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出來的文字
今天的作文指導課,我和學生“聊”起了習作。
蘇教版六年級第二單元的習作要求是讓學生對爸爸或媽媽說“我愛你”,然后把過程寫下來。我昨天布置這個任務后,今天的習作課上,我開門見山地問:“同學們,從昨天布置作業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想——你們是如何完成這個‘特殊作業的呢?我好想很快就能讀到你們的‘大作,分享你們的幸福和快樂!不過,老師有一個要求,你們的習作能給我一種‘看電影的感覺嗎?”聰明的孩子們都領會到了我的意思——習作一定要寫具體,寫生動,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接著,我朗聲問道:“有沒有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
霞舉手了。她以前的習作總是寫得很“簡潔”——那種沒有情境感的簡單。沒有對話和聲音,沒有色彩和情感。
“老師,我昨天回家后給爸爸媽媽寫了一張小紙條,他們看了很高興。”
“就這些嗎?”我追問道。
“就這些啊。”她坦誠地告訴我。
“那你怎么寫在紙上而不是親口說出來呢?”我問。
“我覺得口頭上說么……有點說不出口,所以就寫下來了。”她有點難為情地說。
“嗯,那你用什么紙寫的?是一般的作業紙,還是你特意去買的那種賀卡用紙?”我緊追不舍地問。
“是一張藍色的紙,我以前在家里折紙時用的。”
“好的,你家里一定有各種顏色的紙,你怎么就選擇了藍色的呢?”
“我開始是想用別的顏色的,但是我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藍色的最合適,因為藍色代表純凈。”
“你真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你在紙上寫了哪些字呢?”
其他的學生見我一直和霞聊,開始坐不住了。我說:“大家稍安勿躁。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只和霞聊而不和其他同學聊,可是,大家想一想,我現在只是在和霞一個人聊嗎?”
同學們霎時明白了,老師其實是在借指導霞的機會,引導大家回憶事情發生的經過和細節。
霞也意識到了自己得到了老師的重視,趕緊告訴我:“我寫的是‘爸爸媽媽,你們養育了我這么多年,我要對你們說一聲——我愛你們!”
“真好,那你把你寫好的紙放在哪里呢?”
“嗯,我是放在枕頭底下的。”
“你一開始就想到了放枕頭底下嗎?”
“不是的!”霞急忙解釋,“我開始想放在房間的床頭柜上,可是又怕他們看不到;我想放在電視機上,又想如果他們不看電視怎么辦?最后,我就想到了放枕頭底下,他們每天都要睡覺,一定會看到的。”
“我猜你一定會故意將紙露出一個小小的角,好讓爸爸媽媽及時發現。”我笑著說。
“嗯。”她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我希望他們能看到它,卻又怕他們一下子就發現它。”
“多么真實的心理活動啊!”我肯定地說,“那么,他們看到紙條以后是什么樣子的呢?”
“就是那樣啊。”她隨口說道。
“哪樣啊?”我笑著追問。
“就是很高興啊。”她在努力回味著。
“誰先發現小紙條的?他們有沒有說什么話?有沒有發現你在‘偷看他們?”我表現出更加濃厚的興趣,其他同學也饒有興趣地期待著霞的回答。
“是媽媽先發現的,我看到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像眼睛也有點兒濕潤了。”她說著說著,聲音不知不覺地小了,眼睛里有晶瑩的淚光在閃爍。
“多么感人的場景啊!我相信此時此刻,你的心里一定涌起了幸福的潮水。”我夸獎道。
霞聽了,使勁地點著頭,坐了下來。
“霞,感謝你把愛的故事和我們一起分享。在聊的過程中,你已經完成了一篇充滿真情實感的習作。接下來,你可以一邊回憶事情發生的經過以及細節,一邊將它寫下來,抒發你內心的感情,一篇優秀的習作就誕生了!”我望著霞說,她的目光里有些惶恐,但更多的是興奮。
“同學們,讓我們一邊回憶昨晚的情境,一邊把各自的故事記錄下來吧!”我向大家發出了“指令”。
大家提起筆來,聚精會神地寫起來。我發現,霞也一改往日苦思冥想的樣子,信心十足地寫起來。
悟出來的技巧
同學們,讀了上面這個“聊習作”的故事,你們是不是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呢?你們是不是也在為寫不好習作而煩惱呢?
小時候,我也和你們一樣,在習作的過程中產生過許多困惑。現在,我把自己悟出來的一些習作技巧告訴你們,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讓你們從此不再怕習作。
首先,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細節,才能寫出鮮活的文字來。
同學們的生活經歷相近,習作表達的效果卻相差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對生活的感悟,沒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細節。生活中細小、瑣碎的事情往往轉瞬即逝,極易被忽略,不用心很難發現和捕捉它。霞在與我聊天兒的過程中,慢慢地將前一天發生的事情的一些細節都回憶出來,并且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就是寫作的好素材!在聊天兒中,我不斷地喚醒霞對生活細節的回憶,喚醒那顆原本對細節漠然的心。于是,一個個鏡頭鮮活了,一個個想法再現了,一副副表情豐富了。用心,就是用真誠細膩的心靈和敏銳深刻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的細節。
其次,要讓你的文字有“放電影”的感覺。
大家一定都喜歡看電影,電影中最打動我們的就是一個個鏡頭。習作和電影有時候是相通的,好的文字不僅要有細節,也要有情境,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樣。你看,霞和我“聊”的過程中,我就多次引導她回憶當時的情境——她是怎么放紙條的,爸爸媽媽發現紙條時是什么表情……通過和我聊天兒,霞生活中的一個個特寫鏡頭被定格、放大,直到成為她習作中的一個個情境。一篇習作,如果能有一些讓人記得住的、打動人心的“特寫鏡頭”出現,那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對了,還有一個小小的“秘訣”,寫作的時候最好要想著你這些文字是寫給誰看的——你的讀者是誰。有了讀者,寫作就有了對象,就如說話一樣自然流暢,有真情實感。在“聊習作”的故事中,習作要求是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向爸爸媽媽表達愛的過程和感受,也就是說,我和同學們都是霞的讀者。因此,霞在寫作時就像面對著我們一樣,有人在聆聽,有人在分享,有人在和她同悲共喜。于是,她寫作就會充滿創作的激情與表達的欲望。為自己的讀者去寫作,就是用筆傾訴與交流。即使有時候,你的老師沒有告訴你這篇文章除了寫給老師看還有誰要來讀,你也可以自己在心中假想一個你的讀者,想象著他就坐在你的對面,用心傾聽你的每個文字,相信,你的每次寫作一定都會是一場愉快、酣暢的心靈之旅。
[老師登臺]
顧麗芳,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高級教師,蘇州市著名教師,致力于“童心語文”的研究,有近百篇文章在各級報刊發表、獲獎,出版專著《請靠童心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