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璐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認為:國家治理就是“通過配置和運行國家權力,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務,確保國家安全,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人民權益,保持社會穩定,實現科學發展” 。
一、國家治理的內容
政治治理:國家治理要不斷的完善我國的政治體制,加強制度建設,更好的代表人民的利益,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地位,維護社會的政治穩定。
經濟治理:市場是一只無形的手,自發調節各種經濟主體的利益。但是,這只無形的手也有失靈的時候,這就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通過各種方法,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其他維護中小經濟主體的法律法規,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
社會治理:參與社會的主體多種多樣,有政府、企業、個人等,如何協調好他們的關系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國家治理應該維護各方的公平和秩序,推動社會公正,使他們和諧相處、相互合作和服務。
二、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國家審計的產生和發展緣于國家治理,國家治理的需求決定了國家審計的產生,國家治理的目標決定了國家審計的方向。
國家審計產生的理論基礎。委托代理理論:伴隨著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經營管理層受所有者的委托負責管理所有者的財產,為所有者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但是由于所有者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對經營者的行為不了解,因此在經營者和所有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經營者出個人利益容易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給所有者造成了財產損失,這就需要審計的產生,審計受所有者委托,代替所有者監督經營者的行為,對所有者負責。
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財產屬于人民,國家財政支出的基本原則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審計的委托人就是全體人民,受托人是國家,國家審計的對象是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國有的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國家事業組織、其他應當接受審計的部門和單位,以及上述部門和單位的有關人員。審計的內容是這些部門和單位的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國家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審計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最終達到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的目的。2011年9月22日,中國審計學會與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專題研討會。研討會上,中山大學馬駿教授認為:在國家能力與政治問責這兩個關于現代國家建設的維度中,財政問題都是處于核心位置。其中國家能力包括了國家汲取和使用財政資源的內容;政治問責則只有與財政問責聯系在一起,才能具有實質性內容。因此,治國即理財,是“為天下人理天下之財”,通過預算制度積極主動地約束政府對權力的使用。因此,國家審計就是通過對國家這些重要部門財政收支狀況進行嚴格的審計,監督人民的財產是否被合理有效的利用,從而為全體人民理財。
國家審計與輿論監督的相互協調,共同促進了以德治國。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在尊重社會公眾知情權的同時,使審計工作及被審計單位處于輿論監督之下,起到了規范審計工作、督促被審計單位強化整改的作用。國家審計在審計結果出來后,依法公布審計結果,由于國家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是社會公眾更具有信服力,國家審計的審計結果能夠產生較大的威懾作用,在審計結果依法公布后,各種輿論和媒體都會對被審計的單位更加關注,社會輿論和媒體監督不僅從法律上對被審計單位的問題進行評判,更多的也會對被審計單位的問題就道德層面上做出回應。
要使國家審計更好的促進以德治國,還必須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使審計人員能夠敬業奉獻,愛國守法。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國家審計是對國家財產的收入和支出進行有效的監督,她直接關系到全體人民的利益,國家審計的地位如此重要,進行國家審計的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的財產。為提高審計結果的質量,國家審計人員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素質,能夠及時準確的分析被審單位存在的問題,從而保證審計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運作狀況,給全體人民一個公正的交代。
三、如何才能使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目前我國國家審計存在諸多的問題。國家審計是依據憲法的規定每年對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國有的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國家事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的財務和財政收支狀況進行審計,具有強制性,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國家審計受人民委托,將審計結果公告于人民大眾。但是這種審計往往顯得有些形式化。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并不強烈,一方面,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對有些國企、央企及事業單位投資決策并不了解,對投資項目的盈利前景更是無法預測,而董事會和監事會雖然對管理層的重大決策有審批監督權,可是他們不是國家財產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往往動力不足,因此代表人民監督管理者的職能自然發揮不夠。另一方面,由于公共財產的公共性,公共財產為全體人民所有,但是全體性使得公民的主人翁態度不夠積極,如果國有資產流失了,由全體人民來承擔,而不是具體到個人,因此人民對國有財產的管理和運用關心程度并不強烈。基于以上兩點,國家審計在審計被審計單位是往往是拿著高昂的審計費卻“查不出”有什么問題。高昂的審計費最終由全體人民承擔,而國家審計流于形式,在對管理層的財政收支狀況進行審計時也是草草行事,不愿費力檢查被審計單位的關鍵問題,這樣國家審計不但沒有降低代理成本反而增加了代理成本,這種代價最終由廣大人民來承擔。因此,人民群眾要積極關心國家公共財產的使用狀況,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國家審計人員也要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仔細查究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對于政府部門、國企、央企及其他有關單位和領導干部要正確使用國家公共財產,國有企事業單位本身也要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高層管理者更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出正確的投融資決策,以免造成國有財產的流失。
國家審計既然建立了有效的問責機制,就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2012年6月1日,國家審計署發布15家中央企業2010年度財政收支等審計結果公告,暴露了三大共性問題:決策失誤、違規招標、濫發福利,其中兩桶油少計利潤28萬元,寶鋼境外投資項目損失3000多萬,武鋼違規發福利3000多萬,工商銀行違規發放貸款超百億,中國電信少繳所得稅1260萬,鞍鋼少納稅3000多萬,中國電子科技居然話3.81億為職工買房……每年國家審計都會暴露出一些企業濫用財政資金的現象,可是我國的國家審計偏向于只暴露問題本身,而對問題的解決力度不夠。郎咸平說:“國家審計真正的功用不是審計,而是問責”。在“問責”方面,對于國家審計出來的所謂的濫用國家財產的直接責任人,只是對外公布要對其進行嚴肅處理,至于如何處理并未向公眾做一個交代。甚至有些官員在違規、違法后只是被平級調動,受處理的力度不夠。這也是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國企、央企每年問題不斷出現,并且遲遲不能杜絕的原因。因此,國家審計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問責上面,查出問題之后,就要依法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杜絕違規違法行為的再次出現。
國家審計要充分發揮其“免疫系統”功能,由發現和揭露問題向預警、預防問題的出現轉變。國家審計的目的在于揭露問題,監督和制約國家對公共財政資源的使用權。必須對國家審計進行整改措施,突出其預防功能,防患于未然。國家審計要深刻揭露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使問題的解決有據可循。國家審計要揭露濫用國家財產對個人造成的嚴重影響和對國民經濟有效運行帶來的嚴重后果,使人們看到后果的嚴重性而自覺抵制違規違法行為。導致一些違規違法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的政策、體制或機制存在缺陷,國家審計應該從大局出發,為我國的制度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國家審計可以借鑒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管理國有資產的模式。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由財政部投資組建的一家專門經營和管理原國家投入到各類國聯企業的資本的公司。它除了有獨特的公司治理方式(即,直接由政府公務員兼任公司董事)之外,一個對國有資產的重要監督方式就是他的“包圍式審計”,它除了有國家審計、專門對公司政府官員的審計之外,社會輿論和媒體的審計也對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起到了重要監督的作用。在我國很多問題公司都是有媒介審計出來的,因此我們要充分調動媒介審計,使其與國家審計相互協調。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領導干部肩負的任務越來越重,我們要監督好他們手中權力,使國有財產得到合理配置,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