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投資人說,IDG現在招投資顧問有個條件:必須是90后。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
在近年內,IDG已經投資了一波90后創業項目,包括臉萌、暖暖、追夢網、Bilibili等。對于大力度投資“90后”的原因,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給出的解釋是,90后創業者的時代已經到來,“投資和支持他們,就是搶占行業先機和制高點。”
90后入場
一互聯網投資人說,IDG現在招投資顧問有個條件:必須是90后。
截至目前,IDG投資的90后創業項目包括臉萌、一起唱、追夢網、Seg-mentFault、銳波科技、V直播、時光校園、量子頻道等。其中“臉萌”已獲得IDG數百萬元投資,“一起唱”則在上線之初就得到IDG資本500萬元天使融資。僅過去一年的時間里,IDG資本已投資不下10個“88后”代表項目,覆蓋互聯網金融、社交工具、O2O等多個TMT創業領域。
IDG資本合伙人李豐說,年輕的新生力量在全國各地不斷崛起,他們身上所透露出的簡單純粹的氣質和堅持夢想的精神讓人感動。年青一代創業者思路開闊、富于創意,最能撲捉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與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相結合后,能產生巨大的商業潛力。
李豐介紹,在其投資90后創業者尹桑的“一起唱”項目時,從見面到決定投資僅用了十幾分鐘。“他們確實太年輕了,我們也想過,是不是要再等兩年,但機會不能等,我和尹桑溝通后發現他們把這個事兒想的非常清楚,也知道怎么做。畢竟90后更明白90后消費者的需求。”李豐說。
天使投資人吳幽表示,90后沒有家庭負擔壓力,“也不會從小餓肚子”,因此更容易生產創意。在他與一位50后德意志銀行高管會面時,后者一直在強調家國大義、民族問題,而90后關注的事情則更自我。
針對90后創業,IDG資本內部進行過一項《90后互聯網生存狀況》的專項研究,并在公開場合部分披露了報告內容,涉及90后的群體特征、興趣愛好和消費習慣,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理論依據。的確,我們發現,在IDG資本近一年的投資項目中,年輕團隊和創始人的項目占據多數,而且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從互聯網金融、社交工具到電商應用、技術平臺等O2O、TMT等等,不一而足。
創投對“90后”的倚重還源于其對互聯網的擁抱。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90后”數量約有兩億,這一新的代際群體正在快速成長為各行業的新生力量。“90后”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興趣、思想、價值觀和消費行為等都受到互聯網的巨大影響。
正如IDG資本副總裁樓軍所言:“我們做這事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90后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主流人群,另一方面他們也從使用人群變成創業人群。”
事實上,不久前,由航班管家聯合創始人鄧永強等人及機構聯合發起的創業魔法學院宣布,將推出“90后”互聯網創業虛擬孵化器“F90魔法加速器”,主要面向25歲以下的互聯網創業者。
無獨有偶,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近日也在國際創新峰會的“XFounder Night(創始人之夜)”高調宣布,“TMT領域早期創業項目到了85后、90后主唱的時代……紅杉中國愿意從旁佐助,與他們一起創業!”
PE/VC瘋了
90后的時代來臨了嗎?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或許不盡相同,但其趨勢卻是確定而明顯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業這么長時間,今年是我感受到的行業多種趨勢變化共振最為厲害的一年。” 熊曉鴿表示:“好的投資人身份更像一個教練。如今對我們來講學習也很重要,我們也在跟‘90后一起學習,我們也在理解他們做的事情。”
不僅如此,創業者群體也更趨成熟。“我做風險投資10余年,看過資本投資很熱的時候,也看過PE低谷的時候,現在可能是比較熱,所以競爭是激烈的,不過好在比10年前出現了更多優秀的企業家。” 熊曉鴿稱。
事實上,在熊曉鴿看來,“錢來得太容易”正是如今投資方對于創業團隊,特別是“90后”創業團隊最大的擔心。而且,原本約10頁紙的term sheet(投資協議書),被IDG資本瘦身到了只有一頁紙。創業邦快鯉魚得到創業者爆料,該創業者從IDG資本拿到一份極其精簡的term sheet,這份term sheet僅有一頁紙,其中包含了投資額、股權比例、期權、董事會席位等8項關鍵條款,看上去一目了然,非常簡單易懂。
“現在的錢真的不是錢,你說要上市,估值沒個五億你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在第四屆移動互聯網投資大會上,有業內大佬這樣感嘆,“現在的情況是,每過一個月,甚至你吃完一頓中飯,價格都不一樣,以前鎖定期有75天,后來變成60天、40天,現在是即使企業簽了,還有各種基金圍著要投進去,不然下一輪又得漲三五倍。”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今年7月共有90起披露出的VC投資案例,投資規模8.65億美元,同比大幅提高,VC投資案例數量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高值。B輪融資估值1億美元的公司隨處可見,天使輪的價格比以前的A輪更高。
一個星期內簽完term sheet,并完成交易的創業公司不在少數。“每個人都在想我這次投不進下次價格會更高,但是也有可能它下次就死了呢,或者很便宜就回來了呢!” 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說。
然而,今年最大的問題是之前所投項目的風險正逐漸暴露。前期一路高歌猛進之后,很多問題顯現出來。業內最新調研數據顯示,近兩年大批基金存續期已到期,然而存量投資項目數與已退出項目數之間的差距逐漸增大,平均來看,VC/PE每年僅接近20%的投資項目能夠實現退出,未來還需很多年才能退出全部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基金份額交易會變成一種常態。這些年大量PE募集資金投向市場,但有的甚至投資到一半就亮了紅燈,項目難以為繼。這無疑嚴重影響了LP的投資信心。盡管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LP數量和可投資金額均有所增加,但收益仍是LP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最近三五年,PE市場將經歷一個洗牌的過程,一大批私募機構或LP會倒下。經過嚴酷的市場洗禮后,人們會發現PE不是那么簡單,需要更加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理性投資。國外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從起步到瘋狂再到慘淡,最后慢慢變得成熟,這是PE市場必經的歷練。”PE從業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