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穹



2013年之前,如果提到專業相機,你一定會想到數碼單反。索尼全畫幅微單TM的發布則打破了這一思維定勢。便攜、高畫質、可更換鏡頭,這幾個隨身專業相機的必要條件它都具備。
對于我這種喜歡在城市間游走的拍照者而言,它意味著單反時代的終結。一臺A7加上Sonnar T* FE 35mm F2.8 ZA鏡頭,比專業單反搭配餅干頭的極簡配置還要方便、實用,“全微”的體積優勢極為明顯。當年120膠片相機大量取代大畫幅相機,就是因為便攜性上的差異,全畫幅微單TM同樣如此。雖然全畫幅微單TM在性能和鏡頭群上與高端單反仍有差距,但它比肩專業單反的成像質量,將微單TM取代單反的設想推進了一大步。
無論是人文、風景、肖像、靜物、或微距,“全微”都可以勝任。而它卻只要一個小單肩包即可容納,專業攝影師從此也可以輕裝上陣,顛覆以往的工作方式。
優異的畫質
“全微”系列優質的影像核心在于其全畫幅Exmor CMOS傳感器。從傳感器上來看,索尼“全微”與專業數碼單反幾乎沒有任何區別—A7的2430萬像素傳感器,與A7R的3640萬像素傳感器,分別對應于尼康D610和D800E,這正是“全微”系列優異畫質的保證。
BIONZ X影像處理器對于高畫質的呈現同樣功不可沒。全畫幅傳感器產生的數據量是相當大的,改良的區域降噪、鏡頭機內校正、機內APP等眾多工作,都依靠這一枚處理器。更重要的是,BIONZ X影像處理器在性能與功耗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成像、對焦、數據處理、存儲……兼顧性能與功耗,“全微”系列可以說在現有的技術框架內將各方平衡做到最佳。
A7新體驗
作為一款針對專業攝影市場的產品,A7的操作體驗相當不錯。機身采用輕巧耐用的鎂合金,單機重量僅416克,只有全畫幅單反的一半,非常適合單手拍攝。
“全微”A7采用的XGA OLED電子取景器比索尼單電旗艦A99的電子取景器更加優異,色準、清晰度、飽和度都相當不錯,且幾乎與現實影像同步。相對于光學取景,電子取景器能夠看到實際的曝光效果,以及更多機內設定信息,這對職業攝影師非常重要。
此外,索尼全畫幅微單TMA7也更具智能性。NFC/Wi-Fi功能讓它與智能手持客戶端的連接極其便捷,上傳照片和無線控制相機非常易用。上傳到手機里的照片可以使用手機的后期軟件處理,發到自己的輕博客、朋友圈里非常棒。
“全微”的鏡頭系統
作為全新的產品線,索尼“全微”系列的鏡頭群還在快速完善中。目前已有鏡頭,包括卡爾·蔡司Sonnar T* FE 35mm F2.8 ZA、Sonnar T* FE 55mm F1.8 ZA、FE 28-70mm F3.5-5.6 OSS等均令人滿意。其中兩只蔡司定焦鏡頭,無論畫質還是做工都相當不錯,可充分發揮索尼“全微”全畫幅傳感器的性能。由于傳感器對邊緣透鏡做了優化處理,能夠更好地接收較大入射角度的光線,因此這兩只鏡頭的成像,不僅中心的分辨率很高,邊緣的表現也相當好。
作為“全微”A7的套機鏡頭,FE28-70mm F3.5-5.6 OSS覆蓋黃金焦段,光學防抖功能、樸實的價格、不錯的做工和手感都是它的優勢。雖其光學質量與定焦鏡頭相比略有差別,但收縮光圈到f/8.0左右就有不錯表現。如果你有比較好的后期功底,那么這只鏡頭可以說物超所值。實際上在拍攝,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它拍攝。
“全微”的操作技巧
有了優秀的鏡頭和機身并不一定就有優秀的影像,要想獲得卓越的畫質,對拍攝的控制也很重要,其中對焦的準確性尤為重要。索尼“全微”A7加入了全新的眼控對焦功能,可以選擇讓相機自動精確識別對焦至眼睛上,保證肖像拍攝的高精度對焦。拍攝其他類別照片時,你也可以調整對焦點的大小,提高對焦的準確性。最重要的是,機身背面設有快速MF/AF切換按鈕,拍攝者在對焦之后可以放大檢測焦點是否準確、清晰。
另一方面,“全微”A7極高的分辨率對相機的穩定性同樣提出嚴苛的需求。所以如果你需要手持拍攝,那么建議你采用高于兩倍安全快門速度的快門值來拍攝,這樣基本能保證100%放大而細節依舊銳利。不過條件允許時,使用三腳架拍攝還是更好的選擇。
索尼“全微”系列絕好的成像素質,能夠幫助我們拍出更為出色的影像。但照片最大的魅力還是來源于它與人內心的共鳴。讓我們嘗試用“全微”A7去捕捉這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