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歸納《沉思錄》、《舊制度與大革命》、《世界是平的》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等書有何共同點,答案除了它們都曾經是暢銷書外,或許還要加上一個:這些書都是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或常委推薦過的書。
近年來,高層時常在正式或非正式場合提及或推薦書籍。不管高層推薦過什么書,或者是否閱讀這些書,更關鍵的還在于,這是一個讀書與學習的態度。
薦書很頻繁
為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推動干部讀書,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從2010年開始聯合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截至去年9月,已經有七批書目推出,50本左右。其主體涵蓋歷史、政治、哲學等方面。
2010年底,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高層領導薦書集萃》,收入的經典著作就達32部,其中介紹里每一本書都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領導推薦的字樣。
相比宣傳、組織部門正式推薦的書目,大眾其實更感興趣一些領導干部非正式場合提及或推薦的圖書。比如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訪問的總理溫家寶,提及古羅馬的馬可·奧勒留所著《沉思錄》,“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此后,溫家寶對《道德情操論》的推薦不止5次。
另外一位比較喜歡薦書的則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他特別偏愛的是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在重慶任市委書記期間,汪洋就將此書當做寒假作業布置給重慶市的黨政干部,到廣東任職后汪洋又在多個場合大力推薦這本書。
在新華社人物特稿里,曾經提到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尤其是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甫一問世,立刻引起李克強的注意,他馬上要求發改委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密切關注”。
不管高層推薦過什么書,或者是否閱讀這些書,更關鍵的還在于這是一個讀書與學習的態度。
書籍背后的意味
如果說非要找出一本足以代表2012年熱度的推薦圖書,可能莫過于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去年2月,經濟學家華生在其新浪微博上稱:“去海里見老領導,被推薦讀本書,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有著150多年歷史的歷史學著作遂從學術書架轉到大眾讀物的平臺,一時間洛陽紙貴,從年頭熱到歲尾,幾度脫銷。
甚至有報道稱,商務版《舊制度與大革命》去年的銷量已近20萬冊,這對于一本學術理論著作來說非常難得。
這本書從去年初被提及,到2012年11月30日,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一個專家座談會后,向與會專家推薦了這本書,并說:“我們現在很多學者看的是后資本主義時期的書,應該看一下前期的東西,希望大家看一下《舊制度與大革命》。”
于是,大眾對這本書更為求知若渴,甚至個別國企還在團購此書發給員工閱讀。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直言他是去年3月再讀這本書,大家熱衷翻閱此書,不只是提高學識修養,還想了解這本書對當下的借鑒意義。
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時任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就說,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系,深刻認識領導干部的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積極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
讀書不僅是領導干部提高能力的手段,對大眾而言也是如此。
不僅要讀歷史書籍,產業前瞻與未來變化的書也同樣受到重視。《第三次工業革命》就因李克強的提醒而引發了業內的關注,該書作者發現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當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就會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
這個一本重視揭示產業變革的新書的細節,體現了大國治理需要更多專家型的領導人,他們也更得具有國際化視野。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