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艷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中的導課猶如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怎樣導入新課,使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來, 盡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每節課成功的關鍵。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導入方式可以運用,以下是我自己在日常教學中導入新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開門見山的導入能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引到課本中來,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如學習“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節,可這樣導入: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我們人類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節,看看太陽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影響。這種導入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從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
2、設疑導入,啟迪思維
根據新課的重點、難點,設計若干有趣的問題作為引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有目的地聽課。例如在講授“大氣的受熱過程”時,我首先提出幾個問題:“人類為什么要使用無氟冰箱?” “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要涼快,而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卻要暖和些?”“晴朗的天空為什么呈現蔚藍色?”“十字路口的交通燈為什么都是紅綠燈?” “霜凍為什么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這些問題一提出,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勾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種導入通過巧妙設置懸念吸引學生對新課的注意,學生迫切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必然會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從而調動其對新課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直接進入一節課的最佳求知狀態。
3、詩詞導入,創設意境
我國文學寶庫中有眾多的優秀詩、詞、歌、賦,其中不乏許多描寫山川風情,揭示自然地理規律的佳句,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我們在教學中運用詩詞導入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例如在講“地球的自轉”時,我引用毛澤東《七律二首 送瘟神》里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句導入;在講“水循環”時,我引用李白《將進酒》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導入;在講“旅游景觀的欣賞”一節時,我用到了蘇軾《題西林壁》里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用詩詞恰當地導入新課,可以營造活潑歡快的氛圍,提高學生興趣,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使之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中。
4、故事導入, 引人入勝
根據新課的內容,轉述一些簡短的生活中活潑的小故事,然后及時引入新課。如在上“洋流”一節時,我用“小鴨艦隊”的故事引入新課: 1992年,一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強烈風暴,船上一個裝滿近3萬只黃色塑料玩具鴨的集裝箱墜入大海。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15年以后,其中1萬多只玩具鴨組成的“小鴨艦隊”達英國海岸。這樣的引入,引人入勝,趣味十足,充分喚起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5、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地理學科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科學,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可以利用地理學科的這一優勢,注意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來導入新課。例如,我在講到“城市的空間結構”時就結合了我校所在城市——渭南的實際情況,提供給學生一幅渭南市地圖,讓學生分析所在城市的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等的分布及形成因素。這樣,學生對于自己熟悉的城市必然會更有興趣,從而達到引入新課和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目的。總之,這種從生活實際進行導入的方式具有很多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這樣,對于接下來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合上述,導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對剛踏入校門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好奇心強,善于刨根問底,理解與思維能力又受到一定限制,導入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至于采取何種形式和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考慮,做到靈活高效,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獲取新知識。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