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和
“我們養蜂的人都是追著花走?!标惣t生說,追隨著花兒遷徙,聽起來是件很浪漫的事,但其中辛苦只有養蜂人知道。
“哪里有花哪里就是家”
庫爾勒的4月鮮花競相開放,有一群人駐扎在梨園內,陪伴他們的是成群的蜜蜂。一年四季,他們一路追尋著花期,過著游牧般的生活,哪里有鮮花盛開,就能在哪里看到他們的身影,這就是養蜂人。4月16日,在庫爾楚園藝場梨園內,筆者見到了37歲的養蜂人陳紅生,他向筆者講述了那些不為人知的養蜂故事。
“沒養蜂以前我開過出租車,還給單位開過小車、開過商店、摘過棉花?!标惣t生說,16歲他就從老家來到庫爾勒打工,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庫爾勒養蜂專家王小東。自此,一個想法在他腦海里產生,一年四季到處打工沒有自己的事業,還不如養蜂,或許養蜂能夠成就自己的夢想。從1999年開始,他成為庫爾勒養蜂協會的一名會員。從剛開始的80箱發展到現在的200箱,養蜂的數量在不斷上升,他的收入也在不斷增漲。
“我們養蜂的人都是追著花走,哪里有花哪里就是家。”陳紅生說,追隨著花兒遷徙,聽起來是件很浪漫的事,但其中辛苦只有養蜂人知道。在養蜂的14年里,他先后在尉犁、普惠、輪臺、焉耆、鞏乃斯等地活動,蜂箱、帳篷構成了他的全部家當,走到哪里吃住就在哪里,而且都是就地取材,生活方式非常簡單。
“蜜蜂采完蜜就回到蜂箱,然后在臺基條上釀蜜,一個蜂箱一天能釀出大約15~20斤蜜。所以我們每天都要查看這些臺基條,蜜滿了就要通過機器把它們打出來?!标惣t生說,其實養蜂人最大的工作量并非養蜂,而是把那些沾滿蜜的臺基條拿去打蜜。
戴上環披著紗的帽子,陳紅生走到其中一個蜂箱前,利索地抽出其中一塊臺基條(插在蜂箱內,存儲蜜的木板)。頓時,成群的蜜蜂圍著他飛舞起來,而他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的場面,任憑蜜蜂爬滿他的手臂,自顧自地查看臺基條上的蜂蜜數量。陳紅生告訴記者,在庫爾楚園藝場放蜂,一箱蜂可以保證5畝梨園授粉,200箱蜂可以保證1000畝梨園授粉。
養蜂人甘苦自知
據陳紅生介紹,本地養蜂戶數一直都很穩定,庫爾勒大概有80戶養蜂戶。養蜂行業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父子、兄弟、夫妻等都可以是養蜂的傳承人?,F在大部分養蜂人都上了年紀,年輕人很少從事這一行業。說到底,游牧養蜂太辛苦。
“有花的地方大多在郊外,所以我們的帳篷也大多搭在野外。帳篷里不通水電,太陽落山以后里面黑漆漆的,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聽廣播。晚上經常有蛇、蛤蟆等鉆進被窩里,在睡覺時突然摸到它們,會驚出一身冷汗。夏天太陽暴曬著帳篷,帳篷里連空氣都是熱的,根本待不住人。如果趕上雨天,帳篷里面又非常潮濕,被褥都能捏出水來?!标惣t生說。
“干這一行要學會苦中作樂,這樣才能堅持下去?!痹陴B蜂的十多年生涯里,陳紅生最大的樂趣就是研究蜜蜂,他把小蜜蜂戲稱為“小飛機”,“它們可以在蜂場周邊方圓兩公里的范圍內準確地飛回家,而且回家后連蜂箱都不會走錯。一個蜂箱里大約有兩萬只蜜蜂,它們互相都‘認識,一旦有蜜蜂走錯門,就會被趕出去?!标惣t生說,蜜蜂分為三種,平時采蜜的被稱為工蜂,在蜂箱內負責交配的叫雄蜂,一生只交配一次就死了。另外一種就是母蜂,負責產卵,一個蜂箱里只有一只母蜂,在高峰期,一只母蜂可以產2000枚蜂卵,21天就能孵出小蜜蜂,由工蜂負責喂養,一個月后小蜜蜂就可以采蜜了。
說起自己的收入,陳紅生說,他從每年的2月份開始養蜂,一直到10月底,如果技術好的話,200箱蜂可以采蜜16噸左右,但他的采蜜技術不夠專業,每年只能采蜜7噸左右,賺七八萬元。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術,他除了向專家請教以外,還經常從書本中學習相關技術。
庫爾勒園藝場生產科科長代霞告訴筆者,該園藝場種植香梨2.4萬余畝,產量較高的梨樹有6619畝,2012年香梨產量達到1.8萬噸。每年梨花盛開時,他們都會與庫爾勒養蜂協會聯系,邀請養蜂人到梨園放蜂,為香梨授粉,提高香梨的產量和品質。今年他們邀請了庫爾勒養蜂協會2408箱蜂來梨園授粉,每箱蜂45元的費用全部由場里承擔,以減輕農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