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照
一、什么是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服務,使用移動終端設備為載體,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的商業交易。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PDA、移動PC等,以移動終端中的安全模塊作為用戶賬戶、身份認證等敏感數據的存儲載體,利用線上移動互聯網絡或線下POS、ATM等受理網絡終端,實現不同賬戶之間的資金轉移或支付行為。
電子銀行和金融IC卡是當前金融支付創新的兩大核心。電子銀行是基于互聯網的網絡支付模式,金融IC卡是我們傳統銀行卡的升級發展。移動支付可以簡單概括為允許我們用戶使用移動終端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服務模式,它同時具備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的兩種特性。所謂近場支付,是指通過具有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移動終端,實現本地化通訊進行貨幣資金轉移的支付方式,具有金融IC卡的特征;所謂遠程支付,指通過移動網絡,利用短信、GPRS 等空中接口,和后臺支付系統建立連接,實現各種轉賬、消費等支付功能,具備電子銀行的特性。 所以,應該說移動支付它是電子銀行與金融IC卡相互融合的產物,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二、移動支付的特點
移動支付屬于電子支付方式的一種,因而具有電子支付的特征,但因其與移動通信技術、無線射頻技術、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移動支付主要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移動性。由于移動終端具有其特定服務實現的隨身性和極好的移動性,結合了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的移動性,擺脫支付實現的距離和地域限制,可以使消費者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要的服務。
實時性。移動通信終端和互聯網平臺的交互取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使移動支付不再受限于相關金融企業、商家的營業時間限制,實現了7*24小時的便捷服務,用戶可隨時對賬戶進行查詢、轉賬或進行購物消費。
便捷性。移動支付具有無需兌付零錢、全天候服務的便捷性,并且以手機為載體,通過與終端讀寫器近距離識別進行的信息交互,運營商可以將移動通信卡、公交卡、預付卡、銀行卡等各類信息整合到以手機為平臺的載體中進行集成管理,并搭建與之配套的網絡體系,從而為用戶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以及身份認證渠道。
三、移動支付的流程
移動支付與一般的支付行為沒有太大的區別,都要涉及到四個環節:消費者、出售者、發行方和收款方。其中發行單位和收款單位都應該是金融機構。
下面就最近典型的NFC手機支付為例,簡單介紹該移動支付模式必備的幾個關鍵環節。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在NFC近場支付模式下,需要有銀行卡、NFC智能移動終端、NFC近場通訊技術、受理終端。目前銀行卡與NFC智能移動終端合二為一,省去了隨身攜帶銀行卡的麻煩,支付更加方便。
資金賬戶。由于資金賬戶可能屬于銀行、運營商,也可能屬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此資金賬戶的綁定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需要保證賬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資金賬戶載體的封裝和表現形式。智能卡芯片可以封裝進多種形式的介質中。但與移動支付結合,安全芯片存在的方式主要依賴移動終端的支持能力,目前主流的形式有:
全終端,直接固化在手機芯片中,或存放在獨立的卡片槽;智能SD卡,存放在移動終端的SD卡槽;SIM卡模式,復用SIM卡的功能。
不管是哪種存在形式,都應采用成熟、可靠的硬件封裝技術,從而無法拆解出安全芯片直接訪問,也無法通過邏輯分析儀器探測安全芯片的通信,保證支付賬戶的安全。
資金賬戶管理。基于智能卡的移動支付,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支持“多應用”。即一張智能卡里面能夠加載和運行多個與支付相關的應用,來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地方便用戶,主要服務包括:
負責應用的管理和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如遠程應用下載、個人化和更新等操作;負責智能卡管理和智能卡生命周期管理,如遠程鎖卡及銷卡;應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移動終端。理論上講,在NFC手機支付交易中,移動終端也是載體,只要具備NFC/藍牙/RFID等近場通信功能,即可交易,與終端的操作系統無關。但從用戶的便利性角度來看,移動終端最好能協助用戶實現常見的功能,如余額查詢、歷史交易查詢、圈存等功能。在支持脫機支持的移動終端方面,技術演進將在兩個方面:
近場通信技術,把對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支持做得更完美;卡片管理技術,安全的對卡片的讀寫,逐步豐富終端對卡片的控制力,提供內容豐富、操作方便的人機交互界面。
近場通信交互方式。選擇NFC近場支付主要因為近場通信技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盡管借助于移動終端,智能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基于2.4G技術的無線傳輸協議(如藍牙、RFID等)與外部進行交互,但基于13.56MHZ的NFC技術由于識別快、交易符合安全距離等特征,已經成為脫機交易的主流選擇。
目前國內移動支付標準都是基于13.56MHz國際標準的NFC非接觸式近場通信技術,基于這個工作頻率已有比較成熟、完備的國際國內技術標準,并在電子支付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受理終端。受理終端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目前如果沒有受理終端,所有的移動支付都無法進行。受理終端的關鍵技術主要在于受理性能。目前大部分應用建立在智能卡上,使用時需要終端的支持,因此沒有受理終端支持無法完成移動支付。
四、移動支付的模式
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日益普及,以及3G等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進步和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蓬勃興起。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各種移動終端從事電子商務,由此促進了移動電子商務的繁榮。而作為移動電子商務主要支付手段的移動支付,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移動支付的模式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比較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根據支付賬戶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
銀行卡賬戶支付:用戶在移動終端上操作銀行卡賬戶進行支付;話費賬戶支付:用戶在移動終端上操作手機話費賬戶進行支付;中間賬戶支付:用戶在移動運營商或第三方支付企業開通自有賬戶,先充值后消費,用戶在移動終端上操作自有賬戶。
根據運營主體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
移動運營商為主體的移動支付:移動支付平臺由移動運營商建設、運行、維護及管理;銀行為主體的移動支付:銀行為用戶提供付款途徑,通過可靠的銀行系統進行鑒權、支付。移動運營商只為銀行和用戶提供信息通道,不參與支付過程;第三方支付企業為主體的移動支付:移動支付平臺由第三方支付企業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
根據技術手段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
遠程支付:用戶使用移動終端,通過短信、WAP、IVR、APP等方式遠程連接到移動支付后臺系統,實現賬戶查詢、轉賬、信用卡還款、訂單支付等功能。
近場支付:用戶使用移動終端和配套的受理終端,通過NFC、RF-SIM、RF-SD等近距離非接觸式技術,實現對商品或服務的近場支付。
五、移動支付運營障礙
我們看到,在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設備進一步普及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臺式機和筆記本,聚焦于能給他們更便捷、直接、及時體驗的手機上的財富管理。在此大環境下,移動支付的巨大發展前景不言而喻,市場蛋糕也將逐漸增大。無論是支付寶側重的遠程支付,還是微信偏重的近場支付,都深刻沖擊著傳統零售支付體系的格局。只是,移動支付的普及還面臨著幾大突出的瓶頸。
首先,到了移動支付階段,安全問題難以回避。在互聯網支付時代,公眾就經常為媒體報道的各種負面事件所困擾,面對相對陌生的移動支付,公眾的戒心就更大。實際上,移動支付存在安全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長期缺乏規范、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不過,這一障礙有望得到緩解,今年5月1日,移動支付的國家標準就將正式實施,而央行的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也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過了驗收評審,“山頭林立”的不同機構的移動支付系統實現了“聯網通用”。
其次,移動支付涉及的產業鏈環節眾多,如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軟件廠商、手機廠商、運營商等,還尚未形成有效的、可持續的、各方共贏的產業發展格局,業務模式與定位不清晰,導致各類主體之間缺乏明確的權責分擔機制,使得現有的業務拓展和競爭,往往停留在低水平的“跑馬圈地”階段。
最后,即便是諸多習慣于移動時代的人群,希望更多運用移動支付模式,但還需要有支撐相關交易活動的環境。正是由于缺乏這樣的應用場景,制約了移動支付的進一步擴張。移動支付要真正沖擊、甚至替代傳統零售支付工具,必須在應用場景方面有所突破不可,而這并非一兩家企業能完成,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