木屑等有機基材與肥料、保水劑、粘合劑、水泥、腐殖土等倒入機器進行混拌均勻。 為了確保灌木生長效果,在有機基材添加高次團粒劑,使有機基材與團粒劑通過攪拌與空氣的作用,及時發生反應,形成附著力強、有機質分子分解、養分供應保證,以及強大的抗雨水沖刷性能,促進灌木被沖刷的困擾和生長養分的保持。
()噴混灌木配比:采用銀合歡、多花木蘭、刺槐、臺灣相思、決明、荊條、鹽膚木等灌木種子進行組合。總用量60g/m2。
(6)土料過篩:混合有基質的土壤材料,應過篩,土壤粒徑不大于2cm。
(7)高壓噴射機械噴播:分2次噴射,噴射厚度不低于10cm。第一次噴射基材、基底厚度不得小于8cm,第二次噴射灌木種植厚度不得小于2cm,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把混拌物料加入灌木種子,混拌均勻后再薄噴一次。
(8)無紡布覆蓋:無紡布搭建寬度不得小于10cm(圖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