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梅
9月18日《東方今報》報道,《黃永玉全集》標價12.8萬,成中國最貴個人全集。圖書刮起一股“奢華裝”旋風,一批制作極其奢華的精裝書陸續上市,定價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而且拒絕推出平裝本,讓普通讀者無從下手。業內憂慮,圖書“貴族化”趨勢,將加劇紙質圖書的讀者危機。
一套圖書將近13萬,這還是圖書嗎?恐怕成了“黃金書”了,“現在市場上有些書籍的確存在過度包裝,有些用高檔紙,用綢、布、皮,甚至燙金燙銀,以示高貴,”雖然這種裝潢精美的書籍很好看、體面,但是,還適合閱讀嗎?購買者在閱讀的時候,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唯恐弄臟弄壞了圖書,影響了其典藏價值,閱讀者在圖書面前的那種本能的閱讀快感以及常態化閱讀,受到了抑制和捆綁。愉悅的閱讀活動弄成了“不舒服”、“很別扭”。將圖書應該承載的傳播知識、悅悅身心等原始文化功能都扔掉了,實在是在糟蹋知識,褻瀆出版尊嚴。
我知道這種所謂的“市場需要”,就是典藏、收藏市場的需要,某些有錢人將收藏的眼光投向了圖書,推高了這種所謂的“貴族化傾向”。只是,我們的各家出版社,都是公共服務機構,文化責任的傳播者,是最應該為最廣大的讀者需要和市場需要服務的,現在,為了賺錢,將這個最起碼的出版責任都扔掉了,成了“有奶便是娘”的功利化出版,為極少數人服務,為有錢人服務,讓自己應該承擔的文化傳播責任成為了空談,這同樣是一種“出版不良”、出版低俗化。
再說了,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簡約化、簡樸化,過于豪華的包裝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是出版文化的華而不實、舍本逐末、浮躁粗魯,是對資源的浪費。越來越多的出版界人士正在形成共識:圖書過度包裝應遏制。比如人民出版社宣傳推廣部主任孫涵說:“出現了一些‘過度包裝的書籍。該類書籍不是純粹用于閱讀和學習,而是帶有收藏的概念在里面,迎合了某些購買者的消費心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殷忠民也認為,“由于出版物多服務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擔了相當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們的書籍包裝都是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盡量做到簡約、大方?!薄耙槐竞脮F在內容,哪怕‘最美的書籍,也要靠內容取勝。圖書過度包裝,損害了真正愛書人的利益。”這對于當下的“貴族化圖書”,應該是一個嚴重的警醒和糾偏。
圖書出版市場呼喚簡約風。首先,出版社考慮經濟利潤,更應該考慮廣大讀者的需要、讀書人權益,多一些文化承擔和公益擔當。其次,政府應該出臺專門的管理規定,倡導簡約風、樸素風,并對于那些過度包裝進行嚴厲批評和處罰。第三,廣大讀者也應該對這種豪華和奢侈行為進行嚴厲批評,討要自己的文化閱讀權,讓出版社不得不重視廣大讀者的閱讀需要,讓“書香中國”得到更為廣泛的落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