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玨
【摘要】本文立足牛津高中英語第五模塊第一單元的詞匯學習部分,在情景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了“5P”教學法。通過5個步驟,實現了詞匯教學的生動化和游戲化,寓教于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情景任務的設置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最大化地吸收、鞏固了所學知識。
【關鍵詞】詞匯教學 5P教學法 情景教學 任務型教學
中學生的英語詞匯習得一直是英語教學工作中的“老大難”問題,在本文中,筆者針對牛津高中英語教材模塊五第一單元的詞匯學習部分,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基于情景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提出了“5P”教學法。“5P”教學法融合了情景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之所長,打破了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死記硬背的模式,對提高學生詞匯習得的興趣和詞匯習得的效率有很大幫助。
一、理論基礎
(一)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行為主義的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景教學法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它深受“語境”這一概念的影響。“語境”這一概念最先由Malinowski 提出,之后由 Firth繼承并發展了這一概念。“情境”是情景教學法區別于其他教學法的最大特色,它旨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將語言的形式和用法結合起來。和聽說法一樣,情景教學法吸收了行為主義的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是一種習慣的養成。
(二)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興起與20世紀80年代,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也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任務型教學法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并不排斥。
(三)“5P”教學法
“5P”教學法是筆者在充分研究課本,查閱文獻后總結得出的教學方法。它包括五個方面:人物描述(people describing),圖畫講解(pictures),練習(practice),游戲(playing games)以及基于任務的作業(project-based homework)。本課主要是講的人物性格類的形容詞,首先通過描述人物,讓學生了解用以描述人物的大部分都是形容詞,之后,通過圖畫講解的方式,借助幻燈片,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講解單詞及含義,在學習完單詞后,進入到知識的吸收和內化環節,通過做練習和做游戲,讓學生們寓“學”于樂。最后通過基于任務的作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五個環節,一氣呵成,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描述人物性格的形容詞的理解與記憶。
二、具體教學設計
(一)以人物描述(people description)導入
上課鈴響之前,筆者在教室播放一段輕音樂來使學生放松。上課后,筆者先和學生們相互問候。之后,筆者在屏幕上用“sensitive”,“kind”,“briliant”,“quiet”等詞來描述林黛玉這一人物,并讓學生猜猜她是《紅樓夢》里的哪個人物。在學生猜中之后,筆者讓學生們觀察屏幕上羅列的單詞,并讓他們總結它們的共性。隨之,筆者將引出“adjective”這個概念。通過幻燈片,筆者給出形容詞的定義。在了解了形容詞后,筆者讓學生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出描述人性格的形容詞,然后與同學分享。導入部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幫學生理清概念,而從課文中找詞的做法也能讓學生再次復習課文。
(二)通過圖片(pictures)教導新的單詞
筆者在課前制作了幻燈片,在幻燈片上,給每個單詞配以相對應的圖片。首先,帶領學生朗讀單詞,并理解意思。之后,將圖片和單詞順序打亂,讓學生合作來完成“連連看”。在詞過程中,筆者對他們給以充分的肯定。在學完新詞后,筆者在屏幕上顯示一組褒義詞,讓學生回顧這些詞是什么意思,同時,引導他們總結共性,得出它們是褒義詞這一結論。之后,筆者給出褒義詞的定義。以此方法,教授貶義詞、同義詞和反義詞。在教授過程完成后,筆者將在屏幕上呈現本課所有描述人的形容詞,讓學生們合作將其分類。在學生給出答案后,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同時,對于某些難點單詞再著重強調下。
(三)通過玩游戲(playing games)來鞏固單詞
在鞏固單詞這一環節,筆者設計了四個游戲,分別是:第一,給出圖片,要求學生用至少三個詞來描述。第二,頭腦風暴——編故事。給出兩幅圖畫和所學形容詞,讓學生來進行口頭的故事編寫。第三,尋人啟示。組織學生兩兩合作,通過“Have you seen my brother?”
“Whats he like?”“Hes ....”的方式來描述屏幕上出現的三種人。第四,你說我猜。
教師請一位學生背對同學站立,后在投影儀上展示單詞,坐著的學生用英文解釋意思,讓站立的學生猜。每次3分鐘,正確率越高,得分越高。在游戲結束后,基于學生的表現,給各組打出成績,宣布獲勝的小組。
(四)通過練習(practice)來強化吸收
在本環節中,筆者給出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描述圖片。筆者在屏幕上呈現出四副新的圖片,讓學生們用今天所學的單詞來描述它。 另一個則是完成課本上第七頁的詞匯填空。學生在匯報答案時,需采用“We get along very well because he is so easy-going. Here, easy-going means... And difficult means... They are antonyms”的形式,借此進一步強化對單詞及同義詞、反義詞等的理解吸收。
(五)基于任務的家庭作業(project-based homework)
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筆者設計了三個家庭作業。內容如下:1.制作一個名片,并將你的性格標記在上面。2.分組合作完成一個問卷調查,看哪種性格最受人喜歡并撰寫一篇小的報告。3.思考你想成為哪種人,準備下節課和同學分享。 基于任務的作業,突破了作業的“題海戰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問卷的調查和報告的撰寫教會了學生團結協作和調查的精神。最后一個問題,則讓學生反思自己,從而達到思想上的升華。
結語
英語詞匯習得固然枯燥,繁瑣,但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通過“5P”教學法,將詞匯教學生動化,游戲化,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游戲的同時,也對所學的知識,不斷進行了鞏固和強化。然而,筆者提出的教學設計也存在著花費時間過長,游戲過程可能出現混亂等憂慮,還需進一步進行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1]牛津高中英語模塊5[M].譯林出版社.2010.
[2]陳香香.任務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教研.2011(8):94-95.
[3]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9):17-20.
[4]林憲生.教學設計的概念、對象和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