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張汝根 譚麗濤
摘 要:人民幣升值在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吸引外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經濟國際地位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但同時也會有抑制我國的出口需求及誘使國際投機資本流入等不利影響,應從出口退稅、保護勞動、外資引進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影響;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230-02
人民幣升值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而言是一柄雙刃劍,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的正面影響
1.能夠推動企業的技術經營革新,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以日本為例,在1949—1971年間一直保持1美元兌換360日元的固定匯率。開始時,日元偏高,貿易收支處于逆差;隨著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日元偏低,出口競爭力大為加強,貿易收支變為順差。1971年8月尼克松沖擊后,固定匯率制崩潰,向浮動匯率制過渡,日元便不斷升值。如1975年1美元兌297日元,1980年兌227日元,1985年兌239日元,1990年兌145日元。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經濟機制有效發揮作用,使日本企業不斷地革新技術和經營,始終保持了較高的競爭力。日本的這一經驗證明,只要有高效率經濟機制,貨幣升值能夠促進技術革新和經營革新,就可以用生產率的提高來抵消升值所帶來的競爭力下降。因此,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反而能夠提高出口競爭力。
2.為進一步吸引外資創造了條件。一般來說,人民幣低估有利于吸引直接投資,人民幣高估有利于吸收間接投資。人民幣幣值的上升,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利潤增加,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使其進一步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另外,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開放,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間接投資比重可望上升。此外,人民幣升值可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隨著人民幣幣值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可減緩外債負擔。
3.有利于中國企業的境外投資,實行“走出去”戰略。中國對外開放政策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過去主要是引進外資,今后是有進有出,既要積極引進外資,又要到境外進行投資。人民幣匯率低估,則境外投資成本高,中國企業就難以進行直接投資。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優良企業就易于向海外發展,在國際競爭中提高企業素質。
4.有利于人民幣逐漸成為準國際貨幣。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地位,主要取決于貨幣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經濟總量。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貨幣穩定和經濟總量上升,這勢必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F在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還不高,但因為人民幣極為穩定,在邊境貿易中早作為流通手段廣泛使用。如人民幣匯率看漲,則其信用大大提高,可逐漸成為準國際貨幣。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均經濟水平還很低,但經濟總量大,不同于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有了國際信用,不但國內外匯的非法外流會停止下來,而且發達國家的過剩資金會自然地流進來,這不但能夠加快我國經濟建設,而且以境外投資形式能夠促進亞洲以至世界的經濟發展。
5.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貿易條件改善,進口商品價格下降,人民將得到實惠。再則,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的差距將縮小,其從業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也趨于縮小,內資企業因待遇低而人才外流的現象也會緩和下來。此外,人民幣升值會使比較優勢更加突出,從而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二)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
1.抑制我國的出口需求。人民幣升值后,出口商成本相應提高。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的下降將嚴重影響出口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為維持一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仍有待優化: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比重較高,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不具明顯競爭優勢。這種貿易結構極易受到匯率水平變動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將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傷害;與此同時,國際貿易領域新的保護主義又不斷抬頭,一些發達國家設置各種非關稅壁壘,如環保標準、質量標準、技術和衛生標準等對進口實行限制,并濫用反傾銷手段保護其國內市場,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并不樂觀。另一方面,加入WTO后,隨著關稅水平的下降和非關稅壁壘的取消,進口將呈不斷上揚的勢頭,增長速度將日益加快。因此今后幾年貿易順差將逐步縮小甚至出現反轉。
2.誘使國際投機資本流入,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可能受到損害。目前,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相對較弱,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證券市場功能不完善,債券市場欠發達,股票市場還存在許多制度缺陷,投機氣氛較濃。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短期內升值將導致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證券市場,其逐利行為極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將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我國資本項目順差的穩定性欠佳。近年世界直接投資總量呈下降趨勢,而外商在我國的投資卻增勢迅猛,2002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達500億美元,我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最大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境外資本將我國作為“避風港”。所謂“避風”就包含著短期行為的成分,一旦國際經濟復蘇,部分外資就有撤出可能。隨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逐漸開放,對外投資活動也將不斷擴大,在資本雙向流動下,資本項目大幅順差也難以繼續保持。
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利弊兼有,不利的一面主要體現在短期,有利的一面主要體現在中長期。權衡起來,升值的弊端更大,因此,當前情況下,政府應審時度勢,采取有效措施來緩解、消除人民幣升值壓力,阻止市場的大規模投機行為,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endprint
二、緩解和消除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政策建議
1.逐步調整以出口退稅為主的出口促進政策
盡管消除出口產品中的間接稅以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違背國際慣例和WTO規則,但我國較高的出口退稅率一方面使社會資源更多的集中到出口部門,另一方面又進一步強化了我國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容易形成傾銷事實。在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應考慮逐步減少出口退稅的幅度和范圍,同時對部分產品適當征收出口稅或進一步提高出口稅稅率。例如,在當前我國面臨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壓力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限制焦炭、原煤、鋁錠、粗鋼等資源性產品或高能耗產品的出口。
2.從保護資本向保護勞動轉變
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最有利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力成本十分低廉。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幾億勞動力后備軍的存在,我國的普通勞動者,特別是廣大農民工處于弱勢地位,并沒有能夠享受經濟增長的利益。農民工在城市中是弱勢群體,缺乏談判能力,政府必須在維護勞動者權益、提高勞動者福利上發揮積極作用。當前,關鍵的是,一方面需要把農民工納入《最低工資標準》范疇,另一方面需要把農民工納入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范疇。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打造我國全新的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3.調整外資引進政策,逐步實現由重數量向重質量的轉變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在我國經濟增長、資本形成、促進出口、擴大就業等諸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積極效應。但是,與此同時,外資也存在著價格轉移問題、技術轉移問題以及跨國公司壟斷、引資成本過高、環境污染問題等負面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負面效應越來越大,不可等閑視之。而當前隨著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與潛力、越來越強的產業鏈集聚效應等獨特優勢吸引力的日益彰顯,對我國引進外資政策進行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
4.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
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首先要解決好思想觀念問題,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機制。要改革匯率體制,鼓勵資金的雙向流動,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尤其是要允許資本項目對外投資;要改變重外匯儲備輕戰略性物資儲備的習慣,將海外的能源、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的收購作為重要的運用形態;要改變重官方儲備輕民間儲備的習慣,增強銀行、企業和個人的“外匯蓄水池”功能。
走出去戰略的成功實施,將可能會引起中國資本項目的適度逆差,這不僅可以沖銷部分經常項目的順差,減少來自美日等國的壓力,而且可以培養出新的一代跨國企業,避開將來的貿易摩擦,同時也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巨大的資源需求更有保障。
5.宏觀經濟政策需要調整
穩健的金融貨幣政策向積極方面轉變。股票市場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首先以無償或者低價配售國有股的方式,實現全流通,恢復大牛市,然后允許外資進入國內股市;銀行體系應首先向民間資本開放,房地產金融應發展,貨幣發行量應該擴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發行國債向減稅轉變,相應精簡機構。人民幣不應該完全自由兌換,可以小幅度浮動升值,同時放松外匯管制,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
參考文獻:
[1] 朱劍.淺談人民幣升值的影響[J].現代商業,2008,(8):11-13.
[2] 楊萬東.人民幣匯率問題討論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8):76-80.
[3] 周小川.金融宏觀調控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J].中國貨幣市場,2004,(10):4-7.
[4] 吳曼麗.人民幣匯率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2):39-41.
[5] 曾康霖,馮用富.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匯率機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3,(9):4-6.
[6] 王元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17-23.[責任編輯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