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展手記
當看到好作品,心之喜悅如一壺茶泡開了,一杯酒喝美了,見到殘柳敗葉,都覺歡喜。
一張張蘇格蘭格子布紋路的照片,像地毯一樣掛在全攝影畫廊的寬闊展廳,在冬天的上海,讓觀者頓時有種披上柔軟羊絨織料的溫暖感。
《我們》是藝術家張博鈞的新攝影作品。在這個系列中,他以人為單位,將人像素化,將人流中的“我們”一個一個密集排列,安放到格子紋路里。除了形式別具創意,內涵更是意味深長。像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法國畫家)也好,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法國畫家)也好,張博鈞不僅僅是采用了分解光影的新印象派筆觸,他還在造就“我們”的厚度和深度,同時也表達一種寄望:我們可以活得有序,活得自在,活得很美。
從技巧上,這組作品則凸顯了攝影在數碼時代的創造力,張博鈞嘗試走上在傳統攝影時代無法登上的蜀道。
同時,觀看的距離不同,產生的觀看結果也不同。
遠看,天橋下的人們,消亡了臉孔,化解了個性,成為一個個點,渺小地交織在一起:“我們”沒有面孔,沒有形狀,大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個龐雜的背景,是一些凄涼或驚人的數字;近看,“我們”有各種表情,各自悲歡喜樂,各自自顧不暇匆忙疾走。
你可以很高傲地說,你不屬于人群中默默的一員,那是因為,你需要時間去接受。這便是張博鈞自己的經歷。
傅爾得
我在東北出生,8歲隨著父母去了洛陽,42歲到北京搞藝術。
學過畫畫,做過藝術家的夢,也當過裝修公司老板。當我第一次站在北京西站天橋上,看這些熙來攘往的人群時,覺得“他們”是他們,“我”不屬于他們;但當我拿起相機,對準人群拍過幾千張,幾萬張照片之后,卻發現“我”就在“他們”中間。
熱血過后,惶恐過后,春秋大夢過后,我發現自己就是《我們》中的我。
看過作品的朋友都會問我:“你怎么會想到用人來拼格子,這么海量的人你是怎么得來的?”
自2006年到北京開始創作,我到處游走,拍人拍物。拍攝后,我會在電腦上把那些拍到的人、物摳出來,再進行拼圖。通過拼圖,我想要改變他們原本存在的場景和意義,組合出另外一個場景。
2008年,在完成作品《他們》系列后,我進入了迷茫期,開始經常到處轉。當每次從老家洛陽返回,從北京西站出來,經過天橋向下觀望時,我都會看到人群,他們擁擠在一起,涌動,雜亂無序。
但當我把眼睛瞇起來,眼前便是一些流動著的抽象色塊。那壯觀的景象,讓我感到昏眩、惡心;但同時又散發著一股強烈吸引著我的力量。每次,我都會在天橋上站很久,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那些與我擦肩而過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職業。當我跟著他們一起流動時,我感覺到了人流的力量—身不由己地隨著他們向前涌動。在他們中間,“我們”像被焊成一個整體,個體無法自由移開。
如果說《他們》系列是我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對人群進行觀看和思考,那么,在《我們》系列中,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色點。
近幾年來,因為需要正午陽光照在人的身上的效果,我幾乎每天都在中午12點以前趕到北京站或北京西站。在已選好的兩個拍攝點,我貪婪地拍下闖入鏡頭的每一個人。
從鏡頭里,我能看到他們各異的表情和疲憊的身軀。他們每個人,都有來時的目的,和要帶走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來時的快樂與痛苦,和要帶走的痛苦與快樂。
幾乎每天,我都站在天橋上好幾個小時,最后帶回幾萬個人的照片素材。回去后,我再把人一個個摳出來,按衣服的顏色分類存儲。幾年拍下來,我就有了龐大的數據庫。
回到開頭的提問,我為什么會選擇格子?其實,是我自身對格子有很深的偏愛。它有次序、生活化,很美,它很像我們向往的理想歸宿。
而現實卻是:我們蜷縮在自己的軌跡里,以或線、或方、或圓的方式生活著,誰都無法逃脫,也無法改變。我們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我們每天都變著花樣做著同樣的事……
就你的觀察,從北京西站出來的人,穿的衣服主要有什么顏色?
張博鈞:每個顏色都有。但實際上,黑白是最多的,中間色比較少,穿紅色衣服的人也比較少。
《我們》這個系列,要拍多少素材,才能成就一張照片?
張博鈞:不好說。我每拍一張照片,畫面里只有三到五個人,也有一個兩個的。一張照片里不能拍很多人,多了的話,到后期人就摳不出來。一幅成品里大概要有三四萬個人。
你都是自己摳圖嗎?
張博鈞:有十幾個學生幫我摳圖,我的摳圖量太大了,他們都是兼職,上學之余掙點錢。
為什么想到要用格子質地呈現作品?
張博鈞:格子讓人看起來不討厭,要是把人堆在一起的話,會有密集感,壓抑,讓人看得心里難受;但是格子呢,它很穩,有秩序,反而產生一種美。單色的色塊,像是用油漆滾筒滾上去的,呈現的效果像繪畫一樣。
你以前是學畫畫的嗎?
張博鈞:對,我以前在洛陽學習油畫。
在你看來,攝影跟繪畫有什么不一樣?
張博鈞:攝影的發揮性比較強一些,畫畫呢,就像下棋,有個棋盤,有個框架在,怎么畫都超出不了固定的框框。攝影對我來講,有種可以跳出去的感覺。你可以說這個系列是攝影,也可以說不是攝影,我就是用攝影這種媒介來創作一些東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