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平
班級強抓班風建設,主要體現在班級精神文明方面建設,而不是物質文化方面建設。集體榮譽感作為班級精神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整個集體目標的實現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部隊中有首耳聽能詳的歌《團結就是力量》,是對集體榮譽感與團結合作精神最好的體現,每個人以有利于集體發展的事為榮,以損害集體榮譽的事為恥辱,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以主人翁的強烈責任感維護集體的一切利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能夠增加學生以主人翁的意識,積極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間合作交流,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加強了班級班風建設。俗話說,“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是集體精神的體現,能夠增加集體凝聚力和競爭力。反之,一個榮譽感缺乏班團隊會成為一盤散沙。
1. 組織建立強有力的班集體隊伍
一個班集體對外競爭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班主任出色管理上,更加體現在班級強有力的班委組織上。眾所周知,班委是溝通老師與學生之間橋梁,也是班主任老師的“左右手”,班主任每項任務的發出,都是由班委組織、參與并執行,因此一個強有力的班委隊伍,不僅能夠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能夠調動整個班集體的積極性,出色完成各項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取班委時不能只依據文化課成績決定,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各個方面素質。首先,一個優秀的班委應當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自我約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其次,一個具有號召力的班委往往值得大家信服,能夠組織各項活動,提高學生班集體榮譽感;再次,在班委選取的過程注意公平公正,通過班級學生投票的方式民主選出更具有說服力。
當班委選出將要實施任務安排時,作為班主任或輔導員應該交給新任班委一些工作方法和經驗,這樣方便班委各項任務的開展,也能夠節省完成任務的時間,提高完成任務效率。班委作為中間力量和溝通橋梁,其辦事能力的處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班集體的素質水平,加強榮譽感建設必須依靠班委將集體力量凝聚起來。
2. 利用各種活動開展培養學生榮譽感與班風建設
學生時代有著學生獨特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也有著學生特有的活動內容。如小學生經常舉辦的“六一”合唱或舞蹈節目,中學生經常舉辦的運動會,大學生都會參加的社團活動等。各種活動的舉行,在參與外部競爭的同時,也時刻體現著集體的力量。運動場上揮汗如雨,不是僅僅為了個人的名次,也是為了主席臺上“響”起班級的“名字”,每一次奮力的沖刺和跳躍,身邊總聽到一次次“加油”的聲音,此時已經忘記自己的重要性,只想為班集體多贏得幾分,班集體的分量已經在每個人心中超過了自己,這是很多運動員的想法。
通過各項活動的組織與參加,是最能夠培養學生凝聚力的時刻,此時集體榮譽感的培養遠超于課堂老師言語性的授課。所以作為老師,不能只注重課堂及書本知識傳授,更加不能忽視每一次集體性的活動,應該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強化班級精神文明建設,增加學生集體榮譽感與自豪感,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會交流與合作,更快成長,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多做貢獻。
3. 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榮譽感與班風建設
培養學生主人翁的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班集體各項活動中,有利于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產生創作性價值。學生增加主人翁的意識還能夠擴大其的全局觀念,有利于形成對事物的系統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日后參加工作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學生時代,老師作為班級的統一管理者,有義務對學生精神文化層面加強建設,通過制定相關規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調整落實等方面,增強學生在危機處理過程中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建設,真正做到“ 班榮我榮、班辱我恥”,全員參與構建班集體和諧班風建設,維護班級整體榮譽。
定規矩,大家做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可見規矩的制定尤其重要。班級的規章制度作為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準繩,一般情況下,都是由老師或班委根據班級情況制定,它僅僅體現了教師和班委的主觀意識,不能夠完全體現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因此,實行較為大膽的規矩由全員定,體現絕大多數學生的要求。發動所有同學參與,目的在于發揮群策能力,制定出一套學生自愿遵守且樂于遵守的班級規章制度。此規定制定具有全民參與性、廣泛性,不僅能夠增加學生集體責任感,而且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要求,使其自覺遵守紀律 ,有效防止違規違紀情況的發生。
出問題,大家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水平。所以,從小培養每一個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重要。學生時代,遇到問題時,往往是由老師或家長代為解決,很少見到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執行下去,這就使學生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因此,老師應該經常根據實際情況,出一些在學生能力范圍內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問題,此問題最好涉及人員較多,能夠集思廣益,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促進班集體的凝聚力。
有困難,大家幫助。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自己能夠解決,有些問題是需要借助外力解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是說說而已,真正的集體榮譽感是在困難時,需要求助時,對方伸出溫暖的手幫忙解決了此時的尷尬。學校中時常會出現因某位同學家境不好,其他同學集眾力量捐出日常的零花錢,幫該同學解決了讀書問題。當把自己視為主人翁時,當把班級視為一個整體時,當對方有難,大家會自愿幫助,這是集體的力量,也是強化班風建設的體現。
每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集體榮譽感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但作為學生,要盡早培養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一個有集體意識的人一定是具有全局觀念的人,一個懂得合作精神的人注定能夠在成長的路上交到良師益友,有助于自身的發展。本文通過強化班級班風建設,突出強調集體榮譽感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意在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增加交流合作意識,促進國家青少年思想建設,樹立集體榮辱觀,長大后為國家的經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包頭市九原區沙河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