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花
【摘要】本文通過對珠三角的加工貿易發展狀況及目前困境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加工貿易;珠三角;對策
一、珠三角加工貿易的現狀
珠三角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加工貿易產業已發展初具規模,由單純的“三來一補”式的小型加工企業為主,逐漸向大型企業、全球性生產基地轉變。外商企業的投資規模不斷增大,職工人數明顯增多。如落戶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達300多家;落戶東莞的有43家,其中世界100強企業有12家在該市興辦了19個項目,投資額超過3000萬美元的有諾基亞、雀巢、三星電機等5個項目。
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莞的外資加工業升級進入電子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等領域,其中電子通信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東莞的主要支柱行業。2013年1到11月份統計數據表明,珠江三角洲機電產品出口總值399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69.2%;高新產品(與機電產品有交叉)出口金額達到2334億美元,占所有出口商品比重的40.1%。
近幾年在全國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推動下,珠三角地區走在全國前列,率先進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轉變,在大量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支撐下,珠三角加工貿易實現不斷的升級,從而提升了工業競爭力。
另外,珠三角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也吸納了大量勞動力的就業。據最新數據統計,珠三角就業人員達到3630萬人,所占比例最多達到全省就業人數的60.9%(表4)。
三、珠三角加工貿易問題與對策
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電荒”、“油荒”、“勞工荒”接踵而至,珠三角經濟發展進入了高成本時代。大量的加工貿易產業仍然停留在勞動密集型、低成本依賴型,創新動力和競爭力較弱。實現珠三角加工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
1.加大高新技術發展。珠三角加工貿易發展應著眼于長遠利益,充分發揮珠三角的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經驗及政策與法律優勢。積極地吸引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構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框架。
2.延伸產業鏈布局。積極推動加工貿易上下游產業的協調發展,構筑技工貿易產業集群。通過政策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完成產業鏈條布局。
3.解決“民工荒”,為人才、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珠三角要留住這些人才和優秀企業就必須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從完善勞動保障制度入手,依法保護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從根本上解決“民工荒”問題。
參考文獻:
[1]房慧玲.廣東“雙轉移”的重頭戲:推動加工貿易轉移———關于廣東加工貿易轉移研究[J].南方經濟,2010,(2)
[2]陳延林.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策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