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芬 鄭靜
【摘要】智慧港口建設是寧波打造國際強港的重要任務。因此,本文在清楚界定智慧港口的定義基礎,針對寧波港智慧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寧波港智慧化建設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智慧港口;信息;發展
一、智慧港口的定義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聯網、傳感網、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智慧技術手段進行透徹感知、廣泛連接、深度計算港口供應鏈各核心的關鍵信息,實現港口供應鏈上的各種資源和各個參與方之間無縫連接與協調聯動,從而對港口管理運作做出智慧響應,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優化的現代港口。
二、寧波港口智慧化面臨的問題
1.感知網覆蓋面有限,自動識別能力偏弱。目前,寧波港基本實現集裝箱貨物信息的自動采集,主要碼頭、航道的可視化監控。無法實現“人、交通工具、貨、設施設備”的基本信息、運營狀況、運營環境等的感知、監控;在內河航道、客運碼頭等地區還未實現視頻監控點的覆蓋;現有的監控設備中有些攝像頭是固定不能移動,其可視范圍有限,導致出現監控盲區;由于采用租賃企業視頻監控系統的模式,視頻監控的區域廣度、可視范圍和畫面質量都受到企業自身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的條件限制,自動識別、報警危險情況能力偏弱。
2.信息資源整合程度不高,制約部門間的業務協同。港口的生產資源、經營資源分屬各部門管轄,處于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狀態,使縱向的信息交互與溝通相對順暢,橫向的信息共享與協同水平不高,缺乏統一協調共享機制和交換渠道。各部門的信息系統無法整合,信息資源無法通過交換層面實現共享,使港口集團業務部門之間、集團同基層公司之間無法實現生產業務協同工作,大大降低了生產作業效率。
3.建設還處于信息處理階段,缺乏智慧決策支持。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寧波港口信息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基本搭建了信息系統的五大體系。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各部門的信息化及信息流轉配套處理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但港口智慧化不僅僅是將手工數據處理方式轉變為計算機處理,也不僅僅是對傳統的經營、管理、生產等環節進行簡單計算機模擬與再現,而是利用云計算、模式識別、決策支持、仿真技術等各種智慧技術進行數據深入分析和作出客觀、及時、準確的決策。
4.港口信息標準化體系尚未建立。目前頒布的涉及港口信息的標準數量極其有限,絕大多數在制訂中或等待制訂中,體系化建設和應用推進仍然不足,寧波市交通和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剛剛成立,標準體系框架構建和實施推進還未正式推進,相關的要素保障,技術支撐和政策制定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三、寧波智慧港口發展的目標
緊緊圍繞實現寧波港由大港向強港歷史性跨越這一總體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強港建設為目標,以依托港口、服務港口、提升港口為主線,遵循港口發展規律,全面提升港口及配套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做好與其他智慧體系的銜接,真正實現港口生產作業、運營管理及相關服務的智慧化。
1.推進基礎設施的全面運營監控。根據港口不同業務區域的職能,對航道、碼頭、閘口、大型港口裝卸設備、船舶、車輛等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實現數據的快速自動采集、運營監控,為港口生產運營和口岸監管提供細致、全面的信息。
2.完善現有引航系統。結合現有引航導航系統和實際需求,根據“智慧引航”的要求,重點完善系統方面、綜合辦公方面及服務平臺方面,實現港口智慧水域管理的目標,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
3.提升港口生產運營管理的協同性和智能性。打破“信息孤島”,整合港口現有的生產運營系統,實現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信息交互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對數據深度挖掘,擴展智能決策功能,實現智慧的港口生產運營系統。
4.實現道路運輸智慧化。對特殊貨物(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進行監控,推廣先進的集裝箱“雙重”運輸模式,構建道路集裝箱運輸綜合服務平臺。
5.推進集裝箱海鐵聯運物聯網示范工程。重點建設寧波港集裝箱海鐵聯運物聯網信息采集終端、業務應用系統、數據資源中心,改造完善港口業務應用系統,擴容改造現有寧波港數據交換平臺,統一建設集裝箱海鐵聯運技術標準規范。
6.調整配套服務符合智慧港口建設需求。為港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務的主要是航運管理、港口岸線管理和集疏運體系,重點是航運訂艙服務、港口岸線審批和園區通。
7.銜接相關智慧體系。智慧港口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環節,對其他智慧體系輔助或支撐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相關部分銜接調整,重點是與智慧口岸體系、智慧交通體系、智慧物流體系的銜接。
參考文獻:
[1]徐小鳳.物聯網在港口運營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水運,2011,1
[2]馬仁洪,陳有文.以物聯網技術促進港口智能化發展[J].中國水運,2012,5
[3]韓超.基于物聯網的港口信息平臺建設解決方案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陳燕芬(1989- ),女,籍貫:浙江,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