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海上崛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制度、產業、貿易、科技諸多方面,資本市場將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重工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日前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吹響了軍工企業改革號角。其中,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入外部資本、推進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等方面備受關注。
緣何成市場熱點?
改制、重組、軍民融合,軍工企業正在醞釀大力度的市場化改革。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海軍裝備建造擁有兩大主力——中船重工(業內稱“北船”)和中船工業(業內稱“南船”)。兩大集團最近在資本市場上可謂動作頻頻。其中,“北船”堪稱我國軍工改革領域的先鋒。2013年9月,中國重工總募資近85億元的定增預案,2014年1月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完成了大船集團和武船集團的軍船總裝資產,開創了此類核心軍工資產證券化的先河,成為我國新一輪軍工改革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而從“南船”來看,廣船國際資產整合方案已明朗,旗下另一家公司中國船舶,后續也存在資產整合預期。
一系列的改革不僅體現在以海軍裝備為代表的武器裝備投入上,同時也體現為軍工企業類資產注入的持續推進,以及軍民結合、管理層持股、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等一系列變革中。
目前,我國海軍裝備領域的科研院所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船重工集團,其下轄28個服務于海軍建設等領域的工程技術研究所,近4萬技術研發人員;技術和產品涉及深海裝備、燃汽輪機、通訊、電子、材料、能源裝備、環保等領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產業能力。2013年中船重工科研院所對集團的利潤貢獻超過30%,其資產質量比中國重工更勝一籌,被譽為軍工鉆石礦。
事實上,資本市場對軍工科研院所改革進程充滿期待,渴望分享軍工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的盛宴。此外,軍工企業的這一引領作用和改革前景已在資本市場獲得認可。今年以來,盡管股市整體低迷,但軍工題材股票一直頗受青睞。9月的第一周,中信國防軍工指數累計上漲7.04%,漲幅在29個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位居首位。
“對于頂尖技術的本能追求、國外技術封鎖的倒逼機制、較為充足的科技資金投入、較強的技術積累,使得軍工產業成為推動自主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的先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清泰說。
“從產業角度看,產業結構需要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的經濟支柱,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對此,軍工企業具有天然優勢。”中船重工集團副總經理孫波說。據介紹,中船重工已經憑借自身優勢進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軍工板塊崛起海上
實現中國夢需要強大的海軍。
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過程不可能會一帆風順,建立強大海軍是保護商船航運通道、國際投資利益、國家海洋權益等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前提。而且中國建設強大海軍的條件已經成熟。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將其納入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布局。但是中國軍工行業目前國際市場份額很小,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走向世界,占領全球市場。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道統計出的數字,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斗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一年服役28艘艦艇,這個數字拿下了世界第一。“一年裝備一個艦隊,下水一個艦隊,開工一個艦隊”,軍迷們對于造艦如同“下餃子”的盛況期待多年,如今似乎變為現實。
從金融資本市場中募集造艦資金,這一不同尋常之舉,被各路媒體評價為“開創軍工重大總裝資產證券化的先河”。香港《成報》認為,此交易的深層次背景,是以航母裝備為核心的、中國海軍裝備升級換代的迫切需求,其中蘊含諸多投資機會,一些為航母配套的公司有望借機得到發展。
南、北船是我國海軍裝備建造的主力。在1999 年船舶工業總公司分家的時候,南、北船的資產安排純粹是從兩大集團領導原來的主管業務來考慮的,軍用船以北船為主、民用船以南船為主。2009 年以來我國第三代的軍用艦艇進入批量建造階段。此時國家政策層面也在積極鼓勵軍事創新,在不放棄對軍工資產絕對控股的情況下,進行資產證券化,是發展軍工企業的最佳、最快路徑。
在多位軍工企業負責人看來,產業和融資的結合是必由之路,而資本市場將成為產融結合的主戰場。上市是目前推動軍工企業實現產融結合的最好方式。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可以形成產融結合、適度多元的發展格局,打造一批航母級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軍工領域涉及機械、電子、材料、冶金、儀器儀表、化工等多方面技術,其帶動技術升級、產業延伸的效應非常明顯。軍工企業如果能夠率先實現產業升級,也將為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奠定最為堅實的產業基礎。
軍工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于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融資額參照的是公司和項目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在這樣的動力驅使下,軍工企業必然努力將技術向相關民用領域延伸,以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同時也提升了我國相關民用領域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
分析人士指出,軍工板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會是國企改革的重點和熱點。目前軍工企業在央企改革中最滯后,但政策障礙已經在逐步清除,軍工也將成為央企改革受益最大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