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
英國的金融業十分發達,倫敦是僅次于紐約的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英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英國銀行部門的規模全球排名第四,保險業規模全球排名第三,基金管理和法律服務部門規模全球排名第二。2013年,英國的外匯交易額約占全球外匯交易總額的41%,場外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49%,跨境銀行貸款占全球總量的19%,國際保險業務量占全球總量的22%。此外,英國還是歐洲重要的投資中心,大量的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在英國進行投資、保值和增值。
退出抑或留在歐盟內,對英國來說并不是一個新議題。從拒絕加入歐元區,到拒簽財政契約,反對征收統一的金融交易稅,再到首相卡梅倫發表脫歐公投言論,反對容克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英國似乎與歐洲一體化進程漸行漸遠。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榮耀、強烈的島國意識、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對金融業的依賴等因素導致英國形成了根深蒂固懷疑主義傳統,以致與歐洲大陸伙伴若即若離。但英國真的能脫離歐盟而“獨善其身”嗎?
退出歐盟將對英國的貿易、投資、金融等經濟部門和勞動力市場產生消極影響,這些消極影響相互疊加將對英國宏觀經濟增長極為不利。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發布的報告,英國退出歐盟將對英國宏觀經濟造成嚴重后果,貿易減少、外資流出、人才流失等因素將導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萎縮6.3%至9.5%,其危害程度比全球金融危機還要嚴重。具體來說:
首先,歐盟是英國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退歐將導致英國貿易額的下降。目前,英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額超過4000億英鎊,約占英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2%。如果退出歐盟,英國將失去統一大市場的諸多好處,英國產品出口進入歐盟將面臨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將受到沖擊。雖然英國與新興國家的貿易額呈上升趨勢,但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不大,例如,與中國和印度的貿易額分別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4.2%、1.3%。同時,英國與歐盟國家的貿易結構不同于其與非歐盟國家的貿易結構。英國從歐盟國家進口的是汽車和零部件,而從非歐盟國家進口礦物和石油。新興國家與歐盟國家的產業結構層次不同,無法替代歐盟成為英國的主要貿易伙伴。
其次,退出歐盟將威脅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引起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外遷潮。按照統一大市場的規則,歐盟成員國間資本的自由流動,外國銀行落戶英國就自動獲得在歐盟28個成員國推出金融服務的“通行證”。許多在倫敦設立子公司的投資公司、銀行、保險公司正是看中了歐盟這個擁有28國、5億人口的大市場。如果退出歐盟,英國政府不可能再有權發放同樣的“通行證”,很可能導致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外遷。不久前,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的消息人士透露,多家華爾街銀行已開始制定英國退歐的應對方案,計劃英國退歐后把目前在英國的業務基地遷至愛爾蘭。外資銀行將交易室等基礎設施遷出英國的成本很高而且過程復雜,因此不會出現外資銀行和基金一夜之間離開英國的局面,但英國退歐的不確定性會動搖投資者對英國的信心,無疑會對英國金融業和倫敦金融城產生不利影響。
再次,退歐將導致在英FDI(外商直接投資)外逃。英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外國直接投資在英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外國投資者在英國投資建廠,為英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企業創新和競爭,也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根據英國統計局的統計,英國吸收FDI存量的一半來自歐盟國家,這些來自歐盟國家的外國公司每年為英國創造4萬-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英國一旦退出歐盟,英國將失去統一大市場的優勢,商品、勞動力、技術流動將受到限制,外國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將會提高,可能會將公司遷往其他歐盟國家。
最后,退歐將導致英國勞動力流動受限和人才流失。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在英國就業的歐盟公民人數為161.6萬人,占英國就業總人數的5.3%,占全部在英就業外國公民總數的58.3%。倫敦金融城外國人就業的比重更高。一旦退出歐盟,這些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公民將被迫離開,導致英國金融產業和其他領域人才的流失。同時,居住在歐盟的約140萬英國人也可能被迫回國,從而增加英國國內就業壓力。
鑒于歐洲銀行業聯盟建設及其他改革措施對英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業造成的壓力,卡梅倫如果在2015年贏得大選,英國進行全民公投的可能性很大。但英國與歐盟經濟聯系緊密,一旦退出歐盟,英國將要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相信英國的政治家和民眾將會從本國利益出發,做出留在歐盟內的理智選擇。近期的一些調查顯示了英國民眾對歐洲一體化和歐盟態度的轉變。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認為歐洲經濟一體化有利于英國經濟增長的英國民眾由2013年的26%提高到2014年的41%,贊同留在歐盟內的英國民眾也有所增加,2013年有41%的受訪者贊同留在歐盟內,2014年這一比重則增加至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