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燕


力求將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投融資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整合到一起,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框架下,為地方政府提供一攬子綜合型的智囊服務和要素提供服務。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一場變革,也正沿著“總設計師”構建的方式和預判的方向曲折地前進著。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把“新型城鎮化”列為發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都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勾勒出了清晰的方向和實施路徑。
三萬多字、八篇三十一章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可以用“一條主線、四大任務和五項改革”來總結歸納,“一條主線”就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四大任務”就是農業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布局、城市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五項改革”就是“人、土地、資金、住房、生態環保”。
研究機構統計未來6年內,各級政府會將31個省級行政單位、330個地級市、2856個縣的農業人口逐步市民化,其所需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支撐方面投入達42萬億元。龐大的發展規劃背后,蘊含著海量的商機。
LCB助力政府投融資資源整合
2009年12月3日,一份加標“特急”字樣的財政部文件被下發到各地財政部門,該文件要求緊急叫停以財政為擔保的地方融資平臺向社會集資的行為。
2010年6月13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號)文件,對平臺類公司進行分類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正處于國家調控的關鍵和非常時期,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須承擔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任,特別是牽扯到民生領域的保障房建設的投入資金大部分要由地方政府承擔;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審批通過的貸款,即便是被劃歸為一類全覆蓋類公司,也不能提款,使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LCB在此種背景下應運而生,“LCB”是法律(law)、資本(capital)建設(build)和品牌(brand)幾個英文單詞的組合,由金諾律師事務所牽頭研發。
LCB模式是指將所有關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法律、資本、建設、城市品牌運營等專業機構,經過資源整合,為地方政府的投融資提供一攬子、一體化服務。力求將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投融資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整合到一起,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框架下,為地方政府提供一攬子綜合型的智囊服務和要素提供服務。
LCB模式致力于解決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所涉及到的“政府債務優化、平臺公司重組、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的搭建與優化、新城建設、棚戶區改造、軌道交通、垃圾處理、水利基礎設施、環境與能源、園區建設投融資實務”等等問題,同時更加強調方案制定之后的實施。
在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形式下,為穩步推進政府投融資模式的多樣化,有效緩解銀行信貸投放的壓力,充分利用土地融資的同時,要著力撬動金融杠桿,充分發揮金融放大器的作用;同時更要創新模式,用法律人的力量,全面高效地整合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資所需要的資本、建設、品牌等各要素,將招商引資與投融資有效結合,發揮政府資金、政府資本的杠桿作用,引進戰略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及社會閑散資金,實現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有效聯動。
為此LCB結合國內外相關理論及實踐經驗,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做出了產品的五大模塊,全力助推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及新型城鎮化建設。
五大模塊相互聯接,層層遞進,可以分割設計與實施,亦可整體設計與實施,它們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重組與優化;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的設計與優化;地方政府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的設計,組建與落地;地方政府PPP的結構設計與資源引進;地方政府ABS的設計與落實。
LCB創新政府PPP投融資模式
公私合伙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PPP是指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者之間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來提供基礎設施、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相關服務的一種方式。
廣義的PPP指公共部門與社會投資者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狹義的PPP是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指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者共同將資金或資源投入項目,并由社會投資者建設并運營該項目的方式。包含BOT、BTO、R+P等多種模式。
市政領域被各級政府及各類政策推行為PPP模式的主戰場,這是由它的發展基礎和需求促進的。一是傳統市政領域一般都伴隨有收費的模式,如供水、供熱、供氣等領域;二是傳統市政領域在“十五”“十一五”期間處于高速建設期,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強烈,外加上建設部對特許經營的推進,這就使得建設部對特許經營的推進工作與地方融資的需求形成了有效對接;三是市政領域伴隨著環保產業的轉型。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它們是公益性的,沒有任何盈利性,社會資本是不愿意進入的,而地方政府在這些項目中的資金缺口也比較大,這種情況下,如何設計PPP結構,使社會資本愿意進入,同時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又可以實現風險的共擔與利益的共享,以實現共贏是亟待破解的問題。
LCB致力于將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合理結構設計,形成投資主體;將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軌道交通、新城建設、工業園區、市政建設、環保設施等所涉及資產梳理整合,盤合存量,形成資產池;將公益性項目及營利性項目有效搭配組合,形成項目池。在此基礎上利有自身資源優勢及地方政府的信用優勢,將相關資本方、建設方引入并促使方案落地,助力地方政府高效利用PPP模式,在新型城鎮化中搞好投融資工作。
當然,LCB畢竟是一款用法律人牽頭研發的地方政府投融資產品,它更加強調依法建設,依法融資。在每一步的結構設計、資源引入、項目落地及方案實施過程中,合規性審查將貫穿始終。依法合規,程序公平,也是LCB設計的一個重點和一個亮點。
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相信這個由法律人牽頭設計的投融資綜合服務方案,必將為各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