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布洛塞爾/文 沈建苗/編譯

CIO和風險投資人恰好處于技術實施方面的兩個對立面:風險投資人是初始投資者,也是廠商的助推器。CIO則是技術或概念變成產品后的買家。然而,這兩個群體經常碰面,討論可能達成的交易,研討技術發展趨勢,尋求對方的專長。
這樣一種交流就出現在近日召開的波士頓CIO視野大會上,當時北橋創投公司(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邁克爾·斯考克(Michael Skok)攜手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布魯克·科蘭吉洛(Brook Colangelo),主辦了CXO Talk專題討論會暨實時Google Hangout視頻群聊,共議風險投資界的投資趨勢和潮流。
這次會議讓CIO們大開眼界,明白了評估技術發展趨勢、達成交易以及與員工和顧客進行合作時,需要牢記哪些方面。根據那次討論,我們列出了CIO和風險投資人可以相互討教的五個方面。
長遠考慮云計算
云計算仍是最重要的企業技術之一,不過它也是最大肆炒作的技術之一,SMAC(社交、移動、分析和云計算)方面炒作得尤為厲害。
北橋創投公司的斯考克表示,云計算正進入“第二戰場”,它不再僅僅是托管人力資源或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的一種方式。他說:“云計算是支持其他所有技術的一項技術。其他所有技術之所以能出現,完全歸因于一股特別而巨大的顛覆性力量,這簡直如同浪潮,那就是云計算。”
斯考克表示,云計算在幕后支持大多數現代的移動應用,他提到了Uber就是個典例。他說:“如今現有的服務多半是位置服務、支付服務和通信服務,而脫胎于云計算的是像Uber這些應用。要是沒有云計算,Uber也不可能出現。”他補充說,云計算帶來的顛覆效應遠遠沒有結束,它在企業領域還沒有充分發揮出潛力,所以CIO們應該仍要密切關注。
為員工和顧客提供易于使用的技術
部署新的企業技術過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實施和培訓上。而現在隨著消費類設備的出現,員工們逐漸要求工作場所的技術具有新穎、簡單易學和易于使用這些特點。
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的科蘭吉洛說:“CIO/首席技術官的角色就是隨勢而變,為你的顧客交付新技術和新功能,至少每三個月要交付一次。要是你的篩選期長達18個月,還有招標過程,這根本就做不到。”
科蘭吉洛表示,他并不總是跟著技術專家的指揮棒行事。有一回,由于顧客們早已自個在免費使用存儲技術,于是他開始探究這些技術。他說:“如果你培訓一整天才能行事,那么你早就輸了。β測試(beta testing)早已出現在控制不太嚴的環境。如果你坐在那里,光會說‘不,那么最終那些掌權者(用戶和顧客)會推翻你。”
科蘭吉洛敦促廠商:面對技術不斷發展、新方法不斷涌現的形勢,要迅速推出產品的新版本;要不然,它們就會被用戶和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后頭。他說:“快速交付(每三個月交付一次),不斷迭伐和改變。眼下是基于需求的經濟,這種模式同樣適用于廠商。”
CIO們需要把顧客放在技術的前面
斯考克表示,他經常遇到一些CIO,對方試圖弄清楚需要采用的下一項最出色的技術。雖然他可以在許多技術方面獻計獻策,不過他表示,CIO應退后一步,冷靜下來,先不妨考慮別的層面。
“卓越的公司深諳顧客心理。我盡量投資其人員對CIO的業務問題了如指掌的公司。能真正了解顧客想法的公司才是最值得投資的公司。”他說。
新經濟的特點是快速、靈活、基于需求。科蘭吉洛表示,他期望與遵守這些規則的公司合作,幫助對方建立迭代型組織。“我不會再簽署長達5年的交易。”
從風險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斯考克建議,CIO們應著眼于這類公司:不僅僅提供技術,還制定有計劃,明確將如何與貴公司建立一種獨特的關系,以便為你的顧客提供最佳服務。一旦明確了這一點,就要關注“具有根本顛覆性技術,而不是漸進顛覆性技術”的公司。
風險投資人不該認為眾籌是威脅
雖然眾籌對風險投資人來說是個攪局者,但斯考克不認為眾籌會害得自己失業。相反,眾籌對技術行業的方方面面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眾籌是一種很好的合作方式,便于人們籌集資金。”他表示,風險投資人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出資,還充當技術公司的顧問。
“我的資源包括投入的時間、付出的精力和給予的承諾(幫助建立公司)。資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斯考克表示,不論來自眾籌的資金數額多小,他都歡迎這種幫助。“只要你能說服顧客、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出資,那么他們就會說給錢就給錢。”
CIO們不應忽視開源
問及在座的CIO中有多少人用過開源技術后,舉手者寥寥無幾。
斯考克說:“就招募和留住人才而言,開源很關鍵。如今員工在開發各種系統時,無論是內部系統還是外部系統,都想用上最新的技術。X一代和Y一代很在乎自己有影響力;如果你想留住最優秀的開發人員,他們就會想要參與開源項目。”
斯考克補充說,表明你參與過開源項目,對許多公司來說是個競爭優勢,開發人員也可以趁機樹立起個人品牌。他坦言“現在許多企業因積極參與開源項目而獲得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