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元
“共賞中秋明月 相約情調蘇州”
2014年9月8日下午,我向陳八斤發了一個短信,約他當晚八點去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前的市民廣場觀看2014年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誰不知道,中秋晚會是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面向全球華人直播的品牌晚會,經歷屆導演團隊精心打磨,觀眾的覆蓋范圍、美譽度和收視率高。可是,陳八斤偏偏放棄了這一大開眼界的機會,八月十五夜仍然堅守在他的太湖生態漁村,在侍候著越長越大,越長越壯的八斤牌太湖蟹。
陳八斤何人?土生土長的太湖漁民,現為江蘇省休閑垂釣協會副會長、江蘇省省級休閑漁業樂園會長、蘇州市太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蘇州市吳中區政協委員、蘇州市吳中區八斤蟹業合作社社長、蘇州市吳中區臨湖八斤水產養殖場場長。
立秋過后,秋意漸起,秋風撓撥得蟹腳癢,更讓人心里的饞蟲癢。蘇州人好口福,得天時地利,守著家門口的陽澄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桌上的菜肴哪怕再簡單,有蟹有酒便令人垂涎。又或者,豈止是垂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我國吃蟹的歷史非常悠久,品蟹者以湖蟹為勝,而湖蟹味佳者多在蘇州。太湖蟹也是名蟹一族,主要在東山、西山一帶?!俺蕴?,就要吃公蟹”,太湖蟹的特點就是公蟹比母蟹的蟹黃多,而且公蟹還有蟹膏,絕對比母蟹好吃又有營養。挑太湖蟹的時候,可以把螃蟹放進水缸,優質的太湖蟹大鉗子上最外端的毛會有一點點白色,中間偏黃;撈蟹出水時,蟹殼上就像打了蠟一樣,不會殘留水珠。
漁業是太湖的精髓和文化標桿。兩千多年前,從范蠡“泛舟游五湖”的時候起,太湖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所出產的“太湖三白”、太湖蟹等,更是久負盛名,蜚聲中外。2006年,為恢復太湖自然環境,東太湖開始拆除圍網,美食和生態是否能夠共存,成為那幾年蘇州市民最關心的話題,如今,在位于吳中區臨湖鎮東太湖生態恢復二區的太湖生態漁村,感受到了生態與美食并存的欣喜。
陳八斤世世代代居住在太湖邊,在太湖中長大,對太湖的水產品及特種水產品養殖具有豐富的經驗。從小,陳八斤就跟關家人一起捕魚,26歲開始從事螃蟹養殖。太湖邊的漁民純樸,會養殖,卻不懂銷售,總怕外出被騙,陳八斤便做經紀人,收了漁民的螃蟹,再統一銷售。最多的一年,陳八斤收了七八萬斤的螃蟹,相當于太湖一萬畝水域的螃蟹產量。
由于性格憨厚老實、誠懇謙虛、辦事塌實,從不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講信用、實事求是,陳八斤受到許多漁民和客戶的信賴及好評。甚至早年一些漁民資金短缺,進行短期貸款的時候,都是由陳八斤做的擔保人。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是這樣一個靠螃蟹賺錢的陳八斤,最早提出要拆除太湖圍網。2005年,身為吳中區政協委員的陳八斤與三四十人一起書寫聯名信,上書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提出了拆除太湖圍網的強烈意愿。陳八斤說:“拆除圍網,是為了保護太湖水質,清污泥,讓太湖里的魚類和螃蟹有更好的生存環境?!眹W拆除期間,陳八斤做了不少當地漁民的思想工作,同他們一個個聊保護水質、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性。陳八斤說,做漁民的,不能只考慮自己這一代人的利益,要考慮下一代怎么辦?子子孫孫怎么辦?作為世代生活在太湖邊的漁民,陳八斤對太湖有著深厚的感情,顯然也思考得更多、更長遠。
陳八斤美麗中國夢是什么?他有著濕地夢、生態夢。2014年6月1日,陳八斤以及他愛人——太湖生態漁村黨支部書記潘根妹和我在一起經反復醞釀,決定研制出一大批太湖生態漁村特別通行證,希望全市、全省、全國,甚至外國友人都來品嘗蘇州吳中原生態湖鮮,免費瀏覽三百畝濕地公園。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一碧萬頃的浩渺太湖以“母親湖”的寬廣溫厚,恩澤江南,是上天賜給蘇州人民最寶貴的財富。陳八斤的太湖生態漁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湖鮮,被不少人贊做“江南湖鮮第一村”。這里的所有食材均為野生,太湖生態漁村也是東太湖地區唯一一家保存原汁原味傳統漁村特色的湖鮮美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