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珊珊 PENG Shan-shan;張辛亥 ZHANG Xin-hai
(①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西安 710054;②西部礦井開采及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54)
(①School of Energy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②Key Laboratory of Min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of Western Coal M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Xi'an 710054,China)
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具有很強的破壞性、突發性,是煤礦重大災害事故之一。預防、控制瓦斯爆炸事故,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隨著安全系統工程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對煤礦安全評價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采煤的危害大多來源于瓦斯爆炸,所以就需要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進行識別和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這樣能夠及時指導瓦斯爆炸的管理工作等,能夠針對現場實際問題進行合理措施,對保護工作面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1]。
下峪口煤礦于1970年建礦,1975年投產,年生產能力120萬噸,并建有年入洗原煤120萬噸的選煤廠,依礦井設計能力尚可服務80余年。原煤產量最高達133萬噸/年,洗精煤產量最高達80.6萬噸/年。先開采的2#煤層平均厚度為1.0m,屬低中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國內稀缺煤種;首先工作面為2-3采區的23201的采煤工作面,埋藏深度為200m,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60m,傾向長600m,煤層平均傾角7°,最大傾角20°,回采方法為單一走向(傾斜)長壁式采煤方法;礦井總排風量為13781m3/min,礦井有效風量為12109m3/min,有效風量率為87.87%;礦井通風方式為分區混合抽出式通風,礦井主要通風機為KZS-NO30;礦井瓦斯相對涌出量31.72m3/t,屬于煤與瓦斯突出礦井;2號煤層煤塵爆炸指數為17.5%,煤塵有爆炸危險;經測定,屬于不易自燃煤層。
2.1 構建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對下峪口煤礦采煤工作面可能出現的瓦斯爆炸的因素進行分析,構建合理的瓦斯爆炸危險性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2.2 確定指標權重 針對本層次中一些有關指標因素之間相對重要度進行比較,然后選擇重要性較高的數值表示出來,并且寫出矩陣形式即判斷矩陣[2]。判斷矩陣中各元素的取值和含義見表2。

表1 煤礦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表2 1~9標度的含義
通過計算,確定各指標因素的權重系數后,再進行一致性檢驗,直到滿足一致性的程度CR<0.1要求為止,若CR≥0.1,應對判斷矩陣做適當的調整[3]。因此得到指標權重,見表3。

表3 評價模型指標的權重
2.3 綜合評價 由各種評價指標然后打分的基本標準的各灰數及白化權函數[4]的特點,進而確定相應的區間,從而得到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建立等級評價標準,見表4。

表4 風險等級評價標準
對Bi的綜合評價結果記為Yi,則Yi=Wi·Ri
以F中對B1作綜合評價為例:

同理求得F中Y2=(0.374,0.391,0.228,0);Y3=(0.340,0.403,0.245,0.009);Y4=(0.369,0.410,0.220,0)。
因此對目標層進行綜合評價,有
Y=WR=(0.367,0.386,0.241,0.005)
通過計算,得到相應的綜合評價值為
S=YCT=(0.367,0.386,0.241,0.005)(4,3,2,1)T=3.115
通過對比表中的數據,整個采煤面的綜合評價結果為三級,表明煤礦安全狀況良好,即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要繼續加以防范。
另外,根據最大取值原則來判斷灰色評價權向量,也可以發現處于較高的各因素指標占有較大的比重,說明該礦采煤面安全情況良好,與上述方法得到的結果相同。由此可見,灰色層析分析法對于煤礦安全評價是可行的,所給出的評價模型既能用于描述不同層面的安全狀態,也能對同一層面不同因素的風險程度進行評價。
①本文應用層次分析法對下峪口煤礦的安全形勢進行了灰色綜合評價,建立了4個評價準則、21個評價指標的煤礦安全指標層次結構,通過實例驗證表明所建立的評價模型操作性較好、結果直觀準確,通過它可以準確地預測煤礦安全狀況,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因素指標的權重,進而有針對性地加以預防和監控,以采取規避相應風險因素的措施,對煤礦的安全建設與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②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防止瓦斯積聚;防止點火源的出現;加強瓦斯的檢查和檢測;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擴大。
總之,利用灰色理論綜合評價模型進行煤礦安全評價,提高了其影響因素分析和綜合評價結論的科學性、可靠性,能夠更好地指導安全生產,更有效地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主導思想。
[1]王魁軍,曹林.我國煤礦瓦斯災害事故頻發的原因分析[J].中國煤炭,2003,29(7):9-11.
[2]袁梅,李希建,吳桂義.AHP在煤礦安全現狀評價中的應用[J].煤礦安全,2009,35(1):72-74.
[3]趙珊珊.煤礦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分析法研究[J].煤炭科技,2008(4):28-29.
[4]謝乃明,劉思峰.灰色層次分析法及其定位求解[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