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曉蓮,羅侃,李雪梅
(1.四川省犍為縣畜牧局,四川犍為614400;2.北京九州互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29;3.四川省北川縣畜牧局,四川北川622750)
豬偽狂犬病(PR)是由豬皰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以發熱和腦脊髓炎為主要特征的急性、熱性傳染病。該病對養豬業的危害最大,在豬群中暴發流行,常引起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豬大量死亡,育肥豬發生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和增重滯緩、種豬不育,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此病對哺乳仔豬的危害最嚴重,15日齡內的仔豬死亡率達100%,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重大傳染病之一。本文對豬偽狂犬病的流行現狀、臨床表現、病理變化和防制凈化方法做一綜述,希望能為養殖場臨床診斷時提供參考。
我國豬偽狂犬病常在集約化豬場發生,且首次多呈暴發形式,以后則延綿不斷,表現不同類型,侵害各種豬群,危害深重。隨著養豬業的發展,疫苗的普及,規模化豬場暴發該病的機率有所減少,主要表現為散發和局部暴發。但由于目前豬病復雜,如果豬群免疫未做好,或豬只的健康狀況差,仍然容易暴發偽狂犬。周緒斌等2008年對于2007年采自11省131個豬場7445份樣品分析,81個豬場偽狂犬野毒陽性63.4%,3670份種豬樣品中18.2%為野毒陽性,某些省份的種豬野毒陽性達67.5%,當時河南省9個場的545份樣品中,7個場發現野毒陽性占77.8%,陽性樣品87份,占樣品總數的16.0%。總之,近一二十年來,我國的豬偽狂犬病發生地區迅速擴大,病勢日益惡化,經濟損失慘重。我國農業部于1999年發布第個公告,將偽狂犬病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中的第一個病。
本病主要傳染源為帶毒豬、病豬以及鼠類。病豬或帶毒豬從唾液、尿、鼻分泌物、乳汁排出偽狂犬病毒,污染飼料、飲水、水源以及周邊環境,公豬的精液也是一種散毒媒介,可通過交配而感染健康豬。患病仔豬可自然排毒、散毒;而成年病愈豬呈隱性感染狀態但長期帶毒,是本病主要的散毒者。
本病最主要是感染豬直接與易感豬直接接觸而發生感染,還可經呼吸道黏膜、配種、破損的皮膚感染該病。空氣傳播也是本病重要的傳播途徑,低濕、低溫是造成病毒空氣傳播的誘因。
發病豬主要為15日齡以內的仔豬,15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高達100%,隨著日齡增大,病情有所緩解,有明顯日齡抵抗現象。成年豬發病癥狀較輕,呈隱性感染,多表現呼吸道癥狀,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
3.1 15日齡以內的仔豬常表現發熱,體溫升高至41℃~41.5℃,精神沉郁、不吃、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眼瞼和嘴角水腫。厭乳、嘔吐、下痢,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繼而出現神經癥狀,發抖,運動障礙,共濟失調,最后角弓反張,后軀麻痹,作前進或后退轉動,倒地四肢劃動。常伴有癲癇樣發作或昏睡,最后衰竭而死亡。
3.2 3~4 周齡豬主要癥狀同上,病程略長,多便秘,病死率達40%~60%。發病的仔豬耐過后往往發育不良或成為僵豬。
3.3 2月齡以上豬癥狀輕微或隱性感染,體溫41℃以下,表現咳嗽、便秘,呼吸短促、被毛粗亂、沉郁、食欲不振、有時嘔吐和腹瀉,幾天內可完全恢復,嚴重者可延長半個月以上。也有部分豬出現神經癥狀而往往預后不良。
3.4 懷孕母豬表現為咳嗽、發熱、精神不振,繁殖障礙,其中以產死胎為主,無論是頭胎母豬還是經產母豬都可發病,沒有嚴格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3.5 種公豬感染偽狂犬病毒后表現出睪丸腫脹、萎縮,喪失種用能力。
3.6 病理組織學呈現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及神經節炎,神經細胞出現核內包涵體,并伴有明顯的血管套及彌散性膠質細胞的廣泛壞死。剖檢主要是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腦膜表現充血、出血和水腫;有時見到肺水腫,上呼吸道內含有大量泡沫樣的水腫液,喉黏膜和漿膜可見點狀或斑狀出血。心內膜點狀出血,胃底部可見大面積出血,小腸黏膜出血、水腫、黏膜形成皺壁,大腸呈斑塊狀出血。
典型病例表現為體溫中度升高,后肢癱瘓,對針刺無痛覺或遲鈍,叫聲嘶啞。哺乳仔豬排出為雞蛋清樣腹瀉糞便,蘆惟本(2009)認為偽狂犬病最基本的病損是腎臟皮質的針尖狀出血,有時出血點較少,而其他臟器眼觀變化不大,這種出血建立在腎淤血的基礎上。而發生豬瘟的病豬腎臟貧血蒼白,以此可作為偽狂犬病與豬瘟的鑒別診斷。
5.1 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按不同生長階段要求供給營養齊全、均衡的飼料。以保障豬只的生長發育需要;保持豬舍的干燥、整潔、衛生。對豬舍、用具及其環境定期消毒,盡量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推行仔豬提前斷奶。小單元全進全出,減少疫病傳播的機會,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
5.2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預防接種工作豬場要結合本地區和本場的疫病流行情況,同時要定期開展免疫抗體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隨時調整免疫程序。張淵魁(2009)建議在3日齡前給仔豬鼻內接種。每次0.5頭份偽狂犬疫苗,30日齡左右。每頭仔豬肌肉注射1頭份偽狂犬疫苗,70日齡左右肌肉注射1頭份偽狂犬疫苗;種豬則全群同時免疫, 間隔3~4個月,每年接3~4次。同時慎重引種,把好引種檢疫關。引種時一定要詳細了解引種地,引種場的疫病流行情況。對需引種的豬群嚴格檢測,確認為陰性者方能引進。引進后還嚴格隔離飼養兩個月。監測無疫病后方能合群。
5.3 在豬場進行嚴格的滅鼠活動,病死豬要深埋,禁止散養家禽和防止貓、犬進入該區,對預防該病有著重要意義。
5.4 將未受感染的母豬和仔豬以及妊娠母豬與已受感染的豬隔離管理,以防機械傳播。暴發本病的豬舍的地面、墻壁、設施及用具等隔日消毒一次,糞尿放發酵池處理,分娩欄和病豬死后的欄用1︰200高沸點焦油酸消毒,哺乳母豬乳頭用1︰400過硫酸氫鉀清洗后,才允許吃初乳。
5.5 免疫措施。活毒疫苗能誘導機體產生細胞免疫更快的中和野毒,迅速保護健康和感染前期的豬只,對陽性豬場強烈推薦使用活苗。鼻內接種活疫苗,可以作用于呼吸道上皮細胞誘導局部細胞免疫應答,從野毒侵入部位建立免疫保護屏障。在陽性豬場,育肥豬是主要攜帶者,只免疫一次不足以控制病毒循環,最后這些豬也成了陽性豬,造成重大損失,所以至少要免疫兩次活毒疫苗,種豬在配種前建議使用滅活疫苗免疫,以便誘導高水平體液免疫在懷孕時提供最強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