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這一講的主題是誰在寫。一個人以怎樣的目的和方式寫作,寫出怎樣的作品,歸根到底取決于他是個怎樣的人。在一定意義上,每個作家都是在寫自己,而這個自己有深淺寬窄之分,寫出來的結果也就大不一樣,造就一個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說一個方面,就是讀書。
一、養成讀書的愛好
寫作者的精神世界與讀書有密切關系。許多大作家同時是大學者或酷愛讀書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繆、羅曼·羅蘭、毛姆、博爾赫斯等。中國也有作家兼學者的傳統,例如魯迅、郭沫若、茅盾、葉圣陶、林語堂、梁實秋、沈從文?,F在許多作家不讀書,只寫書,寫出的東西就難免貧乏。
要養成讀書的愛好,使讀書成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讀書就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詩人黃山谷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自慚形穢,覺得沒臉見人,要有這樣的感覺。
讀書的面可以廣泛一些,不要只限于讀文學書,琢磨寫作技巧。讀書的收獲是精神世界的拓展,而這對寫作的助益是整體性的。
二、讀最好的書
讀書的面可以廣,但檔次一定要高。讀書的檔次對寫作有直接的影響,大體上決定了寫作的檔次。平日讀什么書,會形成一種精神趣味和格調,寫作時就不由自主地跟著走。所以,讀壞書——我是指平庸的書——不但沒有收獲,而且損害莫大。
我一直提倡讀經典名著,即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古今中外有過多少書,唯有這些書得到長久和廣泛的流傳,絕大多數書被淘汰,絕非偶然。書如汪洋大海,你自己做全面篩選不可能,碰到什么讀什么又太盲目。這等于是全人類替你初選了一遍,這等好事為何要拒絕。即使經典名著,數量也太多,仍要由你自己再選擇一遍。重要的是要有一個信念,非最好的書不讀。有了這個信念,即使讀了一些并非最好的書,仍會逐漸找到那些真正屬于你的最好的書,并成為他們的知音。
千萬不要跟著媒體跑,把時間浪費在流行讀物上。天下好書之多,一輩子讀不完,豈能把生命浪費在這種東西上。我不是故作清高,我有許多贈送的報刊,不讀覺得對不起人家,可是讀了總后悔不已,頭腦里亂糟糟又空洞洞,不只是浪費了時間,最糟的是敗壞了精神胃口。歌德做過一個試驗,半年不讀報紙,結果發現和以前天天讀報比,沒有任何損失。
三、讀書應該激發創造力
我提倡你們讀書,但許多思想家對書籍懷有警惕,例如蒙田、叔本華、尼采。開卷有益,但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了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讀書應該起到一種作用,就是刺激自己的一種寫作欲望。
為了使讀書有助于寫作,最好養成寫筆記的習慣。包括:一、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二、讀書的體會,特別是讀書時浮現的感觸、隨想、聯想,哪怕它們似乎與正在讀的書完全無關,愈是這樣它們也許對你就愈有價值,是你的沉睡著的寶藏被喚醒了。
柳盈,湖北武漢市新洲區倉埠中學學生,特別愛好寫作。就寫作能力而言,老師給得最多的評價是“有點小靈性”;學習成績嘛,自認為還算優秀,但媽媽總是面帶微笑地只說“馬馬虎虎”,最高也只是個“還過得去”;上中學以來,曾被授予過新洲區“三好學生”,新洲區“優秀團員”,武漢市“誠信大使”等榮譽稱號;曾在《帥作文》《作文周刊》《語文周報》《作文指導報》等報刊發表小作多篇。
【柳盈的話】
我的座右銘是:“努力學習,愉悅寫作?!比绻f我對寫作有什么感受?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應是作品來自于生活——要想寫出一篇能夠感動人的作品,首先要學會發現生活,特別是生活中的閃光點。倉埠是百年文化小鎮,我將眼光投向了身處其中又恰恰被我們忽視了的人、事、物,慢慢地發現了鄉土氣息的美麗。當我將這些發現寫于筆下,文字中便溢出精彩,作品慢慢有了亮點,無意之中便收獲了鮮花和掌聲。
【我眼里的柳盈】
勤奮好學,難得的是對生活、對學習有自己的思考。雖然有些時候想法“天真”了一些,但不乏“小靈性”;這一點確實讓老師很佩服。有這樣一個學生爭鳴,課堂內外多了活力!
——語文老師 朱紅英
性格開朗、樂于助人,學業優異,特別是作文出彩!每一次作文指導課,她的作文都是大家的關注點!我心里有點不平衡,暗暗努力,有朝一日超過她!
——王錦文
她呀,讓我羨慕、忌妒,但不恨!學業優異,讓我羨慕;冰雪聰明,讓我忌妒;她樂觀開朗,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上熱心幫我,又讓我生不出丁點兒“恨”意!對她,我矛盾著!
——陳滿紅
我的“好”朋友,老師的“好”學生,爸媽的“好”姑娘……在我眼中,柳盈就是這樣一個多“好”學生。嗯,只剩下心悅誠服地向她學習了!
——葉子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性格開朗,積極樂觀,誠實,有正義感,她身上好多優點都在感染我。做她的同桌,我非常樂意,因為進步是看得見的!
——朱佩蘭
【五個“最”】
最想上的大學:武漢大學
最喜歡的一句話:少年心事當拿云
最喜歡的作家:冰心
最想去的地方:云南麗江
最喜歡的書:李澤厚《美的歷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