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茹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席慕蓉
記得一個老師曾說:“你們十七八歲,正處于青春期的末期,要好好珍惜。”不知怎的,我方覺得席慕蓉的那些詩句,很有道理。
青春像一本書,無論是我細讀、精讀,還是粗讀、略讀,它都顯得那樣倉促。每當我睜大眼睛希望抓住它的一切時,它卻又頑皮如泥鰍般掙脫滑走。只剩我一人夢若方醒般驚訝地看著它留在我手中的黏液。可是,我還沒有玩夠它,看透它,還沒來得及享受它所帶來的特有的沖動、激情、放肆、不羈,還有粉紅色的朦朧和如烈火一般的熱情,它卻……我看著操場上又萌發的小草,不得不承認,太倉促……
或許,青春是一根從懸崖上垂下的韁繩,而上面卻是大霧一片,雖朦朧模糊看不清楚,但那卻是一種極大的誘惑,是步入青春期的每個少年所不能控制的。于是,我們決定攀登。無論上面是喜是憂,或痛或驚,但我們心中都明白,那種心理上的滿足并不決定于結果優劣,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原地不動,那將是浸滿苦水的一生的遺憾和后悔。
那是一個沒有退路的選擇,是危險的,也是幸福的。挑戰每一塊巖石,每一條溝壑,甚至于每一步都需要用淚水和勇氣交織成的傘來支撐我們那顆時進時退的心。但,我堅信,信念不變,目標不變。當我們越過時便會發覺,那一關關都已在我們身邊留下了勛章。雖然它是帶著血與汗的火辣辣的疼。過后,只剩下一道道緊縮縮、皺巴巴的堅強。
青春太倉促,可是我們還是懂得了它的豐富。堅強著,且成長著;痛苦著,又欣慰著。
轉眼間,春風又夾帶著花香迎面拂來,我已經過了十八個春夏秋冬。
一年級,我們沉醉于拇指姑娘的艱辛和幸福中不能自拔。
三年級,我迷上了漫畫。沒事時,便拿出水彩筆來涂涂抹抹。
四年級,我愛上了手工制造。一個個廢棄的易拉罐總是在我精心剪裁中綻放出一朵朵銀白色的花。
五年級,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跳入眼簾。我覺得那種淘氣,頑皮不失是一種制造快樂和糖果的方法。
六年級,我跌入神話打造的夢境中,整天幻想著自己有一天會變為仙子乘云而飛向夢的天國。
七年級,開始讀中外著作。高爾基的《童年》讓我懂得已失去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不都只是金色的,有時它會灰暗如泥土一般。
八年級,郭敬明的小說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我迷惑了,難道愛注定要痛,還是痛與愛本是一家。但為何友情、親情、愛情都是浸泡在淚與血中。后來,我不再迷惑,我知道了愛如一缸水,痛只是一點紅,浸染后的透紅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絲而已。雖然整個過程都伴隨歡聲笑語,而痛卻會讓我們愛得徹底。
九年級,我學會在流行歌曲中釋放壓力。緊閉雙眼,捂著耳朵,聲嘶力竭唱著信樂團的《死了都要愛》,然后抹去眼角的淚珠,重新回到題海中游蕩。
現在,我是高中生,喜歡給別人設計簽名。那種逍遙、飄逸的字體,像極了我們的青春,無論怎樣都灑脫華美。也喜歡晚自習在處理完幾道數學題和ABCDE篇英文閱讀后,拿出筆記本刷刷地寫東西。我想等到暮年之時,拿出這些浸透著成長的一切的有營養或無營養的東西,會情不自禁發笑吧,但那也是欣慰的。欣慰的是,青春雖倉促,但畢竟在我腦海中、歲月里還存留下許多抹不掉的印跡。
現在,我關心升學、友情、親情、成績,還有這個動蕩的世界。我慶幸,我的青春沒有爆發危機,但看著那些痛過之后的笑臉,想說,即使有那也是美好的!
每天早晨握著一枚硬幣,默念:“阿彌陀佛,什么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各路神仙,保佑我今天不要出什么丑啊!”過后會覺得自己多么可笑。
“大成功就需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魄力!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因為我要做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啊,突然覺得跌宕起伏的波浪比平靜的海面更有價值。
草兒已萌發新芽,花兒含苞欲放。我的青春在太陽的照耀下慢慢逝去。而我將帶著那些愛、那些淚、那些青春的煩惱與激情步入璀璨如琉璃般的青年時代。
風掠過臉龐,嘴角揚起堅定的笑容。
(指導教師 劉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