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留言
融資環境不改 老板跑路難防
《民生周刊》第20期《福建上市企業老板為何跑路》一文使我印象頗深。
我就是做服裝生意的,表面繁華,實際上各路神仙都要雁過拔毛,企業苦不堪言。
從09年開始銀行拼命把錢貸出去,誤導了一些企業家的項目投資。如今房地產泡沫擠破,使一些高負債的實業老板成了宏觀調控的犧牲品。長此以往,做實業的信心會不足,對就業和社會穩定都將產生嚴重影響。(福建/衣天劍)
讀者來信
沒有了官員的EMBA還能走多遠?
看完《民生周刊》第20期的《官員退出后,EMBA班還會火爆嗎?》一文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對于官員來講,EMBA提供了很多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誘惑;對于主辦者來講,“匯聚政界商界優質資源”成為了招攬客戶的牌匾;對于商人來講,提供了與官員“親密接觸的機會。那么,現如今沒有了官員的EMBA,也就喪失了EMBA存在的”附加值“,余下的僅僅只是學習、培訓和交流,政商親密接觸的平臺一旦消失,接下來EMBA發展之路該何去何從?
教育,對于經濟的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如何摒棄權力,回歸教育的初心,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建立規范的教學體系、公平入門門檻、公正的評判體系,才是保障教育的根本。(湖北/陳晨)
記者手記
理想與現實之難
在江蘇采訪高考改革時,同事郭鐵收到編輯一條信息,她一躍從床邊的凳子跳至床上。
我意識到很可能是上海、浙江新一輪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出臺了。在得到她的肯定答復后,我也難掩興奮,因為這就意味著這次采訪可以由“外圍突破”改為直接面對新聞當事人。
隨著在江蘇采訪的深入,我們的情緒也一路跌宕起伏。
江蘇是高等教育大省,現有普通高校130所,在校生181萬余人,是中國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經歷了“10年4改”的痛苦過程。
采訪中,無論是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還是在一線執教的高中老師,都肯定各種高考方案的制訂有著良好的初衷,但這些方案之所以頻繁更改,不可回避的原因就是:理想設計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在以分數為核心的人才選拔機制沒有根本變化的情況下,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學校還是會以分數去分配時間和精力。原本有“個性的方案”,到了現實中,被大家關注的僅僅是方案本身,而不是這個方案“怎么樣”。而置身于高考改革“浪潮”中的莘莘學子們,有人因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實現了“鯉魚躍龍門”;有的卻因缺其一二,而被“拍打在沙灘上”。
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有幾百萬之眾,十年,就是幾千余萬人,就是一代人,耽擱不起……