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小巴郎”商標版權官司打了十年,官司贏了,但是也讓這個中小企業傷痕累累。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這樣的快速反應機制:盡可能縮短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審理過程,降低他們的維權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增加了那些違法企業的成本,這何嘗不是完善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
4月3日,尉犁小巴郎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成軍拿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的第01173號裁定書,臉色已是滄桑中帶著平靜。只有滿頭黑發間的絲絲銀發仿佛在訴說著他這十年維權路上經歷過的艱辛。“整整十年啊,小巴郎和開司巴郎的這場商標維權官司從庫爾勒打到北京,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最終贏了這場官司,雖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這個經過實在是太累了。我的感受是:在知識產權方面,侵權成本太低,維權成本太高。”
盡心血研發“小巴郎烤全羊”
2000年時,趙成軍在和朋友吃烤全羊時,朋友說,“烤全羊如果能帶到北京,肯定會特別受歡迎,可惜帶不走。”畢業于新疆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專業的趙成軍聽了,腦子一閃:把烤全羊做得方便攜帶,是個極大的商機。說干就干,他就和自己的大學老師、新疆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馮作山一起研發烤全羊工業化生產的技術。
研發過程十分艱難,因為都要買羊來做實驗,不行了就扔掉再重做。兩年時間,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說,趙成軍把家里的積蓄全部投了進去,甚至準備賣掉家里的房子,羊用了上千只。2001年底,烤全羊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終于研發成功,可以保持180天不變質。這個瞄準目標不放松的倔強漢子當時激動得哭了起來。
實驗成功了,趙成軍已經負債15萬元。但是他仍然決定自己投資辦企業。咬咬牙,高薪聘請烏魯木齊伊斯蘭大酒店的烤全羊師傅艾爾肯和兩個徒弟來教自己雇的4個工人烤制技術。
當時,這3個人月薪加起來高達1.8萬元,趙成軍繼續借債。巨大壓力在肩,他每天只能啃干馕度日。
4名員工培養出來后,2002年7月9日,趙成軍在尉犁縣縣城建起了一個作坊式的烤全羊加工廠。這時,他的借貸總額已達60余萬元。但是起初銷路并不好,第一個月只銷出8只羊。他曾懷疑自己的選擇,親人的不理解更是讓他幾欲崩潰。
于是,他在烏魯木齊和庫爾勒都建立了經銷部,由經銷商銷售烤全羊產品。市場漸漸認可了便于攜帶的小巴郎烤全羊,銷路上去了,不光烏魯木齊的客商紛紛購買,內地客商也主動要貨。
債務還完后,公司開始有了利潤,趙成軍終于走在了他的理想之路上。
市場上冒出“開司巴郎”
趙成軍對自己傾心研制的“烤全羊的工業化生產技術”關心備至,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后來,在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制定了全疆的第一個烤全羊工業化生產的企業標準。同時,申請了國家的發明專利(一種烤全羊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031527779,于2004年1月獲得國家專利局授權。
他躊躇滿志地準備按照自己的計劃大干一場,并沒有意識到,一場侵權危機正在悄悄地逼近他。
一直以來,趙成軍都是自己主管生產,銷售都由庫爾勒的經銷商代理著。周某是公司授權的庫爾勒經銷部財務負責人,掌握著公司產品在庫爾勒的銷售渠道。公司運作比較正常,銷售量也一直在增長。趙成軍也從不在銷售上花太多的精力。
2004年8月,趙成軍偶然發現,在小巴郎庫爾勒專賣店的店內,居然擺放有“開司巴郎”包裝的烤全羊進行銷售。當時他很吃驚,馬上取消了周某經銷小巴郎產品的資格,并要求其不得再使用小巴郎品牌。
經過了解,趙成軍發現周某于2004年7月注冊成立了“尉犁縣開司巴郎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產品上所標注的品牌為“開司巴郎”。產品包裝上所印的“開司巴郎”商標名稱、圖案及公司名稱都非常相似。
經過查詢,趙成軍發現其僅僅是向國家商標局遞交了“開司巴郎”商標注冊申請并取得了受理通知書,商標還并未注冊下來。(商標后注有TM字樣)
趙成軍認為,尉犁縣開司巴郎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在明知“小巴郎”商標已經注冊并有一定的知名度的情況下,惡意搶注與“小巴郎”商標近似的商標,屬于明顯的侵權行為。他向州工商部門進行舉報,要求查處開司巴郎的侵權行為。
州工商局對“開司巴郎”商標涉嫌侵犯“小巴郎”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了調查,認為“開司巴郎”與“小巴郎”注冊商標相近似,因為兩商標中均含有“巴郎”二字,漢字相同且語音相近。圖形也相近似,且二者屬同一地域、同一行業。并且“開司巴郎”的經營者原是“小巴郎”的經銷商,并負責“小巴郎”商品包裝的設計印刷。州工商局認為開司巴郎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欲借“小巴郎”之光而仿冒、侵權的主觀意圖是比較明顯的,并向自治區工商局進行請示。
在這期間,尉犁縣開司巴郎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堅持認為其行為不屬于惡意搶注,并堅持使用“開司巴郎”商標,繼續銷售烤全羊產品。
2004年,雙方達成初步協議。協議中說:開司巴郎繼續使用“開司巴郎”商標及包裝,如果開司巴郎商標注冊不下來,愿意承擔一切侵權責任。
十年維權歷經波折
十年間,開司巴郎依然在市場上銷售,趙成軍眼看自己歷盡艱辛創出的“小巴郎”烤全羊受到沖擊,心里仿佛在滴血,他決心維權到底。
2006年,開司巴郎商標在國家商標局公告后,趙成軍代表小巴郎公司向國家商標局提出商標異議,要求駁回開司巴郎的商標注冊申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裁定:開司巴郎商標同意注冊。
2009年,小巴郎公司委托新疆金色在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事務所,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開司巴郎及圖”商標異議復審申請,國家商評委認為被異議商標“開司巴郎及圖”與“小巴郎及圖”商標未構成近似,駁回了“小巴郎”的復審申請,同意“開司巴郎”商標注冊。
2009年,小巴郎公司對國家商評委的裁定不服,委托新疆金色在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事務所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開司巴郎的商標注冊申請。
新疆金色在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事務所主任王憶東說,鑒于前些年漫長的維權沒有實質性地進展,代理這個官司之前,他和其他專業人士就對此糾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終決定從幾個方面進行突破:一、小巴郎商標使用在先,并有了相當的品牌影響力;二、開司巴郎在注冊商標前,其負責人是小巴郎公司的經銷商,所以明顯屬于惡意注冊;三、從商標標識上來看,消費者容易誤認為“開司巴郎”是“小巴郎”公司的系列商標。
2011年12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支持了小巴郎公司的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國家商評委的裁定,并要求國家商評委重新作出裁定。
開司巴郎公司負責人周某對此判決不服,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12年10月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終審判決撤銷國家商評委的裁定,并要求國家商評委重新作出裁定。
2012年11月5日,國家商評委重新作出裁定:兩商標已構成近似商標,撤銷開司巴郎商標與小巴郎商標相同和近似的部分。
至此,趙成軍為“小巴郎”維權的近十年艱辛終于塵埃落定,有了一個讓他滿意的結果。
近期,趙成軍正在到處奔波,請求工商部門根據國家商評委的裁定對開司巴郎進行查處下架,不得再使用開司巴郎商標。
十年維權當中,趙成軍和代理人僅僅北京往返就達十幾次,準備的證據材料達兩大箱。除去時間和精力成本,光財力投入達到20余萬元,對小巴郎烤全羊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了,已經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這漫長的維權路給他的感悟是:相信法律是公正的,維權一定要有長久的堅持。另外,他還想提醒廣大企業負責人,在生產經營中,一定要有法律意識,避免讓其他人鉆空子損害企業利益。還有一個感受就是,中國的“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希望國家進一步完善商標保護的法律體系,給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