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對一個地區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來說至關重要。目前,高比重的周期性工業導致了我市經濟波動劇烈。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目標,主動承接非周期性工業行業是焦作工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非周期性工業;轉型;工業經濟
回顧近幾年焦作市經濟的運行軌跡,有一個特別突出的表象,那就是:焦作市經濟大起大落。2000年,焦作市地區生產總值居河南省第12位,2007年上升到河南省第4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8位;2000年,焦作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居河南省第9位,2005年上升到河南省第3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7位。原因分析如下。
一、焦作與河南、全國經濟運行周期的比較
從解放以來焦作市經濟的發展歷程看,焦作市經濟運行呈現了“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進的態勢”,即,隨著社會的發展,焦作市的經濟總量在逐年增大,經濟發展的速度呈現周期性的波動。對比全國、河南解放以來經濟運行的軌跡,我們可以得出:一是1984年以前焦作市的經濟周期長度短,河南省和全國經濟周期相對較長,1984年以后焦作市的經濟周期長度與河南省和全國基本一致;二是焦作市經濟周期的振幅大,河南省和全國的經濟周期的振幅相對較小,即,在全國和河南省經濟較快增長的時候,焦作市經濟增長的速度更快,在全國和河南省經濟下行的時候,焦作市經濟下行的更深,這說明焦作市經濟運行的波動性更強;三是焦作市經濟運行周期的波峰和波谷(即經濟周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到來時間滯后于全國和河南省,這說明焦作市經濟運行的周期具有滯后性;四是1984年以后焦作市和河南省、全國的經濟運行出現周期拉長的趨勢,這說明焦作市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在增加。
對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焦作市與全國、河南省月度和季度經濟數據的運行軌跡看,也印證了上述結論。
二、焦作經濟波動的內在原因分析
從三次產業角度分析,國民經濟的增長是三次產業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從三次產業增速分析。分別對比近20年焦作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工業增加值增速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工業經濟增速的運行軌跡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的運行軌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是從三次產業的總量分析。分別對近20年焦作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的總量和地區生產總值總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地區生產總值與三次產業均高度的正相關,與工業最相關。三是從三次產業的貢獻率分析,焦作市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主要依靠工業的貢獻。從這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工業經濟的波動主導了焦作市經濟的波動。
從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分析,國民經濟的增長是投資、消費、進出口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依然從增速、總量和貢獻率這三個方面的分析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固定資產投資的波動主導了焦作市經濟的波動。
通過上面兩個層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工業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波動主導了焦作市經濟的波動。從焦作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歷程看,工業經濟是依靠外延式的規模擴張發展的,即工業經濟的增長依賴于投資的增長。從固定資產投資構成分析,工業投資占據主導地位,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因此,固定資產投資促進了焦作市工業經濟的增長,工業經濟的增長又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經濟的相互作用,導致了焦作市經濟的波動。
三、焦作工業經濟波動的內在原因分析
從焦作市工業經濟運行的外部因素分析,宏觀需求的波動導致了焦作市工業經濟的波動。在開放式經濟的環境中,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全國經濟的上行或下行必然傳導到焦作,從而影響焦作經濟運行的軌跡。
從焦作市工業經濟內部構成分析,周期性行業比重過大導致了焦作工業經濟的波動。周期性行業是指和國內或國際經濟波動相關性較強的行業。工業類周期性行業包括有色金屬、鋼鐵、化工、水泥、電力、煤炭、石化、工程機械、航運、裝備制造等。當整體經濟上升時,這些行業迅速上升;當整體經濟下行時,這些行業也迅速萎縮。與之對應的是非周期性行業,包括食品、醫藥等為人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業,非周期性行業是生產人們必需品的,不論經濟走勢如何,人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都不會有太大變動。粗略劃分,在規模以上工業中,2012年,焦作市周期性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占81%,這種周期性工業的結構決定了焦作市工業的強周期性。
周期性行業的周期循環常常沿著產業鏈按一定的順序地依次發生。通常復蘇始于汽車、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裝備制造等下游行業,然后傳導至化纖、非金屬礦制品、有色金屬冶煉壓延、黑色金屬冶煉壓延等中游的加工制造業,最后是上游的有色、石油、煤炭、石化等行業。衰退也是從下游行業開始,依次傳導至中游、上游行業。由于焦作市的主導工業產品70%以上屬于基礎性原材料產品,處于產業鏈的最前端即上游,所以就造成了焦作經濟是被傳導、被影響的經濟,焦作經濟運行的周期滯后于全國和河南省。
四、近十年來焦作市經濟結構的變化情況
從三次產業分析,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比重快速上升。2012與2000年相比,焦作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8%下降到2012的7.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7%下降到2012年的24.0%,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0.5%上升到2012年的68.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6.9%上升到2012年的64.3%。因此,工業經濟的增長決定了焦作市經濟的增長。
從工業的內部結構分析,焦作市周期性工業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12年81%。周期性工業行業增加值比重的下降,優化了焦作市經濟運行的軌跡,使全市經濟運行的周期拉長、波動的幅度減小。
五、積極承接非周期性工業,促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
目前,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財政增收,焦作市均高度依賴于工業。要實現經濟平穩增長、財政的持續增收,就要求工業必須平穩較快增長。當前,焦作市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就是波動性太強。盡力消弱工業經濟運行的波動性,減小工業經濟對整體經濟的沖擊力,努力實現工業的平穩較快增長,應是焦作市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目標。
優化工業經濟結構,是一個的過程,比較現實的選擇就是以增量調結構。即,焦作市在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周期性戰略支撐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食品、醫藥、煙酒類、紡織、服裝等非周期性和弱周期性行業,使全市工業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周期性行業拉動,轉變為依靠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業共同拉動。因此,在當前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要大力發展非周期性工業。
一是轉變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承接非周期性工業。非周期性工業不僅能穩定經濟的增長,同時,由于非周期性工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能有效地增加社會就業。我們要站在工業轉型發展的高度,來正確認識非周期性工業。
二是搶抓機遇,積極承接非周期性工業。當前,無論是國外和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還是一些跨國公司、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性布局,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周期性產業,我們要搶抓機遇,積極承接。
三是引大招強,積極承接非周期性產業。未來我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中,投資的拉動力會逐步減弱,消費的拉動力會逐步增強,這為非周期性工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非周期性企業規模越大,輻射的區域也越大,在生產地的穩定性也越強。因此,要堅持引大招強,要瞄準名牌企業和引領未來消費的龍頭企業強力招商。
四是創新承接方式,積極承接非周期性產業。要著眼長遠的發展,區別不同的轉移企業,大膽采用代建制、代建回購制、“飛地經濟”等方式積極承接。
作者簡介:
王玉娜(1966- ),女,焦作市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副總經理,本科學歷,工程師、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