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金屬加工》雜志社發起了2013年度中國機床工具10大新聞評選活動,本刊在2013年24期刊登了20條入圍候選新聞,并通過網絡、微信發起投票,經過廣大讀者的積極參與,從中推選出最具影響力的10大新聞。新聞回放與點評如下:
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市場機制將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對資源的配置起著決定作用。雖然相關政策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還未公布,具體會對裝備制造業帶來哪些影響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要從產品的前期調研、設計、制造到宣傳推廣、銷售服務等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品牌形象。
2013年11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央電視臺聯袂推出中國第一部宣傳裝備制造業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并掀起收視熱潮。
裝備強則國強,對于正處于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而言,這一組《大國重器》的連續深度報道來得非常及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中國裝備制造業上中下游企業的關注與思考。一個不容置疑的結論就是,中國需要自己的國之重器,而裝備制造能力正是這個時代中國所需要的一種國之重器。
CIMT2013(第13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于4月22~2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本屆CIMT2013展會合計展出面積達12.6萬m2,境內展商800多家,境外展商700多家,成為CIMT展會歷屆規模之最。展品主要包括1200多臺國內同類展會中水平最高的機床主機產品和大型量儀,以及數萬件機床配套產品。
作為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的風向標,CIMT2013展會提出了“創新·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意在強調和突出“創新”在推動機床工具產品技術進步和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于2013年4月21日在北京成立。該聯盟是機器人產業全國性產、學、研、用行業協同工作平臺,旨在研究我國機器人產業現狀、發展趨勢,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鏈的有序發展,加速機器人技術與產品在各行業中的普及應用。
過去幾年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突飛猛進,隨著機器人技術與產品的廣泛應用和不斷擴展,機器人未來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聯盟成立有助于解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慢、核心技術薄弱、市場份額和附加值較低的問題,機器人產業聯盟標志著中國自動化事業邁入新階段。

2013年11月6~7日,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簡稱中國刀協)在常州舉行30周年慶祝活動。
中國刀協是中國刀具業的全國性技術組織,國家一級協會,1983年11月于山東濟南成立,30年來一直以“發展切削技術、建設制造強國”為己任,為刀具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3年7月11日,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繼2011年囊括福特汽車美國堪薩斯和底特律兩個工廠全部5條大型沖壓生產線訂單之后,濟南二機床再次贏得福特汽車肯塔基工程大型沖壓線項目。此前,堪薩斯工廠的快速沖壓線已經通過驗收,正式投產使用。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剛也憑借公司一系列的亮眼表現入圍2013年度人物候選名單。

2013年6月18日,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數控機床課題成果“用于超臨界核電半速轉子加工的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通過鑒定。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該項成果成功解決了我國重大裝備關鍵零件國產化的加工難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技術性能達到了當前同類機床國際領先水平。

2013年3月30日,沈陽機床在上海設立優尼斯銷售公司。優尼斯公司的成立,開拓了沈陽機床新的營銷模式,改變以往單純靠銷售機床為主的營銷網絡模式,真正從客戶需求出發,整合機床上下游資源,提供完善的、專業化的服務,實現公司、代理商和客戶三方共贏的局面,更利于形成快速高效的營銷服務體系。
沈陽機床作為國內機床行業的龍頭企業,主動應對市場變局所產生的機遇與挑戰,改變以往相對單一的銷售模式,將服務融于其中,不但能提升公司的銷售及盈利能力,更是開創了工業服務的新模式。
由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西安航天動力機械廠研制成功的大型數控強力旋壓設備填補了我國金屬成形領域的空白,突破了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化工、汽車等行業大型薄壁回轉體零件制造瓶頸的關鍵工藝技術。
國防科大精密工程創新團隊研制兩種超精拋光裝備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驗收,在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中創造的“中國精度”,有力支撐了“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等3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新突破,3年來為國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