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開復的故事離公眾并不遙遠,事實上,他算得上是一名相當優秀的推銷員。他對老東家微軟最大的貢獻,除了將微軟研發業務帶到中國外,就是將遠在微軟美國實驗室的科學家張亞勤勸回國內負責亞太業務。
2005年,離開微軟之后,李開復接掌谷歌中華區業務,并推出了在線音樂等獨有的業務,但業務進展并不順利。盡管谷歌中國業務有所增長,在此期間卻已被百度遠遠甩在腦后,谷歌在華遭遇的水土不服與其所觸碰的法規底線同樣讓李開復刻骨銘心。2009年,經過4年的拼搏,李開復決定離開谷歌,成立創新工場,幫助青年創業。
他毫不避諱地向媒體袒露心聲:“希望創新工場的愿景是可以作為一個推動中國科技創業文化和發展模式演進的關鍵力量。”
同樣身為暢銷作家的李開復,這一次將“青年導師”的頭銜做實。將創新工場帶向何方卻是更需要考量的問題。就在這一年,互聯網行業門戶市值已達頂峰,而產自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正方興未艾。智能手機的星星之火正由以蘋果產品為首的公司燃起,蘋果3G版手機登陸中國。
李開復看到了科技行業悄然發生的變化,看到了傳統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瓶頸。他決定將創新工場的孵化項目集中于移動互聯網領域,并將其細分為5-6個子類目。
或許因為李開復的“高調”,或許因為創新工場所能帶來的價值,大批來自微軟、谷歌的“粉絲”聚攏到李開復的麾下,并在兩年之內孵化出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豌豆莢、友盟等。
友盟創始人蔣凡曾經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毫不避諱自己對李開復的崇敬與信任。他說:“從谷歌離職來到創新工場創立友盟團隊,一方面是希望跟隨李開復做事,一方面是看到了行業的趨勢”。而時至今日,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友盟,已經花落阿里巴巴,收購價為8000萬美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