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讀圖時代”開始于大眾傳媒普及之后,隨著電視業、新聞業、出版業的日益繁榮,所謂的“讀圖時代”自然形成了。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便是人們被源源不斷生成的圖像所包圍,網絡廣告、影視、服飾、多媒體、課件、動畫、VCD 視頻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圖時代”的來臨,一方面得益于科技發展的推動,另一方面則是由人們閱讀心理的變化所引起。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沒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去閱讀長篇作品,傳統的文本閱讀成為負擔,因而形象、直觀的圖像、影像作為一種普遍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們的青睞。有關資料顯示,對于一份報紙來說,讀者對圖片的平均關注率要比對文字消息的平均關注率高出了 3—4 倍。毫不夸張地說,圖片、圖像正以驚人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閱讀取向,以獨特的功能創建著人們的認識世界。
一、讀圖時代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挑戰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圖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圖像直接作用與人的視覺,消除了文字那種需要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間接性,以其直接、鮮活、形象而更有利于語文教學的生動進行;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圖像都能帶來美的體驗,更不是圖越多越華麗就能促進語文的審美教育。比如:有些語文教師在用多媒體教學時,把一大堆與課文無關的圖片安放在課件里。一節講古代詩詞的課,課件里出現了大量古代美女圖,一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課,完全變成對《水滸傳》電視劇片段的全景欣賞,表面上,學生在課堂上覺得美不勝收,但是卻不知上完一堂華麗的語文后,心靈最深處到底留下了什么。可以說,這些與文無關的圖像是零信息的、零價值的,它們并不能促進語文教學。
讀圖使學生缺乏思維的深度。所謂思維的深度,指的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去思考問題。圖像因其直觀而長于形象思維,不需要借助于詞語、符號思考問題,如此一來,便使讀者失去了深入思考的主動性,失去了涵泳品味文學作品的機會。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圖像不同于文字,形成語言的文字是思維的外顯形式,學生想要很好地領悟,必須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去琢磨,去鉆研,而這一琢磨、鉆研的過程,便是擴展學生思維深度的過程,與之恰恰相反,單一、過量的圖像閱讀容易使學生丟棄思想的深度。比如學生若不進行文字閱讀去揣摩和領會文學作品的精神,僅靠圖解、圖像去理解,就無法理解其深刻的內容實質,失去更多更豐富的意義再生或意義深化的可能。
讀圖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閱讀想象力是人們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詞語所提供的間接表象,重新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在閱讀文本作品時學生可以全方位地展開想象,頭腦中再造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人物、場景、情節、感情等,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而在圖像的直觀刺激過程中,人物與場景真切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表情、動作一覽無余,這樣一來,學生進一步想象的空間已變得非常狹小,想象的翅膀難以自由收放,即閱讀的想象力受到束縛。
二、尋求讀圖時代的語文教學的機遇
讀圖時代的到來,圖像日漸占據人們的視野,語文教學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從文字到圖像,圖像對文字的威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對圖像與語文教學的關系做出進一步審視和思索。我們已經看到了讀圖時代下語文教學面臨的挑戰,在讀圖與讀文字之間找到平衡點,圖像的優勢將為閱讀教學所用。
利用圖像,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 教育對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作用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應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樂于學習,讓學習成為一件真正快樂的事情。
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解決教育問題的新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文字與圖像的結合,改善傳統的單一的教學環境,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課堂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根據課文內容展示相關圖片或者播放相關視頻,將學生引入最佳的學習情境,將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利用讀圖設置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維全面發展。學生閱歷有限,間接經驗不足。當運用圖像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分享生活體驗,便可以填補學生經驗的空白。但前提是不能僅僅滿足于直觀的形象,要因勢利導,在利用圖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適時設置問題情境,吸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想象力得以豐富,創造性思維得以鍛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同時得到訓練;同時,豐富多彩的圖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消除了學生對文本的距離感,把他們從圖解的淺閱讀狀態中拉回來,最終走向對經典閱讀的回歸之路。
合理設置圖文比例,讓形式為內容服務。在教學中,單有言語說教是枯燥的、乏味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認知水平有限,抽象的語言表述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大量泛濫的圖片、圖像的呈現不僅浪費時間,分散注意,視覺上的過度吸引還將導致學生對文字內容關注度的下降, 影響抽象思維的發展;而單一的圖片意義同樣是不完整的,只有將文字與圖像以恰當比例相融合,才能完整有效地傳遞教學內容。
總之,讀圖時代的來臨打破了文字一統天下的局面,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教學上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可供利用的圖像,運用多種形式來表達信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獲取信息的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全面、均衡地發展。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教育教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