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亮,譚詠紅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手術室,廣東 佛山 528329)
結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病,常引起消化道出血,部分息肉特別是結腸腺瘤性息肉可發生癌變,恰當合理的治療可終止病變的發展,對預防腸癌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腸鏡的普及和內鏡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結腸息肉的檢出率大大增加,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可以直接通過視野對病變進行觀察和治療,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已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法[1]。
鎮靜狀態下實施無痛結腸鏡檢查和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拓展了結腸鏡檢查和治療的范圍,不但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能使患者完全依從、順利完成檢查和治療,有助于醫生詳細觀察和專心治療,降低了漏診和誤診的發生。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開展無痛電子結腸鏡檢查,為了探討不同麻醉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筆者對采用2種麻醉方法的6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在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醫院行無痛腸鏡息肉電切術患者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齡65~86歲,體質量39~80 kg。將64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麻醉)和觀察組(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咪達唑侖麻醉),每組32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體質量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檢查前8 h禁飲、禁食,進行腸道準備。進入檢查體位后,常規備好急救設備,首先連接多功能監護儀進行心電監護,給予患者吸氧、開放靜脈通道。 對照組給予芬太尼 0.5~1 μg·kg-1、丙泊酚(與 0.9%氯化鈉注射液 1∶1 稀釋)1~2 mg·kg-1靜脈注射;觀察組先給予咪達唑侖1 mg靜脈注射,10 min后給予芬太尼 0.5~1 μg·kg-1、丙泊酚(與 0.9%氯化鈉注射液 1∶1 稀釋)1~1.2 mg·kg-1靜脈注射。 2 組患者均待睫毛反射消失后進行結腸鏡檢查及治療,術中患者有疼痛反應適量追加丙泊酚 0.25~0.5 mg·kg-1。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心率<55次·min-1者給予阿托品 0.01 mg·kg-1,靜脈注射,SBP<90 mmHg(1 mmHg=0.133 kPa)者給予麻黃堿 5~10 mg,靜脈注射。
在患者進入檢查體位后,觀察患者SBP、DBP、HR、SpO2的變化;記錄患者麻醉前、開始檢查時、手術開始后5 min及手術結束后各時間點SBP、DBP、HR、SpO2的參數;記錄患者蘇醒時間(患者從手術結束到清醒的時間)、術中有疼痛反應的病例數及丙泊酚用量情況。
2組患者均完成檢測。2組患者麻醉前、開始檢查時、手術開始后5 min及手術結束后各時間點的SBP、DBP、HR、SpO2變化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對照組術畢蘇醒時間為(4.5±1.5)min,觀察組術畢蘇醒時間為(4.3±1.5)min,2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疼痛反應的例數及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2組術中阿托品及麻黃堿使用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 見表 2。
表1 2組患者各時間點SBP、DBP、HR及SpO2變化的比較

表1 2組患者各時間點SBP、DBP、HR及SpO2變化的比較
項目 組別 n 麻醉前 開始檢查時 手術開始后5 min 手術結束后SBP p/mmHg 對照組 32 140.5±19.3 110.3±18.3 112.6±15.8 118.2±17.3觀察組 32 140.8±19.5 113.9±15.7 111.3±13.7 119.3±15.6 DBP p/mmHg 對照組 32 78.5±15.6 58.7±12.7 57.4±17.1 62.2±13.2觀察組 32 76.8±13.4 59.3±14.7 58.2±17.8 63.2±17.3對照組 32 77.8±13.2 74.3±17.8 70.5±15.8 73.7±9.3觀察組 32 79.6±15.4 75.3±18.7 71.2±16.2 75.6±11.3 SpO2/% 對照組 32 99.6±1.4 99.9±0.9 98.2±1.6 99.3±1.1觀察組 32 99.3±0.7 99.5±0.5 98.1±0.9 99.1±0.6 HR f/(次·min-1)

表2 2組患者蘇醒時間、術中疼痛反應及麻醉藥物用量情況的比較
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接受結腸鏡檢查。但是結腸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在檢查過程中患者由于腸管被牽拉、刺激及充氣對腸管的急性擴張等原因,使受檢者產生腹脹、腹痛,出現腸道反射性痙攣感到特別痛苦,尤其是當結腸鏡通過結腸脾曲和肝曲等位置時患者的疼痛感最甚,導致患者對結腸鏡檢查充滿恐懼心理[1]。另外,做息肉切除時需要較長時間,更加需要患者安靜密切的配合,此時患者往往因為懼怕檢查、治療而延誤病情,失去了治療時機。老年人由于重要器官的組織結構及功能的退化性改變,并可能合并心腦血管及其他方面的多種疾病,對腸鏡侵入性刺激耐受性降低,甚至可能引發并發癥或嚴重意外。
小劑量咪達唑侖具有良好的鎮靜、抗焦慮及順應性遺忘的作用,且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輕微。芬太尼是一種強效鎮痛藥,與咪達唑侖聯合應用可產生良好的鎮痛鎮靜作用[2]。若在咪達唑侖及芬太尼作用高峰時推注小劑量的丙泊酚不僅可加深麻醉,而且只要注意給藥速度,可以讓心血管系統保持最大的穩定性,這對于冠心病患者有重要的意義。
丙泊酚是一種短效、速效的麻醉藥,維持時間短,現己普遍應用于消化內鏡檢查,其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同時又對循環系統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現為心肌收縮力減弱,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等。同等劑量的丙泊酚用于老年人則可發生明顯的低血壓[3-6]。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咪達唑侖聯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老年無痛腸鏡息肉電切術,術中出現疼痛反應的例數及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麻醉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應用。
[1]姜希望,歐陽文.無痛性消化道內鏡術[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119.
[2]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551.
[3]楊承祥.麻醉與舒適醫療[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310-314.
[4]許靖,鄭銓.丙泊酚伍用芬太尼麻醉用于門診胃鏡檢查術[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1,17(10):567-568.
[5]王金玲,王勝利.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在無痛胃腸鏡中的麻醉效果[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5):399-400.
[6]陳恒星;黃標新.咪達唑侖、芬太尼復合丙泊酚與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可行性的比較[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2,25(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