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少安
著名學者于建嶸已到黔西南州興義市,擔任則戎鄉安章村主任助理。他曾在微博上回應在貴州擔任村官一事,“我絕不在貴州領一分錢工資補助和報銷車馬費,絕不到村民家白吃白占,全是自帶干糧;希望能將布依族的安章村從衰敗中得到修復,通過建立文化旅游性質的‘布依大院,并為天下的藝術家打造一片創作空間。”(9月16日《貴州都市報》)
于建嶸當村官,觸發了人們的多重聯想。這是理論與實踐的一次對接,讓人想起上個世紀初梁漱溟等知識分子發起的鄉村建設運動;現在的農村人才外流,學者當村官是在為空心化的鄉村增加智力資源。從中國現當代的社會演變來看,則發現于建嶸自帶干糧當村官,是純粹的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建設之中。
于建嶸當村官,與政府出資請學者提供專業規劃服務不同,后者是商業行為,前者是純粹的公益行為。于建嶸還利用自身網絡的影響力,在微博上喊話,“我個人的能量有限,拜請朋友們參與。”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學者在戰斗,具有一技之長的網友已經參與,有裝飾經驗的上海網友“明月越關山”和有建筑設計經驗的重慶網友“猴兒0301”都已到興義。這已經是于建嶸發起的由多個人員組成的公益團隊,在鄉村建設中大展身手。
于建嶸的目標是將一個衰敗的村莊,修建成為一個文化旅游性質的“布依大院”,一個功能是為藝術家、攝影家和畫家提供一個可以長期創作的地方。這一項目能夠取得多大成功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名人的廣告效應已經凸顯,項目還未動工,就已成為全國性的熱點新聞。一個新的旅游產品,能否在全國廣而告之相當關鍵,當地政府邀請于建嶸當村官,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有網友質疑:“村長助理?他的意見村長不采納,咋弄?”“村長都是求人的,被人指導的,何況村長助理乎?”其實,這種擔憂是多余的,相反,于建嶸當村官會給當地政府帶來一定的壓力。于建嶸是學界名人,又是網絡紅人,當村官是公益性質的,驅動力量是良心和個人興趣。于建嶸可以無所顧忌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政府未必能夠說了算,雙方只能溝通然后平衡。當地政府邀請于建嶸當村官,是借力,也是對權力的自我削弱。
廣東清遠市日前提出,“美麗鄉村”建設不是被美麗,要摒棄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堅持以村民群眾為主體,以村民理事會為議事決策平臺。興義邀請于建嶸當村官,同樣也是打破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大包大攬,政府權力大,但承擔的任務也過于沉重,而且會阻礙其他力量在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政府向村民放權,農村內部力量則得以茁壯生長;向社會放權,則能增加農村建設的力量。
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當然少不了政府的投入,同時還需市場運作。此時,我們看到興義適當放權,一股社會力量正在努力將衰敗村莊復興。行政、市場和社會各有優勢,應該相互補充而不是偏廢其一。于建嶸當村官,是一個學者與現實社會的互動,也是當地政府建設新農村的思路革新。我們期待行政、市場和社會共同發力的建設新農村的模式,開出好花結出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